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港股步入技术性牛市,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涨超2%,成交额破7000万
go
lg
...
弹空间。乐观情形下,国内经济边际改善,
港
股
市
场
流动性宽松延续,利好政策持续提振市场情绪,风险偏好提升,恒指风险溢价有望达到2023年1月底的水平。假设十年期美债利率维持当前4.5%的水平,恒指ERP下降至2023年1月的底部位置还有5%的空间,对应恒指有约16%的空间。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5-17 10:21
港股科技股领涨,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盘中上涨2.17%
go
lg
...
不足的。先前由于地产等因素,A股市场及
港
股
市
场
风险偏好受到压制;然而,伴随着相关风险逐渐落地,宏观环境趋于稳定,市场风险偏好开始企稳,标志性信号就是A股对降息延后预期的反馈有所收敛,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抬头,驱动A股科技及港股互联网上行。 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场外联接(A类:014438;C类:014439)。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5-17 10:12
站在新一轮MSCI指数调仓窗口,看汇通达网络(09878.HK)的价值
go
lg
...
国泰君安(香港)表示,经济回暖有助整体
港
股
市
场
盈利预期改善;东吴证券表示,仅是估值“便宜”并不能成为资金加仓的理由,港股的上涨还隐含了国内基本面或者基本面预期的向好。 微观层面,从最新披露的财报看,多家知名港股互联网盈利增速高于预期,业绩进入上升通道,板块投资焦点有望回归业绩增长这一核心主线上。 聚焦汇通达网络的业绩表现,2023年,汇通达网络实现营收824.3亿元,同比增长0.4%;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增25.0%、41.7%;经营性现金流达4.7亿,再次验证其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与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汇通达网络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2020年以来其业绩保持向好趋势。 运营数据方面,汇通达网络更是迎来全面增长。其会员店总数超过23万家,新增会员店数量同比增长15%;SaaS+订阅用户数量达13.2万家,同比增长15.6%,其中付费用户数量达4.8万家,同比增长61.4%;会员店的单店平均采购额,从上一年度的25万元提至35万元。 从中也可以看到,汇通达网络的付费用户增长更快,同步提升用户规模与单个用户价值,商业潜力逐步释放。这意味着其后续的业绩兑现同样具有支撑。 综合前文,汇通达网络既有规模扩张能力,又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价值进阶只是时间问题。恰逢获纳入MSCI全球小盘股指数的时间窗口,其价值再次得到验证,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05-17 09:43
站在新一轮MSCI指数调仓窗口,看汇通达网络(09878.HK)的价值
go
lg
...
国泰君安(香港)表示,经济回暖有助整体
港
股
市
场
盈利预期改善;东吴证券表示,仅是估值“便宜”并不能成为资金加仓的理由,港股的上涨还隐含了国内基本面或者基本面预期的向好。 微观层面,从最新披露的财报看,多家知名港股互联网盈利增速高于预期,业绩进入上升通道,板块投资焦点有望回归业绩增长这一核心主线上。 聚焦汇通达网络的业绩表现,2023年,汇通达网络实现营收824.3亿元,同比增长0.4%;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增25.0%、41.7%;经营性现金流达4.7亿,再次验证其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与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汇通达网络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2020年以来其业绩保持向好趋势。 运营数据方面,汇通达网络更是迎来全面增长。其会员店总数超过23万家,新增会员店数量同比增长15%;SaaS+订阅用户数量达13.2万家,同比增长15.6%,其中付费用户数量达4.8万家,同比增长61.4%;会员店的单店平均采购额,从上一年度的25万元提至35万元。 从中也可以看到,汇通达网络的付费用户增长更快,同步提升用户规模与单个用户价值,商业潜力逐步释放。这意味着其后续的业绩兑现同样具有支撑。 综合前文,汇通达网络既有规模扩张能力,又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价值进阶只是时间问题。恰逢获纳入MSCI全球小盘股指数的时间窗口,其价值再次得到验证,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05-17 09:43
趣致集团(0917.HK)招股进行时:AI互动营销第一股,商业化进程加速
go
lg
...
表现十分亮眼。 趣致集团此时上市,恰逢
港
股
市
场
重获动能的天时地利,作为“AI互动营销第一股”,无疑能为后续国内AI企业赴港上市树立一个重要的标杆。 公司的长期机会又如何呢?笔者将从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行业市场空间、优异的财务表现这三个角度来诠释其价值。 一、中国最大的AI互动终端网络公司 AI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企业智能化升级,也给众多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让AI技术真正落地并产业化,与适当的载体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趣致集团是中国首家以体验式智能终端提供AIoT营销解决方案的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AI互动终端网络的营销服务提供商。 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是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物联网(IoT)基础设施载体相结合,企业利用AI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大脑)和IoT设备的智能连接性(神经),提升数据收集、分析和自动化处理的能力,从而实现终端的智能决策、人机交互的改善、物联网效率的提升,并使企业能够拥有更强的企业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 趣致集团自2013年成立以来便一直走在行业前沿,其利用AIoT技术自研了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动作交互为一体的多感官AI互动终端,并以此构建了遍布全国的线下营销终端网络平台——“趣拿”。截至2023年12月31日,趣致集团共运营了7543台AI互动终端,覆盖中国22个城市,包括所有的一线城市和大部分的新一线城市。其终端主要布局在办公楼、长租公寓及商场等用户复访率较高的商业物业,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和中产阶级。 同时,趣致集团也利用线下AI互动终端吸引消费者访问并将其转化为线上平台(“趣拿”APP、微信小程序)的用户,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向消费者推广客户品牌及产品,并获取消费者的数据和反馈。2023年,趣致集团线上平台“趣拿”的注册用户突破5000万,较2021年实现了35%的增长。 趣致这种多渠道、一站式、闭环的营销方式利用AI的智能分析和交互能力与物联网设备的广泛接入点,为快销品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营销策略,实现更加精准的用户定位和广告投放,大幅提升营销的效果和效率。 来源:招股说明书 值得一提的是,趣致集团的终端核心硬件模块及嵌入式软件均由公司自主研发,而制造部分则外包给了第三方厂商—— 这样不但做到技术自主可控,而且实现了经营上的轻量化。 这款AI互动终端有什么样的黑科技,能给消费者和品牌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 消费产业近年来经历着一些显着变化:供给侧逐渐向消费需求进一步靠拢、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新鲜和多变;同时,消费趋势也在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变,新品牌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品牌企业在营销上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传统线下营销成本高,线上流量红利逐渐见顶,抓住用户注意力变得越来越难..... 如何吸引并占据消费者心智成为品牌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趣致集团首创的AI互动营销模式,则展现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人机交互的互动感,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新式的购物体验,通过这种创新营销,还可以更精准地触达品牌的目标受众,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以更生动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 首先,在功能上,这款多感官AI互动终端相较于普通机器,融合了AI技术,实现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动作交互等多种感官体验,为用户打造了一个高度互动、充满趣味和创新感的购物环境,从而让用户沉浸其中,也让品牌和产品信息深入人心。 其次,在技术上,通过深度结合大数据和AI算法,可以将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以有趣、生动、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同时还能根据反馈的数据来调整信息展现、优化品牌决策,从而实现“千机千面”、“千品千策”,显着提高广告触达率和品牌客户的营销转化率。 最后,在场景上,趣致集团的AI互动联合了线上、线下多消费场景,助力品牌企业能实现全时段、全场景、全方面地渗透消费者心智,做到真正吸引并深刻影响消费者。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台线下终端前,它的外观独特、吸引眼球,屏幕上的各种产品和品牌以静态或动态的形式进行展示,随着你的靠近,它还能播放音乐,能释放产品的香味,能与你进行各种互动,还能充当智能导购员,根据你的需求和喜好推荐产品,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期间,还能通过灯光效果营造购物氛围,刺激你的购买欲望。 当你被这种多感官的购物体验深深吸引,忍不住扫码,你还能在线上再次体验购买,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将体验感受告诉趣拿,这不仅给你带来了新奇、有趣、智能的购物体验,还帮品牌企业达到了极佳的营销效果,收集到了宝贵的用户反馈数据。 综上,趣致集团的AI互动营销系统正是基于当前品牌企业在营销上的痛点给出的解决方案。以强大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为抓手,成功地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营销和智慧决策,线上线下多场景拓展,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 二、十万亿市场的卖铲人、国内增速第一 2021至2023年间,趣致集团依托其AI互动终端网络为472名品牌客户提供了约1400个SKU快消品营销解决方案,覆盖了饮料、食品、美妆、日用品等主要快消品行业赛道。在饮料、食品及日用品行业中国前100新兴品牌中,其中74个品牌为趣致集团的客户。 公司基于AI互动营销的创新实践,为品牌企业提供新型的营销解决方案,本质上是“卖铲子”的生意。 随着消费确定性回暖、快消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作为“卖铲人”的角色,有望率先受益。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消费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经达到了47.2万亿元,并有望继续扩大。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 在这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中,快消品品牌也在不断增加营销及销售开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快消品营销市场规模也从2019年的540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4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预计2023年-2028年,该市场将以6.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来源:招股说明书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趣致集团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快速提升,行业地位日益凸显。以2021年至2023年营销解决方案收入增长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5%,是市场平均增速的29倍。 三、收入及经调整纯利迅猛增长、未来增长动能充足 高增速领跑同行,充分展现了公司近年来强劲的增长势头。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5.02亿、5.54亿、10.07亿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1.6%;在盈利能力上,公司2023年调整后利润超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5.9%。 来源:根据招股说明书整理 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营销服务、商品销售和其他服务三大类,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为集团贡献8成左右营收的营销服务业务。 来源:招股说明书 细分来看,营销服务又包括标准化营销服务和增值营销服务两大类,其中标准化营销服务包括营销活动服务、多渠道媒体推广、快消品推广;增值营销服务包括AI互动和数据策略服务等。 标准化营销服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近年来营收稳步增长,2021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3.43亿、3.49亿、6.92亿,年复合增长率达42%。 增值营销服务作为高成长的业务板块,拥有极强的盈利能力。2021年-2023年,分别实现0.34亿、0.56亿、1.16亿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5%;毛利率分别为 84.3%、78.9%、 85.3%。 在客户覆盖上,品牌客户数从2021年的174名增至2023年的291名,大客户数从27名增长至47名大客户,大客户人均收入贡献以及复购客户的收入规模逐年提升。 来源:根据招股说明书整理 作为公司第二大营收来源的商品销售,与营销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其报告各期收入规模也呈稳步增长,从2021年的1.05亿增长至2023年的1.44亿。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未来增长动能充足。主要包括进一步拓展AI互动终端网络布局,提升对消费者的有效触达;不断拓宽和丰富营销服务,扩大品牌客户群,打造多行业领域的新品营销标杆案例;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以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有选择性地寻求战略合作、投资及收购机会,以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结语 趣致集团此时上市,也是精准把握了港股资本市场回暖、赴港上市热潮重启的大好时机。作为基于体验式智能终端提供AIoT营销解决方案的开拓者、中国最大的AI互动终端网络的营销服务提供商,公司凭借其独到的营销模式和多年的行业深耕积累, 借快消品市场蓬勃发展的东风,成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业绩的显着增长。 展望未来,趣致集团的战略规划和此次上市募资资金用途均聚焦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公司营收有望迎来更迅猛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和提升盈利水平,随着全球消费市场的增长,充分释放其长期潜能。
lg
...
格隆汇
05-17 09:13
晋景新能中标!香港环保园动力电池处置20年经营期蕴含巨大商机
go
lg
...
业晋景新能(01783.HK)在今年的
港
股
市
场
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年以来公司涨幅高达146.34%,大幅跑赢市场,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 投资者们竞相追逐的背后,是市场对晋景新能全面业务布局的逐步认知和肯定。 近日,晋景新能发布公告,宣布成功中标香港环保园(EcoPark)的T2及T3地段,面积约为9420平方米,主要用于退役动力电池处置业务。 此前,晋景新能与国内锂电池龙头之一的国轩高科(香港)宣布合作,共谋海外电芯循环产业布发展。再联想此前全球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斥资逾12亿港元,在香港科学园设立国际研发中心,无疑进一步打开香港在该产业的发展空间。 去年8月欧洲《新电池法》生效之后,我国电池企业出口欧洲必须要满足欧盟对电池材料回收处置与再生利用的要求,该法案还对动力电池使用再生材料要求达到一定比例。可以预计的是,欧洲《新电池法》或将倒逼更多中国电池企业前去海外市场就近设厂投资,由于相关的强制配套需求,退役动力电池处置行业则有望加速进入成长期。 全球对电动汽车及电池处置的重视日益提升下,晋景新能正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一、电芯循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环节 在2023年香港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占有率快速跨越60%,这一数字在2017年远低于1%水平。从1到6成以上的进程实现,香港仅用了6年的时间。 数据疯狂提速的背后,乃得益于香港政府在2021年官宣“禁燃”政策,即最晚于2035年禁止新注册燃油乘用车,禁售对象也覆盖了混合动力车。 此外,香港政府在《香港清新空气蓝图》制订长远目标及进一步改善空气质素的措施,包括2027年底前分阶段淘汰欧盟四期柴油商用车。 香港未来将全面推动纯电汽车的配套发展,相信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据公开资料,香港的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4~75万辆左右。 据香港电动车资料库数据显示,2017-2023年香港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数(累计数)是62458辆,另据香港政府环境保护署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香港纯电汽车(EV)总数为70701辆。 按照已售出的纯电汽车总数计算,当前纯电汽车的存量占比尚不足10%,未来具备广阔发展前景。 同时,根据汽车产业规律,当某类型的存量占比快速跨越10%-15%这些标志性区间后,对应的售后与配套相关服务的细分行业也会得到蓬勃发展机会,比如电芯循环、电池第三方检测等。 一般来说,对于传统纯电动汽车而言,动力系统占比电动汽车总成本的50%左右,而动力电池又占到动力系统总成本的60~70%左右,即动力电池占比电动汽车总成本大约为三分之一左右。 所以站在消费者角度,他们购买纯电汽车最为关注环节之一,肯定是各家厂商的电池质保政策。 对于纯电汽车厂而言,其对消费者的电池质保承诺实际上是关乎未来支出的一项巨大的隐形负担。 而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势力”纷纷对汽车三电系统给出了高标准的质保条件:特斯拉单电机后轮驱动版8年或十六万公里,双电机四驱版8年或十九点二万公里;比亚迪三电系统更是承诺终身保修。 考虑到2026年集中退役期到来之际,面临大量电动车更换及退役电池处置的局面或将会出现。 所以,无论是领先的电池厂或上游的材料商,还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厂,他们均提前很多年来准备一个相对较低成本的可行解决方案,第三方专业从事电池处置的这一角色因而横空出世。 进一步来看,中国与海外市场的模式也有着显著差异。 在国内中游的电池生产商,及上游材料企业、冶金企业,基本都会组建自己的电池处置业务作为其业务闭环发展的其中一个环节,比如宁德邦普、格林美、赣锋锂业及华友钴业等。 为了快速达到一定的规模,国内企业通常都会以市场价格从废品处置商获得退役电池,这些企业利用专业的分离技术,将锂电池粉碎,能够筛选出不同的高价值处置材料,粉碎1吨三元锂电池,精选后大约可获得580-600千克的三元黑粉,这种黑粉的市场价格在6万元左右,对于粉碎1吨的碳酸铁锂电池所处置的黑粉,其市场价格大约是4万元左右。 此外,大部分电池金属材料都是可以处置的,比如说铜和铝,每吨市场报价在6万和1.5万或以上,而目前镍、钴、锰处置率达到99.3%,锂处置率达到90%以上。这些处置之后都是选择将其卖出或重新作为原材料去使用。 所以在相关金属价格行情走俏的时候,国内的电池处置厂都会去“抢货”,给出一个较高的收购价,考虑成本加成之后最终还原出一个处置出厂价,使用这个价格跟长协价格对比得到的差距,大概就是一个微薄的套利空间。所以,在国内做电芯处置这门生意,更象是一门简单的加工制造行业,谈不上有多吸引。 在海外市场做电芯处置,不仅整车厂要向第三方处置企业支付每块电池处置加工的加工服务费,第三方处置企业从前者那里获得的退役电池首先是免费的,最后还能够获得有价材料(包括黑粉、多种电池金属材料等)的处置价值,属于高溢价服务所带来的现金流创造业务。 相对于国内电芯处置的模式,海外电芯循环业务采取的是付费处理模式,两者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对两类截然不同的生意模式及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和估值倍数,按照常识,海外电芯循环行业获得的估值倍数或将远远高于前者。 可以这样说,海外市场无论法规和环保要求都是相对健全成熟,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均有着很高的门槛,综合体现在对其资质或牌照的审批要求上是非常严格的,从而导致后者的“稀缺性”。 当然,高毛利率和充足现金流回报刺激,更直接的催生出适合电池处置行业发展的“黑土壤”。只有满足了高门槛条件的电池处置生意,才能归类到“好生意”的类别上去。 比如开篇提到的香港市场,在那里未来相对会更容易诞生出一个专业的“立足香港、辐射全球”并深耕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第三方电池循环服务巨头。 那么,谁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领跑者企业呢? 二、港股电芯循环第一股晋景新能如何演绎“赢家通吃” 正如上述分析所强调,海外电池处置的起点在整车厂商手里,事关生存发展的大事决定了它们必须得寻找拥有资质和实力的第三方电池处置企业来进行长期合作与深度捆绑。 一方面由于需要较高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行业距离爆发期尚存在2-3年的时间,也决定了如今在海外能够快速崛起的第三方电池处置企业数量不会很多。 在香港股市里的其中一家代表性企业就是晋景新能,该公司于22年起通过系列收购、改名及转型升级的重要资本运作举措快速进入到电动汽车电池处置领域,形成了能为电动汽车客户和产业链参与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 据公开资料,晋景新能实控人及管理团队,均在环保处置业拥有多年经验与超前的行业前瞻眼光,上市平台已经成为香港首间获环保署发出电动车电池处置牌照的公司,同时是在电动车电池处置领域牌照最齐全的公司,其持有合资格牌照可提供电动车退役电池(化学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处置、拆解以及出口服务。 据此,晋景新能逐渐被市场识别为具备高度稀缺性和成长性的港股电芯循环第一股。 现时,香港只有部分废物会留在本地处理及再造成有用的产品,随着不断增加的环保压力,可循环再造物料不断累积起来,香港政府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意识到需要发展及加强本土的循环再造业,而发展环保园(EcoPark)是政府其中一项促进本地环保业的措施。据悉,EcoPark自2007年起运作,为循环再造业提供低价长期用地及完善设施。其14公顷土地经公开招标出租,是香港唯一集中发展循环产业的绿色工业园,土地稀缺,仅符合香港产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企业有资格入驻。 在这个维度上,晋景新能更在香港本土的电芯循环业“先拔头筹”。 根据晋景新能近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其全资附属公司于2024年5月13日获香港环保署授予的EcoPark的T2及T3地块20年租赁权,面积约9420平方米,用于特许经营退役电动汽车电池处置业务。 在香港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作为香港唯一专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工业园区EcoPark内,土地更是被精心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区域,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推动循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能够中标邻近且连接起来的大面积地块的机会极为难得。而T2和T3这两块地,不仅面积大,且位置优越,对于发展循环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专属价值。 因此,对于入驻企业的筛选标准极为严格。只有那些在行业内拥有足够代表性,且在技术研发、业务模式等方面与香港未来循环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企业,方有机会入驻EcoPark。这些企业不仅需要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更需要展现出对环保事业的深厚承诺和前瞻性的发展眼光。 晋景新能能够成功中标EcoPark的T2和T3地块,无疑是港府及相关部门对其在环保处置领域卓越实力和前瞻性眼光的充分肯定。据悉,此次土地租赁将用于建设动力电池处理设施,推动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境相关服务的发展。 不难想象,这份为期20年的土地租赁协议,远不止一纸租约那么简单,其背后或可类同于一份20年特许经营权许可,将极大稳固了晋景新能在香港绿色行业及电芯循环赛道中的领先地位。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20年的超长期限足够覆盖香港市场的行业爆发期,正如前述香港将在2026年集中迎来动力电池的退役期,大量电动车更换及退役电池处置的局面或将会出现,意味着行业井喷期即将到来。 进一步看,晋景新能未来将在获批地段正式开始投建香港本土的首条电芯循环生产线,而透过自建生产线,公司因而具备了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的关键制胜能力。 在当前的动力电池处置市场里,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处置渠道网络的建设和处置材料再利用生态闭环的构建。 电芯厂和整车厂具备的是渠道优势,类似晋景新能这样的独立第三方将则具备绝对的处置处置技术优势。 晋景新能,通过牌照资质、自有生产线和技术优势,以及多元的渠道合作方等共同构筑的“三位一体”平台,完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在港形成的“垄断”之势。 另外,引用一名行业资深人士的表述,晋景新能是某一全球知名纯电汽车品牌在香港本土落地电芯循环的最大合作方。 先不论公司将高度受益于某一全球知名纯电汽车品牌在港的存量登记占比高达约52.2%(注:由2017年8月起至2024年1月的统计数据)的这种优势。 而从整个香港大市场来看,预计未来10-15年内,全香港累计销售的纯电车汽车数量保守估计或超过100万辆,这一期间内按年均值将落在7-10万辆,按1辆EV产生0.5吨退役电池、6万每吨的三元黑粉价格及8年更换周期去推算,全港仅EV电芯循环市场空间或将已超过200亿人民币。 此外,据香港运输总署官网统计,截至23年12月底,除了已登记的私家车辆数外,还有近28万辆的已登记其他类型交通工具,比如的士、公共/私家巴士、公共/私家小巴、货车、政府车辆等。 如果把这些传统的燃油交通工具全部替换掉并转为纯电的新能源车,那么未来香港电芯循环市场空间还要往上多扩大30%或以上,即至少达到260亿人民币的规模(或以上)。这里还不包括目前大量上马的储能产品及数据中心在未来退役的锂电池数量。 仅香港这一弹丸之地就能提供超过四分之一个千亿级别市场,对于海外电芯循环产业来说,可谓带来一记“强心剂”,延伸海外广阔市场空间,未来的潜力更是无可限量。 于是乎,目前在港“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晋景新能便成为了这一轮黄金发展周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并逐渐浮出水面,一举变成了产业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核心标的。若站在这几个角度去理解晋景新能,或许就能够对其正在演绎的高倍数的超级牛股行情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着海外电芯循环第一股光环的晋景新能,在产业即将爆发腾飞之时,一旦以领先者和垄断者的角色出现,那么随着趋势的巩固,未来或将继续大概率的能够利用其高门槛的竞争壁垒及进入壁垒,持续扩大这个优势和赢面。 与此同时,假若这些条件能够不断被“强化”,公司所正在发挥的正循环效应就会越来越大,晋景新能踩踏的“飞轮”则会越来越快,其成长潜力将会对应的被加快释放。 晋景新能公告牵手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厂商国轩高科这一事件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据晋景新能2月19日发布的公告,公司日前与国轩高科旗下附属海外子公司国轩(香港)达成合作,双方已在香港联合成立国轩晋景低碳研究院。 此次合作系晋景新能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打开双方在海外电芯循环产业共同布局,携手发展的良好开端。 晋景新能一直专注于电池处置和电池储能系统业务,并在全球多国或地区拥有处置许可证、渠道及于海外将业务进行本地化落地的专业能力,这也是类似国轩这类身处行业领先位置的电池制造厂在全球化战略布局中尤为看重的一点。 中国电池企业近年来加快全球化进程。比如国轩高科已完成德国、印度、越南三大海外基地的战略布局,并推进在美国建厂,投资达20亿美元,其他海外基地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此外,宁德时代早在22年就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立了欧洲第二座电池工厂,计划产能为100GWh。除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欣旺达也在匈牙利设立了电池生产基地——亿纬锂能的工厂将生产圆柱电池,预计2026年为宝马供货;欣旺达则计划在匈牙利投资约19亿元人民币建设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一期。匈牙利经济发展部部长预计,未来匈牙利有望成为世界第四大电池制造国。 若沿着这些中国电池企业的海外战略布局去分析,其出海建厂之后势必会对应形成庞大的电芯循环及退役电池回收业务体量,紧跟中国电池企业、中国整车品牌的出海步伐,晋景新能在电芯循环及退役动力电池处置业务上将能够源源不断的找到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构建其全球电芯循环与退役动力电池处置的平台或产业生态圈。这里面充斥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就在前一日,晋景新能披露了新一份合作备忘录,涉及其在欧洲市场(包括德国、斯洛伐克、立陶宛、波兰、土耳其等)的落子布局,预示着公司努力推动电芯循环与退役动力电池处置业务的出海已为定局,而扬帆起航更是正当其时。
lg
...
格隆汇
05-17 09:13
趣致集团(0917.HK)招股进行时:AI互动营销第一股,商业化进程加速
go
lg
...
表现十分亮眼。 趣致集团此时上市,恰逢
港
股
市
场
重获动能的天时地利,作为“AI互动营销第一股”,无疑能为后续国内AI企业赴港上市树立一个重要的标杆。 公司的长期机会又如何呢?笔者将从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行业市场空间、优异的财务表现这三个角度来诠释其价值。 一、中国最大的AI互动终端网络公司 AI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企业智能化升级,也给众多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让AI技术真正落地并产业化,与适当的载体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趣致集团是中国首家以体验式智能终端提供AIoT营销解决方案的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AI互动终端网络的营销服务提供商。 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是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物联网(IoT)基础设施载体相结合,企业利用AI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大脑)和IoT设备的智能连接性(神经),提升数据收集、分析和自动化处理的能力,从而实现终端的智能决策、人机交互的改善、物联网效率的提升,并使企业能够拥有更强的企业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 趣致集团自2013年成立以来便一直走在行业前沿,其利用AIoT技术自研了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动作交互为一体的多感官AI互动终端,并以此构建了遍布全国的线下营销终端网络平台——“趣拿”。截至2023年12月31日,趣致集团共运营了7543台AI互动终端,覆盖中国22个城市,包括所有的一线城市和大部分的新一线城市。其终端主要布局在办公楼、长租公寓及商场等用户复访率较高的商业物业,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和中产阶级。 同时,趣致集团也利用线下AI互动终端吸引消费者访问并将其转化为线上平台(“趣拿”APP、微信小程序)的用户,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向消费者推广客户品牌及产品,并获取消费者的数据和反馈。2023年,趣致集团线上平台“趣拿”的注册用户突破5000万,较2021年实现了35%的增长。 趣致这种多渠道、一站式、闭环的营销方式利用AI的智能分析和交互能力与物联网设备的广泛接入点,为快销品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营销策略,实现更加精准的用户定位和广告投放,大幅提升营销的效果和效率。 来源:招股说明书 值得一提的是,趣致集团的终端核心硬件模块及嵌入式软件均由公司自主研发,而制造部分则外包给了第三方厂商—— 这样不但做到技术自主可控,而且实现了经营上的轻量化。 这款AI互动终端有什么样的黑科技,能给消费者和品牌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 消费产业近年来经历着一些显着变化:供给侧逐渐向消费需求进一步靠拢、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新鲜和多变;同时,消费趋势也在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变,新品牌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品牌企业在营销上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传统线下营销成本高,线上流量红利逐渐见顶,抓住用户注意力变得越来越难..... 如何吸引并占据消费者心智成为品牌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趣致集团首创的AI互动营销模式,则展现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人机交互的互动感,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新式的购物体验,通过这种创新营销,还可以更精准地触达品牌的目标受众,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以更生动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 首先,在功能上,这款多感官AI互动终端相较于普通机器,融合了AI技术,实现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动作交互等多种感官体验,为用户打造了一个高度互动、充满趣味和创新感的购物环境,从而让用户沉浸其中,也让品牌和产品信息深入人心。 其次,在技术上,通过深度结合大数据和AI算法,可以将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以有趣、生动、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同时还能根据反馈的数据来调整信息展现、优化品牌决策,从而实现“千机千面”、“千品千策”,显着提高广告触达率和品牌客户的营销转化率。 最后,在场景上,趣致集团的AI互动联合了线上、线下多消费场景,助力品牌企业能实现全时段、全场景、全方面地渗透消费者心智,做到真正吸引并深刻影响消费者。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台线下终端前,它的外观独特、吸引眼球,屏幕上的各种产品和品牌以静态或动态的形式进行展示,随着你的靠近,它还能播放音乐,能释放产品的香味,能与你进行各种互动,还能充当智能导购员,根据你的需求和喜好推荐产品,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期间,还能通过灯光效果营造购物氛围,刺激你的购买欲望。 当你被这种多感官的购物体验深深吸引,忍不住扫码,你还能在线上再次体验购买,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将体验感受告诉趣拿,这不仅给你带来了新奇、有趣、智能的购物体验,还帮品牌企业达到了极佳的营销效果,收集到了宝贵的用户反馈数据。 综上,趣致集团的AI互动营销系统正是基于当前品牌企业在营销上的痛点给出的解决方案。以强大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为抓手,成功地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营销和智慧决策,线上线下多场景拓展,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 二、十万亿市场的卖铲人、国内增速第一 2021至2023年间,趣致集团依托其AI互动终端网络为472名品牌客户提供了约1400个SKU快消品营销解决方案,覆盖了饮料、食品、美妆、日用品等主要快消品行业赛道。在饮料、食品及日用品行业中国前100新兴品牌中,其中74个品牌为趣致集团的客户。 公司基于AI互动营销的创新实践,为品牌企业提供新型的营销解决方案,本质上是“卖铲子”的生意。 随着消费确定性回暖、快消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作为“卖铲人”的角色,有望率先受益。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消费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经达到了47.2万亿元,并有望继续扩大。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 在这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中,快消品品牌也在不断增加营销及销售开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快消品营销市场规模也从2019年的540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4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预计2023年-2028年,该市场将以6.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来源:招股说明书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趣致集团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快速提升,行业地位日益凸显。以2021年至2023年营销解决方案收入增长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5%,是市场平均增速的29倍。 三、收入及经调整纯利迅猛增长、未来增长动能充足 高增速领跑同行,充分展现了公司近年来强劲的增长势头。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5.02亿、5.54亿、10.07亿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1.6%;在盈利能力上,公司2023年调整后利润超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5.9%。 来源:根据招股说明书整理 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营销服务、商品销售和其他服务三大类,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为集团贡献8成左右营收的营销服务业务。 来源:招股说明书 细分来看,营销服务又包括标准化营销服务和增值营销服务两大类,其中标准化营销服务包括营销活动服务、多渠道媒体推广、快消品推广;增值营销服务包括AI互动和数据策略服务等。 标准化营销服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近年来营收稳步增长,2021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3.43亿、3.49亿、6.92亿,年复合增长率达42%。 增值营销服务作为高成长的业务板块,拥有极强的盈利能力。2021年-2023年,分别实现0.34亿、0.56亿、1.16亿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5%;毛利率分别为 84.3%、78.9%、 85.3%。 在客户覆盖上,品牌客户数从2021年的174名增至2023年的291名,大客户数从27名增长至47名大客户,大客户人均收入贡献以及复购客户的收入规模逐年提升。 来源:根据招股说明书整理 作为公司第二大营收来源的商品销售,与营销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其报告各期收入规模也呈稳步增长,从2021年的1.05亿增长至2023年的1.44亿。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未来增长动能充足。主要包括进一步拓展AI互动终端网络布局,提升对消费者的有效触达;不断拓宽和丰富营销服务,扩大品牌客户群,打造多行业领域的新品营销标杆案例;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以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有选择性地寻求战略合作、投资及收购机会,以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结语 趣致集团此时上市,也是精准把握了港股资本市场回暖、赴港上市热潮重启的大好时机。作为基于体验式智能终端提供AIoT营销解决方案的开拓者、中国最大的AI互动终端网络的营销服务提供商,公司凭借其独到的营销模式和多年的行业深耕积累, 借快消品市场蓬勃发展的东风,成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业绩的显着增长。 展望未来,趣致集团的战略规划和此次上市募资资金用途均聚焦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公司营收有望迎来更迅猛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和提升盈利水平,随着全球消费市场的增长,充分释放其长期潜能。
lg
...
格隆汇
05-17 09:12
晋景新能中标!香港环保园动力电池处置20年经营期蕴含巨大商机
go
lg
...
业晋景新能(01783.HK)在今年的
港
股
市
场
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年以来公司涨幅高达146.34%,大幅跑赢市场,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 投资者们竞相追逐的背后,是市场对晋景新能全面业务布局的逐步认知和肯定。 近日,晋景新能发布公告,宣布成功中标香港环保园(EcoPark)的T2及T3地段,面积约为9420平方米,主要用于退役动力电池处置业务。 此前,晋景新能与国内锂电池龙头之一的国轩高科(香港)宣布合作,共谋海外电芯循环产业布发展。再联想此前全球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斥资逾12亿港元,在香港科学园设立国际研发中心,无疑进一步打开香港在该产业的发展空间。 去年8月欧洲《新电池法》生效之后,我国电池企业出口欧洲必须要满足欧盟对电池材料回收处置与再生利用的要求,该法案还对动力电池使用再生材料要求达到一定比例。可以预计的是,欧洲《新电池法》或将倒逼更多中国电池企业前去海外市场就近设厂投资,由于相关的强制配套需求,退役动力电池处置行业则有望加速进入成长期。 全球对电动汽车及电池处置的重视日益提升下,晋景新能正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一、电芯循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环节 在2023年香港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占有率快速跨越60%,这一数字在2017年远低于1%水平。从1到6成以上的进程实现,香港仅用了6年的时间。 数据疯狂提速的背后,乃得益于香港政府在2021年官宣“禁燃”政策,即最晚于2035年禁止新注册燃油乘用车,禁售对象也覆盖了混合动力车。 此外,香港政府在《香港清新空气蓝图》制订长远目标及进一步改善空气质素的措施,包括2027年底前分阶段淘汰欧盟四期柴油商用车。 香港未来将全面推动纯电汽车的配套发展,相信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据公开资料,香港的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4~75万辆左右。 据香港电动车资料库数据显示,2017-2023年香港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数(累计数)是62458辆,另据香港政府环境保护署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香港纯电汽车(EV)总数为70701辆。 按照已售出的纯电汽车总数计算,当前纯电汽车的存量占比尚不足10%,未来具备广阔发展前景。 同时,根据汽车产业规律,当某类型的存量占比快速跨越10%-15%这些标志性区间后,对应的售后与配套相关服务的细分行业也会得到蓬勃发展机会,比如电芯循环、电池第三方检测等。 一般来说,对于传统纯电动汽车而言,动力系统占比电动汽车总成本的50%左右,而动力电池又占到动力系统总成本的60~70%左右,即动力电池占比电动汽车总成本大约为三分之一左右。 所以站在消费者角度,他们购买纯电汽车最为关注环节之一,肯定是各家厂商的电池质保政策。 对于纯电汽车厂而言,其对消费者的电池质保承诺实际上是关乎未来支出的一项巨大的隐形负担。 而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势力”纷纷对汽车三电系统给出了高标准的质保条件:特斯拉单电机后轮驱动版8年或十六万公里,双电机四驱版8年或十九点二万公里;比亚迪三电系统更是承诺终身保修。 考虑到2026年集中退役期到来之际,面临大量电动车更换及退役电池处置的局面或将会出现。 所以,无论是领先的电池厂或上游的材料商,还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厂,他们均提前很多年来准备一个相对较低成本的可行解决方案,第三方专业从事电池处置的这一角色因而横空出世。 进一步来看,中国与海外市场的模式也有着显著差异。 在国内中游的电池生产商,及上游材料企业、冶金企业,基本都会组建自己的电池处置业务作为其业务闭环发展的其中一个环节,比如宁德邦普、格林美、赣锋锂业及华友钴业等。 为了快速达到一定的规模,国内企业通常都会以市场价格从废品处置商获得退役电池,这些企业利用专业的分离技术,将锂电池粉碎,能够筛选出不同的高价值处置材料,粉碎1吨三元锂电池,精选后大约可获得580-600千克的三元黑粉,这种黑粉的市场价格在6万元左右,对于粉碎1吨的碳酸铁锂电池所处置的黑粉,其市场价格大约是4万元左右。 此外,大部分电池金属材料都是可以处置的,比如说铜和铝,每吨市场报价在6万和1.5万或以上,而目前镍、钴、锰处置率达到99.3%,锂处置率达到90%以上。这些处置之后都是选择将其卖出或重新作为原材料去使用。 所以在相关金属价格行情走俏的时候,国内的电池处置厂都会去“抢货”,给出一个较高的收购价,考虑成本加成之后最终还原出一个处置出厂价,使用这个价格跟长协价格对比得到的差距,大概就是一个微薄的套利空间。所以,在国内做电芯处置这门生意,更象是一门简单的加工制造行业,谈不上有多吸引。 在海外市场做电芯处置,不仅整车厂要向第三方处置企业支付每块电池处置加工的加工服务费,第三方处置企业从前者那里获得的退役电池首先是免费的,最后还能够获得有价材料(包括黑粉、多种电池金属材料等)的处置价值,属于高溢价服务所带来的现金流创造业务。 相对于国内电芯处置的模式,海外电芯循环业务采取的是付费处理模式,两者有较大的差别。 因此对两类截然不同的生意模式及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和估值倍数,按照常识,海外电芯循环行业获得的估值倍数或将远远高于前者。 可以这样说,海外市场无论法规和环保要求都是相对健全成熟,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均有着很高的门槛,综合体现在对其资质或牌照的审批要求上是非常严格的,从而导致后者的“稀缺性”。 当然,高毛利率和充足现金流回报刺激,更直接的催生出适合电池处置行业发展的“黑土壤”。只有满足了高门槛条件的电池处置生意,才能归类到“好生意”的类别上去。 比如开篇提到的香港市场,在那里未来相对会更容易诞生出一个专业的“立足香港、辐射全球”并深耕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第三方电池循环服务巨头。 那么,谁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领跑者企业呢? 二、港股电芯循环第一股晋景新能如何演绎“赢家通吃” 正如上述分析所强调,海外电池处置的起点在整车厂商手里,事关生存发展的大事决定了它们必须得寻找拥有资质和实力的第三方电池处置企业来进行长期合作与深度捆绑。 一方面由于需要较高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行业距离爆发期尚存在2-3年的时间,也决定了如今在海外能够快速崛起的第三方电池处置企业数量不会很多。 在香港股市里的其中一家代表性企业就是晋景新能,该公司于22年起通过系列收购、改名及转型升级的重要资本运作举措快速进入到电动汽车电池处置领域,形成了能为电动汽车客户和产业链参与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 据公开资料,晋景新能实控人及管理团队,均在环保处置业拥有多年经验与超前的行业前瞻眼光,上市平台已经成为香港首间获环保署发出电动车电池处置牌照的公司,同时是在电动车电池处置领域牌照最齐全的公司,其持有合资格牌照可提供电动车退役电池(化学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处置、拆解以及出口服务。 据此,晋景新能逐渐被市场识别为具备高度稀缺性和成长性的港股电芯循环第一股。 现时,香港只有部分废物会留在本地处理及再造成有用的产品,随着不断增加的环保压力,可循环再造物料不断累积起来,香港政府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意识到需要发展及加强本土的循环再造业,而发展环保园(EcoPark)是政府其中一项促进本地环保业的措施。据悉,EcoPark自2007年起运作,为循环再造业提供低价长期用地及完善设施。其14公顷土地经公开招标出租,是香港唯一集中发展循环产业的绿色工业园,土地稀缺,仅符合香港产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企业有资格入驻。 在这个维度上,晋景新能更在香港本土的电芯循环业“先拔头筹”。 根据晋景新能近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其全资附属公司于2024年5月13日获香港环保署授予的EcoPark的T2及T3地块20年租赁权,面积约9420平方米,用于特许经营退役电动汽车电池处置业务。 在香港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作为香港唯一专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工业园区EcoPark内,土地更是被精心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区域,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推动循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能够中标邻近且连接起来的大面积地块的机会极为难得。而T2和T3这两块地,不仅面积大,且位置优越,对于发展循环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专属价值。 因此,对于入驻企业的筛选标准极为严格。只有那些在行业内拥有足够代表性,且在技术研发、业务模式等方面与香港未来循环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企业,方有机会入驻EcoPark。这些企业不仅需要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更需要展现出对环保事业的深厚承诺和前瞻性的发展眼光。 晋景新能能够成功中标EcoPark的T2和T3地块,无疑是港府及相关部门对其在环保处置领域卓越实力和前瞻性眼光的充分肯定。据悉,此次土地租赁将用于建设动力电池处理设施,推动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境相关服务的发展。 不难想象,这份为期20年的土地租赁协议,远不止一纸租约那么简单,其背后或可类同于一份20年特许经营权许可,将极大稳固了晋景新能在香港绿色行业及电芯循环赛道中的领先地位。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20年的超长期限足够覆盖香港市场的行业爆发期,正如前述香港将在2026年集中迎来动力电池的退役期,大量电动车更换及退役电池处置的局面或将会出现,意味着行业井喷期即将到来。 进一步看,晋景新能未来将在获批地段正式开始投建香港本土的首条电芯循环生产线,而透过自建生产线,公司因而具备了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的关键制胜能力。 在当前的动力电池处置市场里,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处置渠道网络的建设和处置材料再利用生态闭环的构建。 电芯厂和整车厂具备的是渠道优势,类似晋景新能这样的独立第三方将则具备绝对的处置处置技术优势。 晋景新能,通过牌照资质、自有生产线和技术优势,以及多元的渠道合作方等共同构筑的“三位一体”平台,完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进一步加强了公司在港形成的“垄断”之势。 另外,引用一名行业资深人士的表述,晋景新能是某一全球知名纯电汽车品牌在香港本土落地电芯循环的最大合作方。 先不论公司将高度受益于某一全球知名纯电汽车品牌在港的存量登记占比高达约52.2%(注:由2017年8月起至2024年1月的统计数据)的这种优势。 而从整个香港大市场来看,预计未来10-15年内,全香港累计销售的纯电车汽车数量保守估计或超过100万辆,这一期间内按年均值将落在7-10万辆,按1辆EV产生0.5吨退役电池、6万每吨的三元黑粉价格及8年更换周期去推算,全港仅EV电芯循环市场空间或将已超过200亿人民币。 此外,据香港运输总署官网统计,截至23年12月底,除了已登记的私家车辆数外,还有近28万辆的已登记其他类型交通工具,比如的士、公共/私家巴士、公共/私家小巴、货车、政府车辆等。 如果把这些传统的燃油交通工具全部替换掉并转为纯电的新能源车,那么未来香港电芯循环市场空间还要往上多扩大30%或以上,即至少达到260亿人民币的规模(或以上)。这里还不包括目前大量上马的储能产品及数据中心在未来退役的锂电池数量。 仅香港这一弹丸之地就能提供超过四分之一个千亿级别市场,对于海外电芯循环产业来说,可谓带来一记“强心剂”,延伸海外广阔市场空间,未来的潜力更是无可限量。 于是乎,目前在港“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晋景新能便成为了这一轮黄金发展周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并逐渐浮出水面,一举变成了产业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核心标的。若站在这几个角度去理解晋景新能,或许就能够对其正在演绎的高倍数的超级牛股行情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着海外电芯循环第一股光环的晋景新能,在产业即将爆发腾飞之时,一旦以领先者和垄断者的角色出现,那么随着趋势的巩固,未来或将继续大概率的能够利用其高门槛的竞争壁垒及进入壁垒,持续扩大这个优势和赢面。 与此同时,假若这些条件能够不断被“强化”,公司所正在发挥的正循环效应就会越来越大,晋景新能踩踏的“飞轮”则会越来越快,其成长潜力将会对应的被加快释放。 晋景新能公告牵手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厂商国轩高科这一事件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据晋景新能2月19日发布的公告,公司日前与国轩高科旗下附属海外子公司国轩(香港)达成合作,双方已在香港联合成立国轩晋景低碳研究院。 此次合作系晋景新能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打开双方在海外电芯循环产业共同布局,携手发展的良好开端。 晋景新能一直专注于电池处置和电池储能系统业务,并在全球多国或地区拥有处置许可证、渠道及于海外将业务进行本地化落地的专业能力,这也是类似国轩这类身处行业领先位置的电池制造厂在全球化战略布局中尤为看重的一点。 中国电池企业近年来加快全球化进程。比如国轩高科已完成德国、印度、越南三大海外基地的战略布局,并推进在美国建厂,投资达20亿美元,其他海外基地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此外,宁德时代早在22年就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立了欧洲第二座电池工厂,计划产能为100GWh。除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和欣旺达也在匈牙利设立了电池生产基地——亿纬锂能的工厂将生产圆柱电池,预计2026年为宝马供货;欣旺达则计划在匈牙利投资约19亿元人民币建设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一期。匈牙利经济发展部部长预计,未来匈牙利有望成为世界第四大电池制造国。 若沿着这些中国电池企业的海外战略布局去分析,其出海建厂之后势必会对应形成庞大的电芯循环及退役电池回收业务体量,紧跟中国电池企业、中国整车品牌的出海步伐,晋景新能在电芯循环及退役动力电池处置业务上将能够源源不断的找到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构建其全球电芯循环与退役动力电池处置的平台或产业生态圈。这里面充斥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就在前一日,晋景新能披露了新一份合作备忘录,涉及其在欧洲市场(包括德国、斯洛伐克、立陶宛、波兰、土耳其等)的落子布局,预示着公司努力推动电芯循环与退役动力电池处置业务的出海已为定局,而扬帆起航更是正当其时。
lg
...
格隆汇
05-17 09:12
盛禾生物-B(2898.HK):正在招股,差异化创新破局
go
lg
...
型走势的“双底”。而从近期的走势来看,
港
股
市
场
似乎正在呈现一种积极变化,多家大行机构表示,背后可能涉及基本面的走强或资金链的反转,较低的估值水平无疑对市场情绪有所提振。 而在市场边际有所好转之时,盛禾生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禾生物)在港交所开始招股。根据公告显示,公司拟全球发售股份3415.18万股,中国香港发售股份341.52万股,国际配售股份3073.66万股;2024年5月16日至5月21日招股,发售价将为每股发售股份13.50港元,每手买卖单位200股,一手入场价2727.22港元;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5月24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盛禾生物在去年的A轮融资中获已投资超过90家制药、医疗健康、生物科技公司且持有医疗及保健领域资产超过人民币45亿元倚锋资本投资。随后又获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实质持有、管理资产超1000亿、投资超35家生物制药领域公司的越秀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此外,由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间接全资拥有,专注于管理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创业投资基金的新港高投也作为盛禾生物的基石投资者参与其中。 那么,这家布局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市场的biotech为何能够同时受产业基金及国有资产青睐?公司有何看点? 瞄准FIC,市场潜力巨大 盛禾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制剂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从产品布局上来看,公司当前共计拥有9种产品管线,其中三款均为内部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一款是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增强型单克隆抗体(mAb),适应症为结直肠癌(CRC)及胆道癌(BTC)。剩余两款为抗体细胞因子,适应症为晚期恶性实体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头颈鳞癌(HNSCC)及 CRC),均为全球市场潜在First-in-class,进展迅猛。 其中,盛禾生物的核心产品IAH0968是全球唯一且临床进展最快的通过去除岩藻糖修饰的ADCC增强型抗HER2单抗。HER2蛋白存在于部分组织细胞表面,参与正常细胞生长,但在肿瘤细胞中可能会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的HER2蛋白的存在可能导致肿瘤更快地生长及扩散。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蛋白,药物可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 依托该特性,全球范围内已形成较为广泛的商业应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8年至2022年,全球抗HER2单克隆抗体市场从100亿美元增至121亿美元。在中国同期抗HER2单克隆抗体市场从人民币32亿元增至人民币1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8.4%。 图表一:抗HER2单克隆抗体的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具体到产品潜在适应症,结直肠癌(CRC)是全世界最致命和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CRC药物市场从2018年的162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0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2%。CRC当前有相对成熟的推荐治疗方案,但同时目前可用的CRC治疗方法的疗效有限,一方面仅有5%CRC患者可以适用PD1抑制剂治疗方案,另一方面患者如遇到因耐药性治疗失败就几乎没有其他可选方案。并且,全球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任何靶向HER2的疗法被美国FDA或者中国NMPA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CRC。胆道癌(BTC)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肝胆癌类型,通常包括胆管癌和胆囊癌,全球BTC药物市场从2018年的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7%。HER2阳性BTC患者的治疗指南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推荐,且患者如遇到因耐药性治疗失败同样缺乏备选治疗方案。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任何特效药物专门针对HER2阳性BTC的一线治疗。 总体来看,盛禾生物的核心产品IAH0968作为唯一实现100%岩藻糖去除的ADCC增强型抗HER2抗体,通过差异化产品打法,有望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新的希望。 此外,盛禾生物的两款核心产品IAP0971与IAE0972拥有成为同类首创的自主研发的抗体细胞因子管线,表现同样亮眼。 其中,IAP0971是全球治疗癌症临床进度最快的PD-1/IL-15抗体细胞因子,同步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临床批件,已经完成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I期试验,预计2024年二季度进行NSCLC的临床II期试验,同时预计2024年四季度完成NMIBC的临床I期试验。IAE0972是全球治疗癌症临床进度最快的EGFR/IL-10抗体细胞因子,同步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临床批件,正在进行CRC和HNSCC的临床II期试验。IAP0971与IAP0971两者所归属的抗体细胞因子,相较于与其他细胞因子疗法或者抗体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疗法,能够更精确地针对肿瘤病灶,从而大大降低了全身毒性,因而在全球范围已被广泛研究,也形成了较大的商业化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18年至2022年,细胞因子-抗体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0%。 具体到适应症来看,2022年全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发病例数达到1.98亿例,预计2030年将达到2.45亿例,患者临床需求巨大。虽然全球针对NSCLC已经出现诸多药物治疗方案,但存在诸多局限性,目前尚未有基于IL-15或IL-10靶点药物获批上市。2022年全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发病率达到42.4万例,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53.38万例。就高危NMIBC患者而言,目前现有治疗方案复发率高,不良反应率高,治疗方案有限,市场需求缺口较大。当前,全球仅有两款抗体药物治疗NMIBC获批上市,中国市场没有基于抗体的药物获批上市。2022年全球头颈鳞癌(HNSCC)发病率达到87.6万例,预计2030年将达到103.5万例。当前现有PD-1作为二线治疗方案ORR较低,急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全球范围并没有基于IL-10药物用于治疗HNSCC获批上市。 图表二:全球临床阶段基于IL-15的免疫疗法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构建多元创新平台,差异化竞争优势显著 对于Biotech而言,除了产品管线外,管理团队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对于盛禾生物而言,其核心成员均拥有丰富的研发、商业化经验。 公司创始人张峰先生生拥有逾22年制药行业经验,曾成功获得近20种药物的上市批准及30多种药物的生产证书,并参与了50多种临床和临床前产品的开发。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殷刘松博士拥有16年免疫学、创新生物制剂开发与管线管理经验,曾在辉瑞公司任博士后研究员参与大分子药物的免疫原性研究,后在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任至执行总监,领导了超过600个抗体药物的发现和优化项目,被提名为70多项创新生物制剂相关专利的发明人,并有10多个项目对外授权。研发负责人兼副总裁姜晓玲女士拥有逾15年的药物研发经验,包括生物类似药和创新抗体药物。在核心团队的带领下,公司集37名高学历研发团队之力,设计建立并优化了强化抗体细胞因子AICTM平台、ADCC增强抗体AEATM平台及强化天然免疫细胞多抗AIMTM平台,极大地解决了在开发免疫疗法时面临的技术难题和耐药性问题以及实现优化的治疗效果,提升了公司差异化竞争的实力。 盛禾生物的AICTM平台已成功解决包括抗体与细胞因子选择及优化,以及最终药物的生产等抗体细胞因子开发的技术难题,在细胞因子选择与优化、抗体选择与工程、结构设计与工程以及细胞系定制生产等抗体细胞因子开发领域中的多个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旨在解决现有免疫疗法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问题。该平台是综合性的研究引擎,不仅包括完整的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及细胞因子库,还包括功能性抗体片段及其他类型的免疫系统调节剂,可生成从抗体细胞因子到其他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各种产品。平台的核心能力包括基于MoA的抗体细胞因子选择、生物学定向结构设计及蛋白质工程以及细胞系定制生产。公司基于AICTM平台开发出了临床阶段候选药物IAP0971、IAE0972及IBB0979,以及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ISH0988及ISH0613。 盛禾生物的AEATM平台是一种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系,其通过生物工程改造,从而产生具有增强ADCC及更高抗肿瘤活性的抗体。现有研究已证明Fc区域缺失核心岩藻糖会致使Fc区域与其免疫效应细胞上受体结合亲和力提升高达百倍,因而各种平台采用了不同的生物工程改造致力于减少岩藻糖含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最新仅有包括盛禾生物的AEATM平台在内的三个平台可实现100%岩藻糖去除率。AEATM平台100%去除率相较于部分去除平台还能快速、稳定及彻底地增强抗体的ADCC并简化产品的质量控制,给公司带来生产效率及疗效间的优势。公司基于AEATM平台开发出了临床阶段候选药物IAH0968,全球首个完全去除岩藻糖的ADCC增强HER2抗体。 公司的AIMTM平台则是专注于通过结合先天免疫系统来设计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多功能生物产品。截至最新,盛禾生物已经开发出几类专有的AIMTM平台,用以探索具有不同类型和数量靶点的先天免疫刺激物结合体,为针对不同临床适应症进行各类TME调节提供了充足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相较于选择更具细胞毒性且更容易受到肿瘤免疫逃逸及免疫抑制TME抑制的适应性免疫刺激因子,通过AIMTM平台开发靶向先天免疫刺激因子所生产出的产品有概率实现更高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公司已通过该平台开发出临床前产品IAN0982。 AICTM、AIMTM平台及AEATM平台的存在,使得盛禾生物能够更为精准地发现研究目标、高效探索结构的可行性、有效优化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在众多细分领域实现了公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使得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在各平台的指导下公司也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管线,面向众多适应症。 图表三:盛禾生物在研产品管线图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小结 尽管当前生物医药板块估值存在分歧,但市场同样充满着机会,依旧有广阔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待开发,现有的治疗方案仍有弊端存在改良的空间,只看参与者能否通过差异化创新突破现有竞争格局。 盛禾生物依托核心团队丰富的研发、商业化经验,创新性建立了AICTM平台、AIMTM平台及AEATM平台,极大地解决了在开发免疫疗法时面临的技术难题和耐药性问题以及实现优化的治疗效果,提升了公司差异化竞争的实力。在平台的指导下研发出数个具备竞争力、在中国乃至全球唯一的潜在产品,为自己在市场夺得一席之地,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05-17 08:51
盛禾生物-B(2898.HK):正在招股,差异化创新破局
go
lg
...
型走势的“双底”。而从近期的走势来看,
港
股
市
场
似乎正在呈现一种积极变化,多家大行机构表示,背后可能涉及基本面的走强或资金链的反转,较低的估值水平无疑对市场情绪有所提振。 而在市场边际有所好转之时,盛禾生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禾生物)在港交所开始招股。根据公告显示,公司拟全球发售股份3415.18万股,中国香港发售股份341.52万股,国际配售股份3073.66万股;2024年5月16日至5月21日招股,发售价将为每股发售股份13.50港元,每手买卖单位200股,一手入场价2727.22港元;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预期股份将于2024年5月24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盛禾生物在去年的A轮融资中获已投资超过90家制药、医疗健康、生物科技公司且持有医疗及保健领域资产超过人民币45亿元倚锋资本投资。随后又获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实质持有、管理资产超1000亿、投资超35家生物制药领域公司的越秀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此外,由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间接全资拥有,专注于管理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创业投资基金的新港高投也作为盛禾生物的基石投资者参与其中。 那么,这家布局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市场的biotech为何能够同时受产业基金及国有资产青睐?公司有何看点? 瞄准FIC,市场潜力巨大 盛禾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制剂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从产品布局上来看,公司当前共计拥有9种产品管线,其中三款均为内部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一款是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增强型单克隆抗体(mAb),适应症为结直肠癌(CRC)及胆道癌(BTC)。剩余两款为抗体细胞因子,适应症为晚期恶性实体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头颈鳞癌(HNSCC)及 CRC),均为全球市场潜在First-in-class,进展迅猛。 其中,盛禾生物的核心产品IAH0968是全球唯一且临床进展最快的通过去除岩藻糖修饰的ADCC增强型抗HER2单抗。HER2蛋白存在于部分组织细胞表面,参与正常细胞生长,但在肿瘤细胞中可能会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的HER2蛋白的存在可能导致肿瘤更快地生长及扩散。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蛋白,药物可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 依托该特性,全球范围内已形成较为广泛的商业应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8年至2022年,全球抗HER2单克隆抗体市场从100亿美元增至121亿美元。在中国同期抗HER2单克隆抗体市场从人民币32亿元增至人民币1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8.4%。 图表一:抗HER2单克隆抗体的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具体到产品潜在适应症,结直肠癌(CRC)是全世界最致命和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CRC药物市场从2018年的162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0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2%。CRC当前有相对成熟的推荐治疗方案,但同时目前可用的CRC治疗方法的疗效有限,一方面仅有5%CRC患者可以适用PD1抑制剂治疗方案,另一方面患者如遇到因耐药性治疗失败就几乎没有其他可选方案。并且,全球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任何靶向HER2的疗法被美国FDA或者中国NMPA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CRC。胆道癌(BTC)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肝胆癌类型,通常包括胆管癌和胆囊癌,全球BTC药物市场从2018年的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7%。HER2阳性BTC患者的治疗指南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推荐,且患者如遇到因耐药性治疗失败同样缺乏备选治疗方案。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任何特效药物专门针对HER2阳性BTC的一线治疗。 总体来看,盛禾生物的核心产品IAH0968作为唯一实现100%岩藻糖去除的ADCC增强型抗HER2抗体,通过差异化产品打法,有望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新的希望。 此外,盛禾生物的两款核心产品IAP0971与IAE0972拥有成为同类首创的自主研发的抗体细胞因子管线,表现同样亮眼。 其中,IAP0971是全球治疗癌症临床进度最快的PD-1/IL-15抗体细胞因子,同步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临床批件,已经完成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I期试验,预计2024年二季度进行NSCLC的临床II期试验,同时预计2024年四季度完成NMIBC的临床I期试验。IAE0972是全球治疗癌症临床进度最快的EGFR/IL-10抗体细胞因子,同步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临床批件,正在进行CRC和HNSCC的临床II期试验。IAP0971与IAP0971两者所归属的抗体细胞因子,相较于与其他细胞因子疗法或者抗体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疗法,能够更精确地针对肿瘤病灶,从而大大降低了全身毒性,因而在全球范围已被广泛研究,也形成了较大的商业化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18年至2022年,细胞因子-抗体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0%。 具体到适应症来看,2022年全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发病例数达到1.98亿例,预计2030年将达到2.45亿例,患者临床需求巨大。虽然全球针对NSCLC已经出现诸多药物治疗方案,但存在诸多局限性,目前尚未有基于IL-15或IL-10靶点药物获批上市。2022年全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发病率达到42.4万例,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53.38万例。就高危NMIBC患者而言,目前现有治疗方案复发率高,不良反应率高,治疗方案有限,市场需求缺口较大。当前,全球仅有两款抗体药物治疗NMIBC获批上市,中国市场没有基于抗体的药物获批上市。2022年全球头颈鳞癌(HNSCC)发病率达到87.6万例,预计2030年将达到103.5万例。当前现有PD-1作为二线治疗方案ORR较低,急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全球范围并没有基于IL-10药物用于治疗HNSCC获批上市。 图表二:全球临床阶段基于IL-15的免疫疗法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构建多元创新平台,差异化竞争优势显著 对于Biotech而言,除了产品管线外,管理团队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对于盛禾生物而言,其核心成员均拥有丰富的研发、商业化经验。 公司创始人张峰先生生拥有逾22年制药行业经验,曾成功获得近20种药物的上市批准及30多种药物的生产证书,并参与了50多种临床和临床前产品的开发。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殷刘松博士拥有16年免疫学、创新生物制剂开发与管线管理经验,曾在辉瑞公司任博士后研究员参与大分子药物的免疫原性研究,后在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任至执行总监,领导了超过600个抗体药物的发现和优化项目,被提名为70多项创新生物制剂相关专利的发明人,并有10多个项目对外授权。研发负责人兼副总裁姜晓玲女士拥有逾15年的药物研发经验,包括生物类似药和创新抗体药物。在核心团队的带领下,公司集37名高学历研发团队之力,设计建立并优化了强化抗体细胞因子AICTM平台、ADCC增强抗体AEATM平台及强化天然免疫细胞多抗AIMTM平台,极大地解决了在开发免疫疗法时面临的技术难题和耐药性问题以及实现优化的治疗效果,提升了公司差异化竞争的实力。 盛禾生物的AICTM平台已成功解决包括抗体与细胞因子选择及优化,以及最终药物的生产等抗体细胞因子开发的技术难题,在细胞因子选择与优化、抗体选择与工程、结构设计与工程以及细胞系定制生产等抗体细胞因子开发领域中的多个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旨在解决现有免疫疗法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问题。该平台是综合性的研究引擎,不仅包括完整的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及细胞因子库,还包括功能性抗体片段及其他类型的免疫系统调节剂,可生成从抗体细胞因子到其他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各种产品。平台的核心能力包括基于MoA的抗体细胞因子选择、生物学定向结构设计及蛋白质工程以及细胞系定制生产。公司基于AICTM平台开发出了临床阶段候选药物IAP0971、IAE0972及IBB0979,以及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ISH0988及ISH0613。 盛禾生物的AEATM平台是一种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系,其通过生物工程改造,从而产生具有增强ADCC及更高抗肿瘤活性的抗体。现有研究已证明Fc区域缺失核心岩藻糖会致使Fc区域与其免疫效应细胞上受体结合亲和力提升高达百倍,因而各种平台采用了不同的生物工程改造致力于减少岩藻糖含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最新仅有包括盛禾生物的AEATM平台在内的三个平台可实现100%岩藻糖去除率。AEATM平台100%去除率相较于部分去除平台还能快速、稳定及彻底地增强抗体的ADCC并简化产品的质量控制,给公司带来生产效率及疗效间的优势。公司基于AEATM平台开发出了临床阶段候选药物IAH0968,全球首个完全去除岩藻糖的ADCC增强HER2抗体。 公司的AIMTM平台则是专注于通过结合先天免疫系统来设计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多功能生物产品。截至最新,盛禾生物已经开发出几类专有的AIMTM平台,用以探索具有不同类型和数量靶点的先天免疫刺激物结合体,为针对不同临床适应症进行各类TME调节提供了充足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相较于选择更具细胞毒性且更容易受到肿瘤免疫逃逸及免疫抑制TME抑制的适应性免疫刺激因子,通过AIMTM平台开发靶向先天免疫刺激因子所生产出的产品有概率实现更高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公司已通过该平台开发出临床前产品IAN0982。 AICTM、AIMTM平台及AEATM平台的存在,使得盛禾生物能够更为精准地发现研究目标、高效探索结构的可行性、有效优化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在众多细分领域实现了公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使得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在各平台的指导下公司也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管线,面向众多适应症。 图表三:盛禾生物在研产品管线图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小结 尽管当前生物医药板块估值存在分歧,但市场同样充满着机会,依旧有广阔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待开发,现有的治疗方案仍有弊端存在改良的空间,只看参与者能否通过差异化创新突破现有竞争格局。 盛禾生物依托核心团队丰富的研发、商业化经验,创新性建立了AICTM平台、AIMTM平台及AEATM平台,极大地解决了在开发免疫疗法时面临的技术难题和耐药性问题以及实现优化的治疗效果,提升了公司差异化竞争的实力。在平台的指导下研发出数个具备竞争力、在中国乃至全球唯一的潜在产品,为自己在市场夺得一席之地,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05-17 08:51
上一页
1
•••
68
69
70
71
72
•••
273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马斯克突然语出惊人!比特币骤跌失守9.35万、黄金下探2605低点 拜登将宣布中东停火
lg
...
特朗普决定与一则报道让黄金“血流成河”!金价崩跌逾90美元 如何交易黄金?
lg
...
特朗普突然给市场“下马威”!全球疯狂巨震:美元急拉、这一货币惨跌
lg
...
中美突传重磅消息!特朗普:将对中国产品征收10%额外关税 控“中方未能兑现承诺”
lg
...
特朗普突然收获重大好消息!特朗普竞选团队欢呼:这是“法治的重大胜利”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4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7讨论
#美国大选#
lg
...
132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506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616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