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实施新举措培育新场景,港股消费ETF(513230)盘中一度涨超2%
go
lg
...
024年下半年,内地政策面(预期)利好
港
股
市
场
,预计
港
股
市
场
维持震荡向上走势,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国内基本面的积极信号。配置线索一,受到南向资金青睐,具备稳定回报的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央企在改革背景下的配置价值。配置线索二,美联储大概率于年内开启降息,对于利率更为敏感的创新板块有望受益,建议重点关注互联网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此外,房地产板块存在交易性机会。 港股消费ETF(513230)及其场外联接(017832/017833)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不同于A股消费投资以白酒为主,该指数覆盖行业均衡,几乎囊括了港股消费的各个领域。其中互联网科技行业,比重最大,超37%。以大家所熟悉的互联网平台为主,比如腾讯、美团、快手等,它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头部企业,有较高配置价值。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6-25 11:10
H股ETF(159954)、香港科技ETF(159747)携手涨超2%,回购潮汹涌,机构预计港股下半年维持震荡向上走势
go
lg
...
回购金额激增。据统计,截至6月24日,
港
股
市
场
上已有179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超1150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回购总金额433亿港元相比大增166%,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2024年下半年,内地政策面(预期)利好
港
股
市
场
,预计
港
股
市
场
维持震荡向上走势,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国内基本面的积极信号。业内机构表示,目前
港
股
市
场
偏低的估值已充分计价各种风险。随着中国在经济、政策领域不确定性的降低,海外流动性转宽松的趋势更加明显,偏低的估值和能见度更高的预期回报将吸引外资重新关注
港
股
市
场
,为
港
股
市
场
提供上涨的持续性。 相关产品: 香港科技ETF(159747); H股ETF(159954),场外联接(A类:005554;C类:005555); 恒生指数ETF(513600),场外联接(C类:005659;南方恒生指数ETF联接I:021023;A类:501302);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场外联接(A类:018078;C类:018079;南方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发起联接(QDII)I:021053)。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6-25 10:30
政策面预期利好
港
股
市
场
,香港消费ETF(513590)盘中涨超2%
go
lg
...
024年下半年,内地政策面(预期)利好
港
股
市
场
,预计
港
股
市
场
维持震荡向上走势,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国内基本面的积极信号。配置线索一,受到南向资金青睐,具备稳定回报的高股息资产,重点关注央企在改革背景下的配置价值。配置线索二,美联储大概率于年内开启降息,对于利率更为敏感的创新板块有望受益,建议重点关注互联网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此外,房地产板块存在交易性机会。 香港消费ETF(513590),场外联接(A类:016952;C类:016953)。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lg
...
有连云
06-25 10:20
绿茶餐厅港股IPO重启,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go
lg
...
递交了上市招股书,这是其第四次尝试登陆
港
股
市
场
。两年前,绿茶餐厅曾一度通过港交所聆讯,却未能最终敲定上市。 近两年间,更鲜有连锁餐饮品牌企业能够成功获得港交所的入场券。除了绿茶餐厅,杨国福、小菜园、捞王、乡村基等连锁餐饮品牌向港交所递表后,即使有动作也未曾"破门而入"。 因此,在今年港股IPO市场开始回暖之际,率先重启的绿茶餐厅能否先拔头筹,拿下"浙江上市餐饮第一股"的名头,无疑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对比此前招股书,绿茶餐厅再次更新后的业绩表现更加亮眼,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同时还向市场透露出新一轮扩张的计划及讲述全新的更具想象空间的故事。 一、网红品牌的重生,焕发活力和展现新的面貌 自2008年成立以来,定位于休闲中式餐饮并以江浙菜为主要代表的绿茶餐厅,凭借其融合菜概念和高性价比特色,一度崛起成为餐饮界的网红品牌。尽管近年来在年轻消费者中的热度有所下降,但绿茶餐厅依然保持着其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3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集团按餐厅数目计算排名第三,按收入计算排名第四;而在重点提供融合菜的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收入而言,绿茶集团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餐厅品牌,真正的融合菜龙头。 据招股书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餐厅已开设382家餐厅,遍及中国21个省份、四个直辖市以及两个自治区,其已覆盖中国所有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以及79个三线及以下城市。2021年至2023年,绿茶的餐厅总数复合年增长率为23.5%。仅2023年这一年便开设了89家新餐厅,同比增长30.4%,新开餐厅增长高于同期均值,呈现出显著的加速。 2023年,绿茶的营收录得35.89亿元,同比增长51.1%。同期的经调整净利润录得8.5%,对比于2022年的1.1%,提升幅度高达7.4个百分点,经调整净利润3.03亿元,对比于2022年的0.25亿元,更是大幅增长1112%。 2023年的绿茶无疑成功捉住了经济重启及旅游出行消费报复性复苏的窗口期,其在这一年取得的业绩增长及门店运营增长,综合来看,或会是首次递表以来披露数据中所获得的最好表现。 对于连锁餐饮品牌最为关注的运营指标——翻台率,据招股书,绿茶餐厅在2019年至2023年底分别录得数字为3.34、2.62、3.23、2.81及3.30(次/日),显示出其翻台率已重新返回了特殊事件发生前的高位水平。 莫说在变化莫测的餐饮业,任一个经营长达10年或以上的连锁品牌,无论是它找到了可供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增长的新入口,或是它在经历过低潮后重新返回高峰期,证明了其在激烈行业竞争中再次"支棱"起来了,而这样的过程要实现起来,其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这也决定了符合以上条件的企业在相关分类中所占比例极低,现存数量稀少。 而在过去10年甚至20年,凡是能够重启的企业,无一例外都能够突破天花板,穿越周期,最终成长为一域的参天巨木。 二、战略定位坚持与降本增效,进击下沉市场的双重利器 绿茶餐厅,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企业?且要看一看它在过去几年中,为其重启计划做了哪些关键且正确的事。笔者认为正是这些事情帮助其抗击衰老,进而焕发新生。 绿茶餐厅的"复兴",首先得益于其对战略定位的坚定执行。 绿茶餐厅坚持提供融合菜系和高性价比的菜品,以吸引年轻消费者,人均消费定位在60至80元之间,招股书显示平均客单价为61.8元。餐厅提供50至80种菜品选择,并每年更新约20%的菜单,以保持新鲜感。 在门店设计上,绿茶餐厅巧妙融合传统艺术元素和自然景观,营造独特的用餐体验,以增强品牌辨识度。 此外,餐厅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2021年1月,绿茶餐厅建立了直采中心,有效降低了原材料和耗材的成本占比,从2021年的36.9%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33.6%。 绿茶餐厅还通过增加兼职员工比例,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全职员工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单店平均全职员工数量却有所减少,而兼职员工的比例显著上升。 再者,绿茶餐厅近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二三线城市和新市场的扩张。其融合菜系的高辨识度和精准的定价策略,也使其在这些地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尽管一线城市消费者对餐厅的装饰风格已较为熟悉,但在非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其独特的中国风用餐环境依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招股书特别强调,绿茶餐厅在二线、三线及低线城市能够获得理想位置,并在装修成本上获得补贴,这也为其在这些下沉市场的快速扩张和品牌知名度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用餐面积小于450平方米的小型餐厅成为绿茶餐厅开店的主力,小型门店的总占比在2023年已然提升至49.20%,几乎达到在营门店数量的一半。 招股书亦显示,开设每家餐厅的资本开支和经营开支已从过去的平均320万-370万,调整为目前240万-370万区间。 绿茶餐厅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未来计划专注开设面积较小的餐厅,因其预期小型餐厅的翻台率较高且经营成本较低,从而使公司得以实行更具灵活性的扩展战略。 对于未来的拓店计划,公司计划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这675家计划扩展门店中,约有47.26%位于三线城市,86%是小型餐厅。 按照这一计划,不考虑关店情况下,绿茶餐厅或将在2027年实现千店规模的跨越。 总结来看,绿茶餐厅描绘出的新故事,实际上就是在下沉市场推行"小而美"的精品单店策略。 这一策略的优势,除了帮助保持运营门店的灵活性,能够帮助降低投入和运营成本以达到规模效应的释放之外,还能够有利于缩减新开单店的回本期,进一步降低扩张的风险。 据公开资料,在公司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收的餐厅中,过去运营中的餐厅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高达19个月,但公司在2023年开设的当前在运营中的餐厅,其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已进一步降低至15.5个月。降本的"本"既是成本的降低,也包括了单店投资的本金和回本期的降低,全面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降本在前,随之而来的则是增效。最直观的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2021年-2023年绿茶餐厅的净利润率从最低的0.7%上升至8.2%;第二点是,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和优化管理,绿茶餐厅的单店年收入从最低的861万提升至997万。 初步验证了在下沉市场进行扩张且推出与之相匹配的"小而美"精品单店策略,确实的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假设单店年收入这一数字在未来维持不变,按照2024年至2027年预期开设的这675家门店数量进行推算可得,未来新增收入预期或达67.5亿元,换而言之,在2027年末将有望看到一个收入跨越百亿的绿茶餐厅。 绿茶餐厅下沉市场的故事,比以往提出的增长策略其实是更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从潜力来看,也更具香了。绿茶餐厅增长"天花板"也理应得到重估。 三、换不同角度看待股东分红事件 近日,市场对公司的另一关注点放在了其上市前"突击"分红操作上。据招股书所示,2023年5月,绿茶餐厅向其股东派发股息3.5亿元。 笔者的观点是分红问题还需要客观、理性的去看待。首先,在招股书中,除了2023年5月份的分红记录之外,没有找到公司在其他年度进行分红的记录,或意味绿茶集团自成立至今16年时间,外部股东投资入股至今的7年时间内未进行过其余的分红活动。 其次,参考历次招股书记录的2018年至2023年业绩数据,该期间累计实现了收入约128.74亿,期间累计净利润约5.22亿,对应累计净利润率约4.1%,该公司在2023年创下最好利润率记录,达到8.2%。 查看公司财务报表所载的可供分配利润金额,在本次分红前,录得的金额为6.70亿元,意味着2023年5月的首次分红仅占公司历年经营累积下来的可供分配利润金额比例约52.2%,留存可供分配利润几乎还有一半。 若站在6年的长时间维度,3.5亿分红占期间累计净利润的67%比例,6年累计分走了约三分至二左右的净利润总额,折合每年的占比仅为11.2%,由此对应的年均分红金额约5833万元,将这一数字除以2023年公司净利润,得到的比例尚不足20%。从分摊调整的分红数据来看并无发现不妥。放在2023年的上市企业财报里,不足20%的股东分红比率,是一个比较低的数据,根本谈不上高。 (资料来源:据招股书数据进行整理) 资本市场普遍认可观点是,能分红的企业优于不具备分红能力的企业,不论其是否是一家上市公司。 因为分红是一种习惯,其可深层次体现出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健康,是否具备可持续增长与可持续经营的能力,以及公司治理能力是否良好等。 对于绿茶餐厅来说,其经营状况相较以往已经大为改善并向好,公司也在下沉市场扩张中重新遇见正向循环,重新返回"长坡"进行现金流创造,因此支持其分红的源头活水和底层逻辑都找到了。 只要确定了这些,或意味着绿茶餐厅已掌握着其上市之后推行稳定分红举措的所有客观条件和基础,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上市"东风"。
lg
...
格隆汇
06-25 09:01
绿茶餐厅港股IPO重启,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go
lg
...
递交了上市招股书,这是其第四次尝试登陆
港
股
市
场
。两年前,绿茶餐厅曾一度通过港交所聆讯,却未能最终敲定上市。 近两年间,更鲜有连锁餐饮品牌企业能够成功获得港交所的入场券。除了绿茶餐厅,杨国福、小菜园、捞王、乡村基等连锁餐饮品牌向港交所递表后,即使有动作也未曾"破门而入"。 因此,在今年港股IPO市场开始回暖之际,率先重启的绿茶餐厅能否先拔头筹,拿下"浙江上市餐饮第一股"的名头,无疑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对比此前招股书,绿茶餐厅再次更新后的业绩表现更加亮眼,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同时还向市场透露出新一轮扩张的计划及讲述全新的更具想象空间的故事。 一、网红品牌的重生,焕发活力和展现新的面貌 自2008年成立以来,定位于休闲中式餐饮并以江浙菜为主要代表的绿茶餐厅,凭借其融合菜概念和高性价比特色,一度崛起成为餐饮界的网红品牌。尽管近年来在年轻消费者中的热度有所下降,但绿茶餐厅依然保持着其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3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集团按餐厅数目计算排名第三,按收入计算排名第四;而在重点提供融合菜的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收入而言,绿茶集团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餐厅品牌,真正的融合菜龙头。 据招股书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餐厅已开设382家餐厅,遍及中国21个省份、四个直辖市以及两个自治区,其已覆盖中国所有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以及79个三线及以下城市。2021年至2023年,绿茶的餐厅总数复合年增长率为23.5%。仅2023年这一年便开设了89家新餐厅,同比增长30.4%,新开餐厅增长高于同期均值,呈现出显著的加速。 2023年,绿茶的营收录得35.89亿元,同比增长51.1%。同期的经调整净利润录得8.5%,对比于2022年的1.1%,提升幅度高达7.4个百分点,经调整净利润3.03亿元,对比于2022年的0.25亿元,更是大幅增长1112%。 2023年的绿茶无疑成功捉住了经济重启及旅游出行消费报复性复苏的窗口期,其在这一年取得的业绩增长及门店运营增长,综合来看,或会是首次递表以来披露数据中所获得的最好表现。 对于连锁餐饮品牌最为关注的运营指标——翻台率,据招股书,绿茶餐厅在2019年至2023年底分别录得数字为3.34、2.62、3.23、2.81及3.30(次/日),显示出其翻台率已重新返回了特殊事件发生前的高位水平。 莫说在变化莫测的餐饮业,任一个经营长达10年或以上的连锁品牌,无论是它找到了可供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增长的新入口,或是它在经历过低潮后重新返回高峰期,证明了其在激烈行业竞争中再次"支棱"起来了,而这样的过程要实现起来,其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这也决定了符合以上条件的企业在相关分类中所占比例极低,现存数量稀少。 而在过去10年甚至20年,凡是能够重启的企业,无一例外都能够突破天花板,穿越周期,最终成长为一域的参天巨木。 二、战略定位坚持与降本增效,进击下沉市场的双重利器 绿茶餐厅,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企业?且要看一看它在过去几年中,为其重启计划做了哪些关键且正确的事。笔者认为正是这些事情帮助其抗击衰老,进而焕发新生。 绿茶餐厅的"复兴",首先得益于其对战略定位的坚定执行。 绿茶餐厅坚持提供融合菜系和高性价比的菜品,以吸引年轻消费者,人均消费定位在60至80元之间,招股书显示平均客单价为61.8元。餐厅提供50至80种菜品选择,并每年更新约20%的菜单,以保持新鲜感。 在门店设计上,绿茶餐厅巧妙融合传统艺术元素和自然景观,营造独特的用餐体验,以增强品牌辨识度。 此外,餐厅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2021年1月,绿茶餐厅建立了直采中心,有效降低了原材料和耗材的成本占比,从2021年的36.9%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33.6%。 绿茶餐厅还通过增加兼职员工比例,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从招股书数据来看,全职员工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单店平均全职员工数量却有所减少,而兼职员工的比例显著上升。 再者,绿茶餐厅近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二三线城市和新市场的扩张。其融合菜系的高辨识度和精准的定价策略,也使其在这些地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尽管一线城市消费者对餐厅的装饰风格已较为熟悉,但在非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其独特的中国风用餐环境依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招股书特别强调,绿茶餐厅在二线、三线及低线城市能够获得理想位置,并在装修成本上获得补贴,这也为其在这些下沉市场的快速扩张和品牌知名度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用餐面积小于450平方米的小型餐厅成为绿茶餐厅开店的主力,小型门店的总占比在2023年已然提升至49.20%,几乎达到在营门店数量的一半。 招股书亦显示,开设每家餐厅的资本开支和经营开支已从过去的平均320万-370万,调整为目前240万-370万区间。 绿茶餐厅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未来计划专注开设面积较小的餐厅,因其预期小型餐厅的翻台率较高且经营成本较低,从而使公司得以实行更具灵活性的扩展战略。 对于未来的拓店计划,公司计划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这675家计划扩展门店中,约有47.26%位于三线城市,86%是小型餐厅。 按照这一计划,不考虑关店情况下,绿茶餐厅或将在2027年实现千店规模的跨越。 总结来看,绿茶餐厅描绘出的新故事,实际上就是在下沉市场推行"小而美"的精品单店策略。 这一策略的优势,除了帮助保持运营门店的灵活性,能够帮助降低投入和运营成本以达到规模效应的释放之外,还能够有利于缩减新开单店的回本期,进一步降低扩张的风险。 据公开资料,在公司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收的餐厅中,过去运营中的餐厅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高达19个月,但公司在2023年开设的当前在运营中的餐厅,其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已进一步降低至15.5个月。降本的"本"既是成本的降低,也包括了单店投资的本金和回本期的降低,全面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降本在前,随之而来的则是增效。最直观的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2021年-2023年绿茶餐厅的净利润率从最低的0.7%上升至8.2%;第二点是,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和优化管理,绿茶餐厅的单店年收入从最低的861万提升至997万。 初步验证了在下沉市场进行扩张且推出与之相匹配的"小而美"精品单店策略,确实的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假设单店年收入这一数字在未来维持不变,按照2024年至2027年预期开设的这675家门店数量进行推算可得,未来新增收入预期或达67.5亿元,换而言之,在2027年末将有望看到一个收入跨越百亿的绿茶餐厅。 绿茶餐厅下沉市场的故事,比以往提出的增长策略其实是更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从潜力来看,也更具香了。绿茶餐厅增长"天花板"也理应得到重估。 三、换不同角度看待股东分红事件 近日,市场对公司的另一关注点放在了其上市前"突击"分红操作上。据招股书所示,2023年5月,绿茶餐厅向其股东派发股息3.5亿元。 笔者的观点是分红问题还需要客观、理性的去看待。首先,在招股书中,除了2023年5月份的分红记录之外,没有找到公司在其他年度进行分红的记录,或意味绿茶集团自成立至今16年时间,外部股东投资入股至今的7年时间内未进行过其余的分红活动。 其次,参考历次招股书记录的2018年至2023年业绩数据,该期间累计实现了收入约128.74亿,期间累计净利润约5.22亿,对应累计净利润率约4.1%,该公司在2023年创下最好利润率记录,达到8.2%。 查看公司财务报表所载的可供分配利润金额,在本次分红前,录得的金额为6.70亿元,意味着2023年5月的首次分红仅占公司历年经营累积下来的可供分配利润金额比例约52.2%,留存可供分配利润几乎还有一半。 若站在6年的长时间维度,3.5亿分红占期间累计净利润的67%比例,6年累计分走了约三分至二左右的净利润总额,折合每年的占比仅为11.2%,由此对应的年均分红金额约5833万元,将这一数字除以2023年公司净利润,得到的比例尚不足20%。从分摊调整的分红数据来看并无发现不妥。放在2023年的上市企业财报里,不足20%的股东分红比率,是一个比较低的数据,根本谈不上高。 (资料来源:据招股书数据进行整理) 资本市场普遍认可观点是,能分红的企业优于不具备分红能力的企业,不论其是否是一家上市公司。 因为分红是一种习惯,其可深层次体现出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健康,是否具备可持续增长与可持续经营的能力,以及公司治理能力是否良好等。 对于绿茶餐厅来说,其经营状况相较以往已经大为改善并向好,公司也在下沉市场扩张中重新遇见正向循环,重新返回"长坡"进行现金流创造,因此支持其分红的源头活水和底层逻辑都找到了。 只要确定了这些,或意味着绿茶餐厅已掌握着其上市之后推行稳定分红举措的所有客观条件和基础,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上市"东风"。
lg
...
格隆汇
06-25 09:01
又破3000点,还有避风港吗?
go
lg
...
? 从去年至今,红利概念就一直是A股、
港
股
市
场
的热门概念。 原因大致有三点: 首先,是宏观环境的变化。 目前,国内经济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领域也出现变化,其中一个是各类资产回报率普遍换挡回落,资金趋于理智,一边是充裕的资金,另一边是优质资产相对缺乏,这种不匹配,俗称“资产荒”现象。 在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等收益率中枢普遍回落的当下,红利股确定的股息率普遍超过资产荒时期各类资产的回报率,使其配置价值凸显。另外,在投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时,资本往往倾向于寻找盈利确定性高的资产,低风险低波动的红利资产能够提供确定性溢价。 第二,红利股所涉及的行业,一般都是处于成熟发展期的行业,竞争格局清晰,经营的可持续性强,比如金融、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能源等行业。既不像新兴科技行业那样,充满不确定性,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源,才能使经营持续下去,即使是重资产行业,大概率也已经过了资本开支的高峰期。 第三,红利股一般有稳健的基本面,盈利、现金流情况都相当不错,也有充足的能力通过“高股息”来回报投资者。在成长性方面,可能无法和新兴的科技公司相比,但基本也不用担心新兴科技公司的常见的风险。 巴菲特对于好公司的理解,主要就是两条,一个是有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另一个则是有长期稳定的自由现金流能力。 这些,正是红利股的特点。 如中海油,今年到现在,成功翻倍。 相比许多高科技公司的表现都要出色,从股息率上看,中海油达到5.92%,比茅台还要高。 03 港股红利到底有哪些优势? 相比A股,港股的红利板块有着不一样特点: 最主要的,是估值低。 港股一直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同样的公司,A/H也有明显的估值价差,虽然有港股自身离岸市场流动性低的客观因素,在平时可能会被人诟病,但在红利股受最追捧的当先,反而成为港股的优势,因为对比A股,同样的公司在股息率方面,港股的优势明显。 以中海油为例,今年以来,港股中海油的涨幅翻倍,而A股只有60%。即便如此,中海油港股和A股的股息率分别为5.92%、3.74%,港股明显高于A股。 另外,和国际市场接轨多年,港股也比较注重通过分红回报投资者,国际资本,特别是长线资金,对于分红也十分看重,投资方和被投资者方所形成的“默契”,使得
港
股
市
场
在分红方面的表现要领先于内地A股。 正因为港股红利股的性价比优势,完善的分红实施制度以及表现,吸引了大量南下资金注入。年初至今,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最大的行业均来自高分红行业,金融净流入 901.6 亿港元、能源522.3亿港元、电讯384.1 亿港元、公用事业276.8亿港元。 从板块指数表现上,港股红利股明显跑赢大盘。截至6月21日,红利行业涨幅明显,其中能源累计上涨(下同)45.8%,原材料31.9%、电讯14.1%、公用事业8.7%,同期恒生指数涨幅为5.8%。 除此之外,多重政策利好也起着关键因素。 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5月9日盘后,一则关于“或将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中国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税”的消息,提振了投资者情绪,提升了港股交易活跃度,尤其是高股息的港股核心资产或将直接受益。 自4月中下旬开始,资金加大力度流入港股。截至6月21日,南向资金二季度以来净买入超2200亿港元,创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单季净买入额最高值。 尽管经历了一个月的调整,
港
股
市
场
二季度表现依然令人瞩目。二季度以来,恒生指数涨8%,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涨幅达8%。 对于想投资港股红利的投资者而言,通过港股通等投资渠道直接买入红利公司,是一种选择。另外一种选择,则可以通过ETF来参与。 港股红利指数比较多,其中,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长期业绩优于主流港股宽基指数,2021年以来年化收益率约9%,保持稳定收益的同时波动率也更低,可谓在震荡市中“攻守兼备”。 跟踪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的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管理费仅为0.15%,远低于同类ETF的0.5%;托管费率为0.05%,也是行业平均水平0.1%的一半,目前是市场上所有ETF中费率最低的之一。 04 结语 在目前依然充满许多不确定性的市场中,红利股的优势明显,既提供避风港的作用,也不失收益性。 特别是港股红利板块,相比A股的高股息率,是吸引南下资金持续增持的重要因素。 从长期的投资眼光看,红利策略的持续跑赢,往往来自于红利公司长期的Alpha,也就是ROE水平相对更高、盈利能力相对更强、资本开支低、现金储备充足、经营较为稳定等等,以上这些,才是真正构成投资者稳定的、超额的收益的来源。 对于想获取稳定收益,而又想规避个股风险的投资者而言,港股红利方向的ETF,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提醒一下,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已上市,值得大家关注,该ETF的联接基金(A类:021457,C类:021458)正在发售中,认购期6月17日-6月28日,方便场外投资者配置。(全文完)
lg
...
格隆汇
06-24 18:23
又破3000点,还有避风港吗?
go
lg
...
? 从去年至今,红利概念就一直是A股、
港
股
市
场
的热门概念。 原因大致有三点: 首先,是宏观环境的变化。 目前,国内经济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领域也出现变化,其中一个是各类资产回报率普遍换挡回落,资金趋于理智,一边是充裕的资金,另一边是优质资产相对缺乏,这种不匹配,俗称“资产荒”现象。 在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等收益率中枢普遍回落的当下,红利股确定的股息率普遍超过资产荒时期各类资产的回报率,使其配置价值凸显。另外,在投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时,资本往往倾向于寻找盈利确定性高的资产,低风险低波动的红利资产能够提供确定性溢价。 第二,红利股所涉及的行业,一般都是处于成熟发展期的行业,竞争格局清晰,经营的可持续性强,比如金融、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能源等行业。既不像新兴科技行业那样,充满不确定性,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源,才能使经营持续下去,即使是重资产行业,大概率也已经过了资本开支的高峰期。 第三,红利股一般有稳健的基本面,盈利、现金流情况都相当不错,也有充足的能力通过“高股息”来回报投资者。在成长性方面,可能无法和新兴的科技公司相比,但基本也不用担心新兴科技公司的常见的风险。 巴菲特对于好公司的理解,主要就是两条,一个是有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另一个则是有长期稳定的自由现金流能力。 这些,正是红利股的特点。 如中海油,今年到现在,成功翻倍。 相比许多高科技公司的表现都要出色,从股息率上看,中海油达到5.92%,比茅台还要高。 03 港股红利到底有哪些优势? 相比A股,港股的红利板块有着不一样特点: 最主要的,是估值低。 港股一直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同样的公司,A/H也有明显的估值价差,虽然有港股自身离岸市场流动性低的客观因素,在平时可能会被人诟病,但在红利股受最追捧的当先,反而成为港股的优势,因为对比A股,同样的公司在股息率方面,港股的优势明显。 以中海油为例,今年以来,港股中海油的涨幅翻倍,而A股只有60%。即便如此,中海油港股和A股的股息率分别为5.92%、3.74%,港股明显高于A股。 另外,和国际市场接轨多年,港股也比较注重通过分红回报投资者,国际资本,特别是长线资金,对于分红也十分看重,投资方和被投资者方所形成的“默契”,使得
港
股
市
场
在分红方面的表现要领先于内地A股。 正因为港股红利股的性价比优势,完善的分红实施制度以及表现,吸引了大量南下资金注入。年初至今,南下资金净流入规模最大的行业均来自高分红行业,金融净流入 901.6 亿港元、能源522.3亿港元、电讯384.1 亿港元、公用事业276.8亿港元。 从板块指数表现上,港股红利股明显跑赢大盘。截至6月21日,红利行业涨幅明显,其中能源累计上涨(下同)45.8%,原材料31.9%、电讯14.1%、公用事业8.7%,同期恒生指数涨幅为5.8%。 除此之外,多重政策利好也起着关键因素。 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5月9日盘后,一则关于“或将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中国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税”的消息,提振了投资者情绪,提升了港股交易活跃度,尤其是高股息的港股核心资产或将直接受益。 自4月中下旬开始,资金加大力度流入港股。截至6月21日,南向资金二季度以来净买入超2200亿港元,创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单季净买入额最高值。 尽管经历了一个月的调整,
港
股
市
场
二季度表现依然令人瞩目。二季度以来,恒生指数涨8%,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涨幅达8%。 对于想投资港股红利的投资者而言,通过港股通等投资渠道直接买入红利公司,是一种选择。另外一种选择,则可以通过ETF来参与。 港股红利指数比较多,其中,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长期业绩优于主流港股宽基指数,2021年以来年化收益率约9%,保持稳定收益的同时波动率也更低,可谓在震荡市中“攻守兼备”。 跟踪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的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管理费仅为0.15%,远低于同类ETF的0.5%;托管费率为0.05%,也是行业平均水平0.1%的一半,目前是市场上所有ETF中费率最低的之一。 04 结语 在目前依然充满许多不确定性的市场中,红利股的优势明显,既提供避风港的作用,也不失收益性。 特别是港股红利板块,相比A股的高股息率,是吸引南下资金持续增持的重要因素。 从长期的投资眼光看,红利策略的持续跑赢,往往来自于红利公司长期的Alpha,也就是ROE水平相对更高、盈利能力相对更强、资本开支低、现金储备充足、经营较为稳定等等,以上这些,才是真正构成投资者稳定的、超额的收益的来源。 对于想获取稳定收益,而又想规避个股风险的投资者而言,港股红利方向的ETF,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提醒一下,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已上市,值得大家关注,该ETF的联接基金(A类:021457,C类:021458)正在发售中,认购期6月17日-6月28日,方便场外投资者配置。(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lg
...
格隆汇
06-24 18:22
两步走!美的置业宣布房地产开发业务,聚焦轻资产运营
go
lg
...
6月23日,
港
股
市
场
传来重磅消息,知名上市房企美的置业对外宣布,将启动一项重大的股权重组计划,核心内容是将公司全资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产权线从上市公司转移至其控股股东手中,此番操作不仅标志着公司业务架构的重大调整,也预示着美的置业将开启新的战略转型之路。 根据美的置业的官方公告,此次重组采取实物分派的方式进行,意味着重组完成后,原本由上市公司直接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将转变为由控股股东旗下的私人公司持有,而上市公司则将专注于非房地产开发的经营性业务。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私人公司股份的股东,美的置业贴心地提供了现金替代方案,每股股份可兑换5.9港元的现金,这一价格相较于公告发布前的收盘价3.75港元,足足溢价了57.33%,充分展现了公司对股东权益的重视和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组方案的最终实施需得到特别股东大会的通过。然而,由于美的置业的控股股东何享健家族持有公司八成以上的股权,按照港交所的上市规则,何享健家族及其关联方必须在特别股东大会上就重组议案放弃投票权,这意味着重组的命运实际上将由少数公众股东来决定。何享健家族的股份主要通过其儿媳卢德燕间接持有,卢德燕通过三家海外实体实控美的置业81.13%的股份。 2023年,房地产开发业务是美的置业的绝对支柱,为公司贡献了97%的营业收入,因此,剥离这一核心业务无疑是一个大胆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美的置业方面表示,此举旨在减轻公司因房地产业务所承受的高额负债和与之相关的信用风险,同时为股东提供变现部分投资的机会,减少他们面对房地产开发业务风险的暴露。此外,美的置业希望通过剥离重资产的房地产业务,集中资源发展轻资产模式,如物业管理服务、商业物业运营、产业园管理、房地产科技和建设项目管理等业务,以实现更高利润率,并降低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美的置业在公告中详细列出了重组的两步走计划:首先,通过内部重组将房地产开发业务整合至一家私人公司,随后,通过实物分派方式将该业务从上市公司体系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的私人公司集团。对于选择接收私人公司股份的股东,将按其持股比例分配相应的股份;而对于偏好现金的股东,则提供每股份5.9港元的现金补偿。 美的置业的这一重组计划,不仅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市场和投资者期待美的置业能够在新的业务模式下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这一重组计划也可能对整个房地产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lg
...
金融界
06-24 08:23
发生了什么?恒大系股价突然飙升,恒大汽车涨超45%、恒大物业涨超17%
go
lg
...
港
股
市
场
上,恒大系股票今日出现异常波动,其中恒大汽车股价一度涨超45%,而恒大物业一度涨超17%。 5月27日,恒大汽车在复牌后股价也曾一度飙升,当日涨超100%,但随后股价持续下跌,直至上一个交易日收盘时,累计跌幅达到22.37%。 5月26日,恒大汽车宣布其29%的股份即将被收购。根据公告,中国恒大集团(清盘中)、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Acelin Global Limited作为潜在卖方,与一名独立第三方买方签订了条款书。根据条款书,潜在卖方将出售其持有的31.45亿股股份,占公司全部已发行股票的29%。此外,潜在买方还将向恒大汽车提供贷款,以支持其电动汽车业务的持续运营和发展。 恒大汽车近期面临严重的财务压力。5月22日,公司公告称其附属公司收到地方政府的函件,要求解除之前签订的投资合作协议,并退回已发放的约19亿元奖励及补贴。由于财务危机,恒大汽车未能履行与地方政府签订的合同义务。 6月11日,恒大汽车公告称,被地方政府解除三份协议并责令半月内退回19亿元奖励及补贴;拟责令天津恒大停止生产、销售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并进行整改。 此外,恒大汽车天津工厂还收到告知书,因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生产准入条件核查存在问题,拟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整改。整改期间,将暂停新产品申报和合格证电子信息传送,整改完成后恢复。恒大汽车表示将积极整改并提报申诉整改材料。 在巨额亏损、债务缠身、诉讼不断的一系列困境下,恒大汽车急需新的“救命钱”。恒大汽车的财报显示,自2019年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后,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资金大幅上升,但在债务危机爆发后再次降至零。2023年财报披露,恒大汽车累计亏损已达1108.41亿元,其中2023年亏损约120亿元。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48.51亿元,负债总额725.4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29亿元,远不足以覆盖借款。 恒大汽车曾表示,将全力以赴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筹措资金以维持公司生存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公司计划继续推进恒驰5年度款和改款、恒驰6、恒驰7的开发验证及量产。
lg
...
金融界
06-21 11:41
平安健康(1833.HK):北水资金持续加仓,平安家医强势升级
go
lg
...
6月19日,
港
股
市
场
再度受到港股通政策的积极助推等重磅利好消息的提振,迎来了令人瞩目的繁荣景象。全天交易中,三大指数强势高开,并持续走高,其中恒生指数更是成功收复18000点的重要关口。 在这一波涨势中,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领军者平安健康表现尤为抢眼,其股价当日涨幅高达3.73%,显著超越了同期恒生指数的整体涨幅,港股通持股比例更是创一年新高。 那么,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究竟透露了怎样的信息? 图表一:平安健康股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数据截止2024年6月19日收盘 北水加仓再创新高,真金白银彰显长期信心 从资本市场动态观察来看,伴随着互联网医疗行业边际回暖,叠加上港股通利好政策影响,平安健康正在持续吸引着南下资金的积极投资。 据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起,平安健康受到南下资金的持续追捧,港股通单日净买入量屡创新高,同时,港股通的累计持仓比例也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这一比例从5月31日的14.29%开始持续上升,截止至最新统计日(6月19日)已达到15.31%,其中仅平安健康发布品牌升级次日(6月18日)南下资金净流入5640.13万港元,创近一年以来单日北水净流入新高。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充分展现了市场对平安健康的坚定信心,也彰显了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与期待。 图表二:平安健康港股通资金累计持仓情况 数据来源:格隆汇 数据截止2024年6月19日收盘 平安家医强势升级,中国管理式医疗双核心成型 聪明资金的精准布局,之所以能够锁定平安健康这样的优质企业,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深刻洞察并挖掘出公司内在价值的边际增长潜力。 6月17日,“让每一个家庭拥有平安家医——中国平安家庭医生品牌升级”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平安健康宣布全面升级旗下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平安家医”,并发布11312一站式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这标志着“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 管理式医疗双核心枢纽的正式成型,医疗养老与保险业务的协同将进一步加速。 家庭医生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家庭医生”概念才引入中国。目前,在国内“家庭医生”仍然是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模式。而在这方面,平安健康一直走在行业前端。 “平安家医”,作为平安健康的明星医健服务品牌,集家医、专医、名医及就医服务资源之大成,构建起一个无缝衔接的“三到”服务网络。用户只需通过一个家庭医生入口,便能享受到从小病治疗、慢病管理、大病转诊到日常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 据2023年报数据显示,平安健康已汇聚了近5万名内外部医生,覆盖29个科室,并与近2500位名医专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仅去年一年,家医会员数量便近1300万,主动服务覆盖率高达近75%。 在不断扩大医生及医疗资源覆盖面的同时,平安健康更是注重医疗团队质量的提升。 在全新的“11312”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中,“11312”不仅代表着数字,更象征着卓越的服务品质:一个由北大医疗国际医院和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双重认证的专业家庭医生团队;一个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指导、澳大利亚医学会RACGP认证的5A标准服务路径;三套针对亚健康、慢病、疾病人群的专业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以及12项稀缺医疗资源的全面覆盖。 小结 在众多医疗健康产业链上的企业中,对标海外市场,立志比肩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的联合健康,已成为他们共同的愿景。联合健康之所以能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其核心在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将保险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行业内的标杆。 反观我国市场,随着顶层政策对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积极扶持,众多企业纷纷抢滩医疗服务领域,家庭医生与养老服务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尽管市场扩容迅速,但真正能够敏锐洞察用户需求,提供高效、全面、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的供应商却屈指可数。 随着此次“平安家医”的升级,平安健康的管理式医疗战略已经形成了以“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为双核心的强大引擎,客户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这也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显现打下了坚实基础。长远来看,或许,平安健康正在走向中国本土版本的“联合健康”,值得期待。
lg
...
格隆汇
06-21 09:12
上一页
1
•••
48
49
50
51
52
•••
26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发生了什么?金价暴跌近40美元,原因是TA
lg
...
美联储“赢麻了”!最青睐通胀数据PCE完全符合预期、支持放缓降息步伐 金价走低、失守2780
lg
...
中国经济重磅!中国最高领导人敦促“抓这件大事” 罕见措辞释放就业重大信号
lg
...
令人震惊的行情!金价暴跌近44美元 原因在这里 非农来袭如何交易黄金?
lg
...
马斯克“大撒币”被控非法干预选举!美国要求出席紧急听证会 市场突发剧烈震荡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0讨论
#海外华人投资#
lg
...
27讨论
#链上风云#
lg
...
46讨论
#美国大选#
lg
...
980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41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