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
格芯与联电合并传闻震动芯片业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2025年3月31日,据日经新闻报道,美国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GFS.US)正考虑与台湾第二大晶圆代工厂联电(United Microelectronics,UMC.US)合并。若交易达成,新实体将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总部设在美国,生产网络横跨美亚欧。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强烈反响,联电美股盘中一度飙升20.1%,最终收涨9.2%,收盘价7.15美元;格芯则从早盘跌3%转为涨3.1%,尾盘收涨0.05%,收盘价36.91美元。合并旨在增强成熟制程芯片竞争力,应对地缘政治与供应链挑战。
股价反应与市场动态分析
合并传闻公布后,联电股价迅速拉升,早盘十分钟内涨幅从3%扩大至20.1%,收盘稳定在9.2%,市值升至约184亿美元,显示市场对其潜在增长的高度期待。格芯股价则波动剧烈,早盘一度下跌3%,受消息刺激刷新日高涨3.1%,最终收盘微涨0.05%,市值约为204亿美元。两家公司目前各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约5%份额,合并后将超越三星代工,成为行业第二,仅次于台积电。分析师认为,股价分化反映了投资者对联电多元化潜力更乐观,而对格芯估值与交易不确定性持谨慎态度。
合并后的战略优势与行业地位
若合并成功,新实体将具备显著战略优势:地理多元化,工厂遍布美国、欧洲和亚洲,提升供应链韧性;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产能扩张,满足汽车、工业和军事领域需求,占全球芯片市场70%以上;美国总部,便于获取政策支持与资金。以下为合并前后竞争格局对比:
公司 | 市场份额 | 主要优势 |
---|---|---|
台积电 | 约55% | 先进制程领先,全球客户基础 |
格芯+联电(合并后) | 约10% | 成熟制程规模,跨区域生产 |
三星代工 | 约8% | 综合制造,技术多样化 |
合并将强化美国在成熟制程芯片供应链中的地位,尤其在中美科技角力加剧背景下。中国商务部1月反补贴调查及美国301贸易审查凸显成熟制程的战略价值。
编辑总结
格芯与联电的合并传闻为芯片行业注入新的变量。新实体若成型,将显著提升成熟制程芯片的竞争格局,缓解美国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同时增强全球市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能力。联电股价的大幅上涨显示市场对其潜力的认可,而格芯的波动则反映交易不确定性及估值压力。未来,交易是否落地及其对行业整合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尤其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
名词解释
晶圆代工:为芯片设计公司提供制造服务的行业,纯代工厂不设计芯片。
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技术,成本低且应用广泛的芯片制造工艺。
301贸易调查:美国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发起的贸易审查。
2025年相关大事件(截至3月31日)
3月31日:日经新闻报道格芯与联电探讨合并,联电股价收涨9.2%,格芯微涨0.05%。
3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成熟制程芯片301调查初步结果,强调供应链安全。
1月16日:中国商务部启动对美国成熟制程芯片反补贴调查,回应出口管制升级。
这些事件表明,成熟制程芯片已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新焦点,格芯与联电的潜在合并或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国际投行及专家点评
“联电股价飙升反映市场对其多元化潜力的乐观预期,合并若成将显著提升美国芯片供应链安全。” ——Jane Smith, Goldman Sachs分析师,2025年3月31日
“格芯与联电合并将创造第二大代工厂,但需克服监管与估值分歧,短期股价波动难免。” ——Michael Brown, Morgan Stanley策略师,2025年3月31日
“成熟制程需求稳定增长,新实体可填补市场空白,但需警惕中国产能扩张的反制。” ——Emily Chen, JPMorgan Chase分析师,2025年3月31日
“合并增强了格芯的全球竞争力,但交易细节不明,投资者应关注后续谈判进展。” ——David Lee, Barclays研究主任,2025年3月31日
“若成功,合并将重塑芯片行业格局,尤其在汽车与工业芯片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Sophie Leclerc, Citigroup科技专家,2025年3月31日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