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上交所:当前ETF行业整体正发生积极变化,指数化投资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go
lg
...
0ETF发行为契机,旨在学习贯彻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市场各方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完善指数化投资生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近日,证监会批复了中证A500指数及ETF产品。中证A500指数市值覆盖度达56%,行业分布均衡,覆盖新兴行业龙头公司,及时反映产业结构转型,大幅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编制融合ESG筛选、互联互通等要素,以全新视角刻画资本市场结构变化,服务各类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有望成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载体和良好工具。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在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中证A500ETF的推出有利于更好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助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 新“国九条”指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本次会议的召开是上交所认真落实新“国九条”部署安排的一项具体工作,也是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行动。从全球经验来看,宽基指数产品作为表征范围最广、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类型,是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境内指数化投资正处于新的机遇期,ETF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中证A500ETF发行的关键节点举办本次会议,各方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基金管理人和证券公司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产品的首发和后续持营工作,加强投资者服务、重视投资者回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机构投资者共同发声,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带头做耐心资本和中长期资金。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ETF行业整体正发生积极变化,指数化投资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上交所将和市场各方同向发力、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将中证A500ETF打造为境内ETF市场的新名片。同时,上交所也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强化投资者服务,与市场各方同题共答、整合资源、互帮互助,共同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构建完善指数化投资生态,培育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推动ETF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lg
...
金融界
09-12 20:55
专访首程控股(0697.HK)许华杰: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增长,企业成长飞轮加速
go
lg
...
,成为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更是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重点。 首程控股多年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早已将新质生产力融入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透过持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不仅自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近期,首程控股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营收与毛利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并接连公告获取天津机场停车楼项目、与理想汽车成立超充合资公司等多项利好,资本市场对其业绩增长预期大幅上调。为此,首程控股首席运营官、执行管理委员会委员许华杰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详细介绍了首程控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公司如何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1、以业务为根基,厚植“新质生产力” 首程控股是一家以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为核心,积极布局停车出行、产业园区、租赁住房等领域,致力于打造中国核心基础设施服务商的上市企业。在各行各业言必提及新质生产力的当下,首程控股又是如何体现其新质生产力? 许华杰给出了他的思考,他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代表着一种超越传统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的先进生产能力,其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模式、创新要素的流通、技术研发组织构架、创新主体的管理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早已成为首程控股的核心战略。公司在基础设施资产运营与资产融通领域深耕细作,将创新理念和技术应用融入到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已迈入“资产循环+强运营”发展阶段,并逐步向"资产循环+数智化运营"新阶段迈进。首程控股的新质生产力,正是在其产业生态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以及组织文化创新等多个维度,实现的生产力的全面进步和提升。 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早已充分厚植在首程控股各大业务的实践之中。 具体来看。 在资产运营方面,首程控股围绕停车出行和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深厚布局,并已将视野扩展到了租赁住房、社区商业等更为广泛的基础设施领域。公司通过构建全链条、标准化、产品化、科技化的服务体系,不仅为各类基础设施资产提供了全周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美好生活贡献了力量。借助这一系列布局,首程控股正逐步成为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首程控股加速实现资产运营的转型升级。如,在停车出行领域,首程控股利用智能停车系统、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升了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此外公司还与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理想汽车成立超充合资公司,未来将构建覆盖全国的超级充电网络,推动停车场向绿色智能化转型;在产业园区领域,公司通过打造高标准的园区环境,吸引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推动产业集聚和创新升级。基于此,首程控股不仅在现有业务领域实现了深度发展,更为未来更多类资产的运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资产融通方面,通过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融通手段对长周期的“潜力资产”进行高效获取,首程控股为客户提供从基础设施资产发展基金投资-资产证券化咨询-REITs战略配售投资的全生态链服务。这一全链条的资本运作方式,使金融手段更有效地服务实体产业,体现了资产管理新质生产力在提升资本流转速率及资产盘活效率方面的特点。 在生态建设上,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资本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科技领域,这些也都是当前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公司一方面依托首程资本所投企业涉及的前沿技术,赋能自身资产管理与循环;另一方面叠加首程资本旗下参加学院构建的企业家社群,不断拓宽资产价值提升路径,形成投资赋能生态系统,搭建增收最优配置。近期,由首程控股协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成功召开,首程资本所管理的总规模100亿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携被投企业组团亮相博览会引爆现场,由首程资本主办、参加学院承办的机器人创投巅峰论坛更是启动了首程资本投后赋能生态建设的重要篇章,将极大助力建设资源自由流动且能够充分交互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总体来说,首程控股通过在资产运营、资产融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早已将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公司的业务发展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首程控股以全面、高效的商业模式深入实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高效的资金循环,其带动了资产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实现了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使首程控股在穿越经济周期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韧性,实现了资产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这一商业模式可以说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以产业生态为依托,构建“新质生产力”底色 新质生产力的培养与提升,必须依托健全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此前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这也意味国家在推进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方面将向制度化推进。 首程控股致力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化构建和制度化完善,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显著增强了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这一战略举措不仅确保了产业生态的稳健发展,也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许华杰提到:“首程控股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打造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这种整合不仅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也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链中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产业的持续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许华杰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打造离不开科技创新、人才等核心要素的构建,它们共同构成了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推动企业持续进步和行业升级的根本动力。 首程控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将其视作公司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灵魂。 当前,公司也正积极融入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变革之中,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以及对新兴科技领域的战略投资持续赋能业务发展和产业生态的繁荣,为公司打开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具体来看,一方面,在停车资产管理领域,公司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空间解决方案,助力资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水平,创新营收业态。另一方面,首程控股透过参与设立北京机器人基金等举措,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这不仅与首程控股现有业务板块形成高度协同效应,如旗下的停车、产业园区乃至保障房类资产未来透过配置和使用机器人能够提升运营效率、改善租户/顾客体验。同时首程通过深入布局这一前沿产业,也为其发展数字化、科技化增值服务,甚至形成第二增长曲线带来了更多可能。 可以说,透过这一系列突破性的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深耕与布局,首程控股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形态的演变。 聚焦到人才层面。 许华杰指出,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载体,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首程控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战略高度。公司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行业顶尖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此外,首程控股还注重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敢于挑战现状、勇于探索未知,从而激发整个组织的创新潜能。 首程控股将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通过人才战略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加速推动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坚信“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进而决定“产业高度”。基于这一理念,首程控股在项目层面,也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融石广场国际人才社区,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为旗下产业园区乃至北京市产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可以说,通过精心构建的以科技创新、人才等为核心要素的产业生态圈,首程控股逐步将产业生态圈的潜力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3、以“新基建”为着力点,加速“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产业深度融合、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基建"应运而生,它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涵盖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兴产业的布局,旨在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社会,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新浪潮中,首程控股的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业务体现了其“新基建”的底色。 在许华杰看来,借助对产业链资源的整合,首程控股正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协作的产业生态系统,有效促进了创新要素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新基建”的推动下,首程控股正全力拥抱中国基础设施改革的大潮,积极探索资产管理盘活基础设施的道路,不断创新资产管理模式,推动行业效能提升,与社会共享基建红利。 首程控股通过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公司也正致力于将经验拓展到更多的基础设施产业领域,通过搭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园、新能源等细分领域的REITs战配投资基金,公司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手段和工具的效用,将产融结合的优势进一步释放,助力中国基础设施高质量长效发展。 作为国有企业下属的上市公司平台,首程控股也深刻认识到,企业的长期成功不仅取决于其财务表现,更在于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综合贡献。公司积极将ESG理念融入到业务的各个方面,通过负责任的经营行为,推动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变化。 如在绿色发展模式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双碳”目标,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实施了一系列低碳运营策略。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也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环境效益。 总的来看,透过构建适应未来竞争的业务逻辑和商业模式,借势中国REITs的蓬勃发展,首程控股持续打通发展的“任督二脉”,在“新质生产力”上持续演绎速度与激情。 4、结语 随着“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位列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我们正目睹一场关于生产力革新的浪潮。不难看到,首程控股,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先行者和实践者的角色。 当前,首程控股在经历了资产运营和资产融通的创新实践后,已经成功迈入了"资产循环+强运营"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公司不仅实现了资产的有效管理和运营,还通过深度的业务融合,推动了资产的持续增值和资金的高效循环。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首程控股正积极迈向"资产循环+数智化运营"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公司将进一步深化资产循环的模式,实现资产运营的全面升级。公司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资产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分析和智能优化,提升资产运营的精准度和效率,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这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为推动社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程控股的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业务模式、管理理念、资本运作以及产业生态的全面升级。当下,伴随政策利好的加持,首程控股的成长飞轮正迎来加速转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继续以创新铸就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lg
...
格隆汇
09-12 14:08
大力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家卫健委提到这些重点
go
lg
...
望寿命的增速是非常良好的。 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明确了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这表明我们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积极进行细致的谋划,推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另外,我们也要进一步锚定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以及健康中国的建设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提供强大的健康动力。当然,我们这里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推进(解决),特别是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我在这里先介绍这些情况,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谢谢大家。 邢慧娜: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举手提问。 健康报记者:请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我国公众的健康状况有哪些变化?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提出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请问这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之间有何联系?谢谢。 雷海潮:谢谢健康报记者的提问,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有了健康才有了发展的前提和可能,所以健康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康发展的有关谋划,经过我们实施的健康中国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一系列的卫生健康措施,在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素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在这里简要跟大家报告一下。 首先,个人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持续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特别是面对老龄化和少子化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何教会公众从日常生活、工作和劳动环境中避免哪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要养成哪些健康的、有利的行为生活方式,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所以我们反复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中医药部门都开展了大量的高频次健康知识传播行动。我在这里跟大家报告,中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29.7%。五年时间增加了12个百分点,接近13个百分点的提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成效。 第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开展健康中国各项行动,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把医疗卫生资源能够更好地推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使大家看病就医更加方便。我们针对一些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比如,中小学生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的问题,还有中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不正常的问题,开展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积极传播健康知识。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是51.9%,比2018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经过教育、卫生健康以及新闻宣传等力量的积极帮助,我们遏制住了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恶化的趋势,而且正得到进一步巩固。另外,我们针对广大就业人群开展了职业病方面的专项治理,主要是改造大家的工作环境、优化工作条件,减少一些职业性耳聋、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2023年全国报告的新发职业病病例数比2018年下降了48.6%。我们针对老年人,大力开展面向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营养改善以及口腔保健等专项行动。经过妇幼卫生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23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至6.2‰,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5.1/10万,这样的水平是我们历史上最好的水平,也达到了国际上中高收入国家先进水平。 第三,环境和重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控制。特别是这些年以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治理,空气、水以及土壤等环境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也就是说我们公众所生活的环境,品质方面已经得到了提升。另外,我们强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早诊早治,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已经从2018年的17.36%下降到2023年的15%。 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内涵、具体政策、实施措施要深入研究透彻,特别是在发展规划、政府投入、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都要研究更加精细的治理政策法规体系,来实现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另外,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指标之一,要探索以立法的方式推动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健康乡村的建设,大力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以及社会共治,把党的
三
中
全
会
所明确的这些好的政策和决策部署有效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在人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于学军: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国人口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增减分化的趋势,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客观结果,也符合世界人口转变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趋势。面对新的人口发展形势,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也明确提出,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人口发展事关国计民生,我们要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方各部门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我们将立足部门职责,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加强重大慢性病管理,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三是要大力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倡导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构建新型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将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的生活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生育养育教育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谢谢。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请问“十四五”以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雷海潮:谢谢,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余艳红女士回答。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 余艳红:感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推动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跑出了“加速度”。评估显示,“十四五”规划中的15项主要发展指标,3项已经提前完成、其余指标全部符合预期。主要体现在: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着眼于“扬优强弱补短”,建高地、强基层,一方面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扎实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建设2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布局35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遴选115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另一方面,支持130个地市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1000余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全覆盖。总的来看,基本建成了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下面这组数据应该是很好的说明,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9.3万个、总诊疗人次达到15.4亿人,较2022年机构数增加了29.2%,总诊疗人次增加了67.4%。 一体推进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取得新成效。在教育方面,深化医教协同,推动成立了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聚焦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的疗效,科技创新平台和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效,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中医药领域建设了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布局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已经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一级注册平台,发布了一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和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在人才建设方面,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了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在中医药行业大家亲切地把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叫做“歧黄工程”。“十四五”以来,中医药领域新增两院院士5名,评选表彰30名第四届国医大师和101名全国名中医,截止到去年底,全国中医执业医师数(包含助理医生)已经达到86.8万人。 中医药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中医药大会》亮相中央电视台,中医药文化夜市人气火爆,中医养生“圈粉”年轻人,中医药正逐步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中医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主动,建设了30个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纳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纳入中越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双边互访成果,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连年举办,中医药援柬医疗队成为民心相连的纽带,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医药底色不断擦亮。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进一步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早发现”对传染病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请问目前我国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有哪些新的亮点和新的举措?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 王贺胜: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加强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国家疾控局坚持顶层设计、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把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加以推进。 近年来,在财政、卫生健康委、海关等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布局了哨点医院、病毒变异、城市污水等10个传染病监测系统,成功支撑了传染病疫情的预警预测。针对流感、合胞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共同流行,我们开展了15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综合监测,实现了“多病种同监测、一样本多检测”,及时掌握流行趋势和病原谱构成,为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加快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天津、湖北、安徽试点基础上,将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安装到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间的传染病信息有效对接。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疫情早期发现、科学研判和及时预警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聚焦多源化、智慧化、规范化3个关键词,推动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 一是聚焦多渠道监测,提升早期发现识别能力。在优化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同时,重点强化哨点医院、监测站点和网络实验室3张主动监测预警网络,布局多部门协同、社会感知、全球疫情监测等多源渠道,在人、动物、环境等领域相互贯通印证,实现多点触发和早期预警。 二是聚焦新技术赋能,提升智慧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维度监测预警指标、数据库和模型库,实现异常信号的自动触发、自动捕获、自动预警,形成监测预警“一张图”,提升辅助决策水平。 三是聚焦规范化管理,提升研判预警时效。通过健全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预警管理、信息公布等制度,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平急转换机制,依法及时发布健康风险提示、警示信息通报和预警建议,强化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联动,有效防范和化解疫情风险。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着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这种将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打通的办法,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便利?又是如何整合、打通的呢?谢谢。 雷海潮: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决策,我们在这个领域当中也进行了几年的试点工作。之所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要打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做到信息通、人员通。另外,我们在管理上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目的就是让上级的资源和管理能够帮扶和带动基层的发展,使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得较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2019年我们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已经积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经过我们认真的分析和研判,决定要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工作推进为全国统一的行动。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共同发文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推进速度也比较快。在这里我跟大家报告一下,到今年的8月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量已经发展到2171个,推进速度符合我们的预期,所以这项工作有望提早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给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在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大家非常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现在很多地方采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方式,而且结果互认,使得基层诊断水平得到了更好提升和保障,这样一个受老百姓欢迎的工作我们还要持续推进。 在这里我跟大家报告一下,90.9%的县已经实现了县级医院派驻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全覆盖,也就是有接近91%的县已经从县级单位下派了工作人员到乡镇去长期驻守,我们要求,驻守服务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而且要定期轮换,这样保证乡镇卫生院也有足够数量、足够能力的专业人员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当然除此之外,刚才我提到的像巡回医疗的方式、远程诊疗的方式,也在县域范围内广泛采用,受到群众的欢迎。刚才我提到的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方式,根据我们的监测,现在已经覆盖了2/3的乡镇卫生院。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基本形成了有效的路径和推进措施。根据工作计划,到明年年底,90%以上的县要建立县域医共体,而且紧密型的程度要有新的提升,也就是上下之间机构的协同度更加良好、信息更加融通、人员交流更加频繁,使得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和改善。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请问在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更好的服务百姓健康?谢谢。 余艳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谢谢记者的提问。医道中西,各有所长。面对影响人民群众的疾病难题,中西医药都是祛病除疾的有力武器。关于这一点,大家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实行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药并用已经有深刻的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不断彰显和放大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这个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实施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在机制建设、模式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并且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方面,中西医协同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加强。在机构改革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独立设置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对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开展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建立“有机质、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模式。目前,不少的综合医院建立了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童疾病等重点疾病,中医医师和西医医师共同查房、共同会诊、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有力提高了临床疗效。 另一方面,中西医协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90%以上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了中医临床科室,在全国首次遴选确定了62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559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打造中西医协同示范标杆,像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大批知名医院引领推动这项工作。聚焦重症胰腺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肿瘤等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中西医药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截至目前,我们推动发布了首批52个中西医结合临床高级别诊疗方案,新遴选了150余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在更多病种中为老百姓提供汇聚中西医优势、疗效更加显著的治疗方案。 同时,中西医结合人才支撑作用不断强化。会同教育部探索开展中西医结合9年制教育改革试点,推动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开设中医药必修课程。大力发展西医学习中医教育培训,国家层面开设新时代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等高层次西学中培训项目,省级层面积极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专项培训,累计培训22万余人次,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家最熟悉的拿到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先生,就是我国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杰出代表。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公益性?怎么能既保障公益性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谢谢。 雷海潮: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公立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从全国每年的门急诊工作量来看,公立医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量占到80%以上,在住院医疗服务方面,公立医疗机构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所以老百姓信任公立医疗机构,也愿意选择到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因此,如何保障和改善提升公益性,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关心的话题,也是医改的一项重点任务。对于保障和改善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已经作了明确部署,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和学习贯彻。 第一个方面,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强调,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力量,时刻要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在医院的具体管理、发展理念、宏观规划和政府投入上,都要突出公益性这个主题。 第二个方面,
三
中
全
会
已明确部署,要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就是要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老百姓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以及财力的变化,动态调整公立医疗机构应该设置多大规模,应该保证多少工作人员。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动态调整标准,各地应该落实好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有关工作,使那些有资质、有能力、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得到编制保障,安心从事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工作。 第三个方面,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保基金筹资水平变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节省的费用空间以及医学技术新的发展趋势,把已经证明临床有效的、得到专业认可的服务项目和技术,及时纳入价格管理和医保支付范围。另外,对于一些长期偏低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要进行必要调整。当然,前提是在医保基金和老百姓可支付的限度范围内。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以多元支付为主体的医保支付体系,支持技术发展、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第四个方面,完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这也是
三
中
全
会
明确的一项改革任务。薪酬制度改革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两个允许”的政策要落地,第二句话是“做好三个结构调整”。“两个允许”是指有关部门在核定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时,要把总量核准,要动态调整,使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经济社会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相同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鼓励优劳优得、多劳多得。“三个结构调整”,第一个结构调整,公立医疗机构要坚持把公益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缩小公立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绩效工资水平差距。第二个结构调整,坚持公益性的要求,逐步缩小医疗机构内部不同专业不同科室之间薪酬待遇差距,使儿科、病理、精神卫生、麻醉、全科、产科等相对比较短板弱势的专业医务人员收入待遇得到改善。最后一个结构调整,要按照公益性的要求,逐步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比例,适当调控灵活收入奖金部分的比例,使之更加符合公益性的定位,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多钻研技术,多提供良好服务,而不是简单地把个人收入与创收能力相挂钩。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维护公益性,还要加强综合监管,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使老百姓有相应的支付能力,使医保资金更加稳定、安全、可持续。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建立了医院巡查、处方点评、中医药辨证施治等制度。另外,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监测分析诊疗服务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引导医疗服务更加有质量、有效率,更加节约资源和费用。 以上几条措施都是按照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决策部署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初步考虑,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并加以推进,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持续提升,人员积极性得到调动和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和互动。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慢性病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请问在慢性病综合防控方面,国家卫健委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雷海潮: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于学军来回答。 于学军:谢谢您的提问,也谢谢您关心慢性病的问题。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是相对传染病而言的。所以首先我想说的是,慢性病和传染病都非常重要,是我们今后将要长期面对的公共卫生挑战,所以我们在关注传染病防控的同时,要始终重视慢性病的防控,绝对不能松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的比例超过80%,同时由于慢性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有效控制率低、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需要我们综合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医防融合,推动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纳入到健康中国行动的总体部署,作为重大专项工作,联合10多个部门发布了实施方案,推动落实《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形成多病共防、多病共管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累计超过97%的县区开展了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截止到2023年,全国共建成485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区覆盖率已经达到17%。与此同时,我们以重大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的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关口前移。目前,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已经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2023年的15.0%。 我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请问这半年多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在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国家疾控局有哪些布局和考虑?谢谢。 雷海潮: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王贺胜来回答。 王贺胜: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出了改革完善疾控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疾控局坚决贯彻落实,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地落实落细《指导意见》,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体现在体系重塑、机制创新和能力提升三个方面。 首先是体系重塑初见成效。各级疾控局已挂牌成立,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加挂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牌子,重组建设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9家委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15个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基本建成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控工作体系。专业队伍的力量也明显加强,截至2023年底,全国疾控、监督专业队伍的人数达到30.5万人,较2019年增长了14%;疾控专业队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61.7%,较2019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中国疾控中心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增至55%,24个省级疾控中心达到40%以上。 其次是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将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拓展到新发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不断优化调整机制的组织结构和常态化运行形式。近日,我们还与香港、澳门特区签署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合作协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制定了33条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控责任;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大到了所有省份,启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及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指导各地积极推进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深度协作、形成合力。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项目,每年遴选培养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疾控中心和15个省级疾控中心实行了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联合教育部在国内18所高校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第三是核心能力持续提升。今年,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大练兵”活动,着力提升专业核心能力。监测预警方面,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部署应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推动实现医防信息互通。流行病学调查方面,中央财政已累计支持培训现场流调骨干4000多人。组织开展了全国现场流调职业技能竞赛,3万多人积极参与。检验检测方面,建立了先进的病原检测方法体系,可以在24小时内确认300余种已知病原体,60小时内有效识别新发病原体。目前,23个省份建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病毒检测和分离能力。应急处置方面,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年底将达到25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实现市、县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部署,做好“十四五”规划评估,提前谋划“十五五”目标和任务,不断优化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加快完善平急结合的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以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推进疾控的现代化,为维护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谢谢。 邢慧娜: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在我国,既有医疗资源富集的大城市,也有偏远的地区和山村,请问如何引导和支持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地区流动,加快区域均衡布局和医疗服务的同质化?谢谢。 雷海潮: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是一个全球共性问题。我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三点。 第一,扩充优质医疗资源的规模和容量。最近几年,首先从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三个层面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先后设置了13个专业的国家医学中心,还设置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另外,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了114个。通过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我国医疗资源以及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跃升,而且在东中西部之间分布更加均衡。 第二,着力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国家级医疗和医学资源,是为了更好的帮扶基层,共同提升技术服务和管理。我们这些年以来,先后推动了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且这项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近20年。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使得优质医疗服务能够送到县以下的老百姓身边。另外,针对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的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实施了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通过组团式帮扶,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另外,还广泛开展了巡回医疗工作,昨天44所委管医院已经全面启动了今年的巡回医疗工作,首次实现了在年度巡回医疗当中,国家委属委管医院全覆盖。我们还要求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都要开展巡回医疗服务的有关工作。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设置当中,最近几年面向省会以下城市进行倾斜。根据统计,现在临床重点专科新增建设项目中,40%设置在省会以外的城市,也体现了为均衡提供医疗服务所作出的政策安排。 第三,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利用5G技术和先进信息网络手段,可以跨距离远程把医疗服务输送下去。比如我们大力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全国互联网医院已经达到3340所,每年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量超过1亿诊疗人次,对服务形式提供了有力补充。此外,我们注重发挥民营医院的作用,按照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要求,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使得它们的服务更加规范并与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形成有效的补充。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更加多元化,服务的层次更加清晰明显。记者朋友们可能前几天已经得到了这方面的消息,我们将在国内的9个城市试点推进外资医院设置工作,通过试点使这9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更加良好,居民就医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通过这些组合措施的实施,使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能够得到良好的适应和满足。谢谢。 邢慧娜: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lg
...
格隆汇
09-12 12:07
紧迫感加剧!中国人大审议延迟退休,如何落地?会影响年轻人就业吗?
go
lg
...
总人口的30%以上。 北京官员在7月的
三
中
全
会
后宣布,退休年龄将以“自愿、灵活的方式”逐步提高,但未提供更多细节。中国白领男性的退休年龄一直保持在60岁,女性为55岁,已超过四十年,这使得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 北京长期以来一直表示希望公民延长工作年限,但出于担心社会反对,政策变化一再推迟。随着出生率下降和劳动力减少,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官员们已经开始认真讨论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以及相关问题,比如养老金财务压力等。有报道建议,退休年龄可能会分阶段提高至男女同为65岁。 提高退休年龄可以减缓劳动年龄人口的萎缩速度,并为北京争取更多时间来探索如何提高出生率。尽管提高退休年龄在许多国家普遍不受欢迎,但在中国,这一提议的反对声中还反映出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业形势的深层次焦虑。 中国的青年失业率仍然较高,部分人担心,提高退休年龄可能会减少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面临资金短缺,难以提供包括养老金支付在内的公共服务。 新华社援引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的话称,“政策的逐步实施意味着短期内向社会释放的劳动力规模不会过大,对就业市场的总体影响有限。” 许多年轻人认为提高退休年龄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国有企业近年来已经就这一计划举行内部简报会。尽管如此,关于这一计划的讨论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讨论。一些用户表示,他们关于这一公告的评论在微博上被删除了。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可能会先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使其与男性的退休年龄持平。目前,国有部门的女性蓝领工人50岁退休,其他女性55岁退休。私营部门则更加灵活,人们可以选择工作到更晚的年龄。 现在,地方政府在一波退休潮来临之际,资金日益短缺。中国已经削减了一些退休人员的医疗福利。中国各省和地区的政策变化大幅削减了公民,尤其是老年人能领取的医疗费用,引发了公众愤怒和抗议。 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中国31%的人口将为65岁及以上。到210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46%,接近一半的人口。相比之下,美国的比例预计分别为23%和28%。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定义为16至59岁的人口)降至8.65亿,占总人口的61%,低于2016年的9.07亿(占总人口的66%)。 与此同时,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在过去七十年几乎翻倍,从1950年代初的40岁左右增加到2023年的78.6岁。 中国现在正见证着中国版的“婴儿潮一代”——那些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摆脱毁灭性的饥荒后出生的人——成群结队地退休。 由房地产市场低迷和私人投资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加剧了这一紧迫感。 即使有政府补贴,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市职工养老金基金将耗尽过去二十年积累的资金,届时将完全依赖新工人的缴费。这一预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9年作出。
lg
...
超启
09-11 14:01
“科技引领·金融赋能”龙江科技金融大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
go
lg
...
落地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黑龙江科技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精神、全面落实重大改革举措的关键时刻,如何通过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龙江振兴提供强劲动力,为黑龙江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9月10日,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由黑龙江省科技厅、中国银河证券联合主办的“科技引领·金融赋能”主题龙江科技金融大会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许振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晟,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挺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词。黑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苏出席会议。黑龙江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刘爱丽及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罗黎明联合主持会议。 王晟在致辞中表示,科技金融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的桥梁,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银河证券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职责定位,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自去年9月与黑龙江省科技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银河证券充分发挥现代投资银行的功能性作用,与科技厅、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家共同撰写航空航天、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三大黑龙江优势产业发展建议书,并评选出上百项最具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助力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 未来,银河证券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积极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助力更多黑龙江科创企业融资发展,推动资本市场有效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功能,奋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本次会议以“科技引领·金融赋能”为主题,旨在探讨金融赋能科技发展路径,创造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更多机遇,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会上,成立了龙江天使投资基金,该基金总规模5.05亿元人民币,将重点投资黑龙江省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对于培育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以本次会议为契机,银河创新资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建设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示范区。银河创新资本是中国银河证券全资专业私募基金管理平台。未来,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开展多方面合作。 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以“因地制宜”推动金融支持龙江科创发展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来自清科集团、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业界专家从更微观、更聚焦的层面,就科技和金融如何双向奔赴进行主题演讲。 此外,会议还围绕“资本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高端对话,公司投行委执行主任马青海、银河创新资本副总经理黄志与多位业内专家参与讨论。三个分会场分别就“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新一代生物经济产业”“新一代航空航天产业”进行交流研讨。 会议特别组织哈尔滨工业大学及相关企业调研活动,促进与会嘉宾深入了解龙江科技实力和产业优势,为企业建立联系、探讨合作提供良机。 黑龙江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地)政府分管市领导、市(地)科技局和80余家黑龙江省内科技创新企业、60余家金融机构及部分高校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是落实黑龙江省科技厅与银河证券战略合作协议内容的重大举措,将推动双方进一步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金融论坛品牌,针对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战略研究,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效应。
lg
...
金融界
09-11 12:23
午评:沪指半日跌0.53%,深成指失守8000点关口均创调整新低,全市场近4500只股飘绿
go
lg
...
略性重组。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提出了未来国资国企改革的七大方向,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3、酿酒板块反弹 酿酒板块盘初反弹,皇台酒业触及涨停,岩石股份、迎驾贡酒、兰州黄河、金种子酒、百润股份等跟涨。 点评: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在已经预见到的市场波动中,白酒产业仍然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正因如此,更需要对白酒产业的价值驱动的长周期产业属性满怀信心,对产业的旺盛生命力与可持续势能满怀希望。 光刻机概念探底回升 早盘光刻机概念探底回升,海立股份涨停,钢研纳克涨超10%,张江高科、宝丽迪、蓝英装备、奥普光电等跟涨。 点评:消息面上,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荷兰政府公布了浸润式DUV光刻机出口新规,自9月7日起生效。 机构观点 中信建投:预计短期指数仍将处于震荡寻底过程 近期A股市场延续弱势,指数重心接连下移打消市场在8月底放量反弹后关于指数企稳修复的期待。预计短期指数仍将处于震荡寻底过程,耐心等待市场人气的修复。 配置上,重点关注:1、内外需共振(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出海);2、创新药;3、券商、保险。 中信证券:预计金价下半年仍将维持高位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展望2024年下半年,预计金价仍将维持高位,消费者逐步接受高金价而释放受抑制的购买需求、加盟商补库存等有望带动金饰销量回升;品牌角度,投资金占比高、设计力品牌力得以变现、自身仍处扩店成长前期的品牌或有良好表现;同时关注线上业务、海外业务带来的增量。 国泰君安:特斯拉FSD有望入华 加速智驾行业发展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特斯拉FSD入华,有望复制电动车的鲇鱼效应,促进国内智能驾驶行业的产业化,带动本土智能驾驶整车厂和供应链。2023—2024年国内高阶智驾快速放量,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NOA功能累计搭载量已经达到了94.5万辆,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搭载量分别为70.7万辆和23.8万辆。FSD入华有望加速高阶智驾的搭载,推动自动驾驶的产业化发展。
lg
...
金融界
09-10 11:39
上海市国资委:推动跨集团、跨层级战略性重组,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
go
lg
...
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决定》为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改革。作为国资国企重镇,上海肩负着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使命,对于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贺青表示,上海国资国企将紧密对接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和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施工队长”的姿态和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贺青强调,上海国资国企将按照“三个集中”总体要求,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重大战略、“五个中心”建设的重点领域集聚,向关系超大城市基本运行和基础保障的重点领域集聚,向三大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突出“一个重点”,即深化企业功能定位。对照国家战略任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城市核心功能需要,“一企一策”明晰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形成清晰明确的企业整体功能“列阵图”。 同时,以功能使命定位主责主业,系统性强化主责主业管理,健全监测评价、调整优化的全流程闭环管控体系,确保主责更加清晰、主业更加聚焦。坚持“两端发力”,即加快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体系和培育机制,出台发展战新产业支持政策、“人工智能+”大礼包、国资基金管理办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统筹推进数字赋能、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出台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常态化向全社会发布应用场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 强化“三项举措”,即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协同化发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推动跨集团、跨层级战略性重组,对部分企业实施“瘦身健体”,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加快企业内外部同类业务专业化整合,优化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市值管理、存量运营功能,推动存量股权、资产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持续压缩企业层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文体旅展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释放新动能新优势。
lg
...
金融界
09-10 09:40
25亿!“尼龙膜王”中仑新材加码新能源赛道
go
lg
...
的战略举措,更是中仑新材贯彻党的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精神的重要开端。新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厦门新能源产业链日趋完善,海沧新材料产业底蕴深厚,为中仑新材深化产业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和培育高性能膜材料新质生产力。” “高精尖”材料供不应求,高壁垒、高产值、高利润 此次投资是中仑新材加码新能源赛道、丰富“高精尖”产品矩阵、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作为极具潜力的新能源材料,超薄电容膜和复合集流体基膜可以说是绝对的蓝海市场,市场空间大、应用领域广、技术难度高。 其中,超薄电容膜因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电压、低介电损耗、自愈性强等优点,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和家电、电网等传统产业的关键材料;复合集流体基膜作为复合集流体的核心材料,可赋予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领域前景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外能够规模化生产超薄电容膜的企业极少,市场供不应求。复合集流体基膜技术难度更大,全世界尚未有企业实现规模量产。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工业控制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两种新能源膜材的市场需求堪称井喷。 已完成相关技术储备,将在25年9月前实现量产 雄厚的技术积累为中仑新材攻克“高精尖”材料技术壁垒提供了底气。据了解,中仑新材已完成上述新能源材料相关的技术储备,预计将在2025年9月前实现一期项目的规模化量产。 作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仑新材搭建了面向全球的研发平台,拥有逾200项核心技术专利,是全球唯一同时成熟掌握从第二代到第五代膜材生产技术的企业,并开创了第五代低碳双向拉伸技术。凭借科技创新硬实力,中仑新材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不仅多款产品实现国产替代,甚至不少特种功能产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填补了国内外高端市场空白。 目前,中仑新材的功能性膜材BOPA全球市占率达20%,居于行业全球龙头地位。此次签约的新能源膜材项目是继BOPA之后的又一个高性能膜材标志性项目。有行业人士表示,投建新能源膜材项目是“尼龙膜王”中仑新材迈向“全能”膜王的关键布局。 中仑新材相关负责人表示,中仑新材将以此次新能源膜材项目为开端,加速推出更多高附加值、高性能、绿色低碳的材料科技产品,为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仑力量。
lg
...
金融界
09-09 13:55
A股低迷再现新低,央国企重组成市场亮点,机构预计三大领域是“重头戏”
go
lg
...
创新、加大并购重组力度等。同时,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也提出了未来国资国企改革的七大方向,强调了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性。 随着央国企改革的步伐加快,三个领域的央国企值得重点关注: 国家安全领域:涉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等关键领域。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强化国企在这些领域的布局,以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能源、交通、水利水电等。央企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以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科技创新领域:央企将集中力量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
lg
...
金融界
09-09 13:15
中国经济传来重大动向!为刺激经济 中国连续放出两个“大招”
go
lg
...
措施吸引外商投资。7月举行的中共二十届
三
中
全
会
承诺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lg
...
风枫
09-09 11:36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
57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突发:加拿大移民部公布 10年多次往返签证不再是常规签证
lg
...
美国大选突传重磅!共和党209票逼近控制“众议院” 美媒:特朗普拟建立统一政府
lg
...
大行情来了!鲍威尔“亮剑”特朗普!金价日内大涨近50美元、美联储降息之路“不受左右”?
lg
...
鲍威尔突然语出惊人!中东爆发大规模空袭 黄金2709避险反弹、比特币重战7.6万高点
lg
...
市场预测:主席劲敌大选获胜 美联储宁愿降息以求平稳过渡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214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44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538讨论
#温哥华国际金融峰会(VIFS 2024)#
lg
...
4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