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2023年中报超越市场预期,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同业前列。不良贷款率降低到1.35%,接近上市以来最好水平。
在乡村振兴领域实现了“三个万亿”的强劲增长:县域贷款增加1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县域存款新增1.2万亿元。县域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2万亿和8万亿,领先同业。
银行业已告别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市场也对商业银行的“内功”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上半年,面对前期基数高、内外部复杂形势,农行又是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持续高质量稳健发展的?
用一句话概括:坚守定位,布局城乡,增厚差异化竞争优势。
农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 1951 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植根“三农”的基因与生俱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全面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不仅是农行作为乡村振兴领军银行的使命,同时也强化了其横跨城乡经营的独特竞争优势。
源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国有银行是金融系统的压舱石,同时也受益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农业银行始终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融,将更多优质信贷资源投入市场经济,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
财报显示,农行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1338亿元,增速3.9%,营业收入3658亿元,增速0.8%,手续费净收入507亿元,增速2.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1.43%。
与此同时,农行在县域贷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制造业贷款、涉农贷款余额、绿色信贷等国家战略支持领域的贷款余额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增速均超该行总体贷款与资产增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服务并受益于乡村振兴与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一家总资产规模超过38万亿元的国有大行,农行稳健发展的根基正在于此。
坚守初心: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使命亦是机遇
农行历史上有过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三个阶段,变化的是组成形式,但服务“三农”的职责使命从未改变。
纵观全球百年商业银行发展史,农村金融普遍面临边际成本高、甚至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的天然难题。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往往倾向于在城市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市场开展业务。
如何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国内金融机构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不少银行曾大量撤并县域网点,“三农”金融服务能力一度萎缩。但是,农行基于自身定位和国有大行的责任,坚持了下来。农行是目前唯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域设有网点的商业银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乡均衡发展,乡村振兴对“三农”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的农业银行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农行行长付万军在业绩会上指出,农行及时调整县域信贷投放策略和目标,将全年县域贷款投放计划上调3800亿元。同时,加大乡村振兴农户贷款领域的支持力度,将全年增量目标上调600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农行粮食重点领域、乡村产业、乡村建设贷款余额分别为2724亿元、 1.81万亿元、 1.84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农行在乡村振兴领域实现了“三个万亿”:县域贷款增加1万亿元,余额突破8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5%,高于全行23.2个百分点;县域存款新增1.2万亿元,余额达到12万亿元,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农行能够在乡村振兴领域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覆盖城乡,尤其是县域的广阔网点和强大的综合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农业银行进一步深挖县域市场潜力,服务县域个人客户数5.43亿户,新增444万户。延伸县域服务触角,县域网点数达1.27万个,全行网点占比56%;县域手机银行注册客户达2.18亿户,乡村版月活客户3319万户;研发上线“三资”管理、乡镇治理等涉农特色金融场景超2.5万个。产品创新步伐加快,“三农”专属信贷产品总数达278项。
坚守定位:实体经济、普惠小微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强
银行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服务于实体经济也受益于实体经济发展。农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两大定位进一步凸显。
财报数据显示,农行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报告期内重点加强对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县域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等领域信贷投放。截至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91万亿元,新增6120亿元,增速26.6%,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速45%,制造业贷款增量、增速,中长期贷款增速均领先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8万亿元,增速超40%,与近七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的同时,农行对普惠小微领域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强。该行聚焦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推动普惠贷款在高基数基础上快速增长。
截至2023年6月末,农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561.30亿元,增速29.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57.30亿元,增速30.3%;有贷客户数327.3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74.50万户,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上半年新发放贷款年化利率3.73%,较上年下降17BP。
三大战略:前瞻布局,提升经营韧性
在行业总体信贷需求偏弱的环境下,展现经营韧性,实现稳健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行“三农”普惠、绿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加快推进。
农行行长付万军在业绩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和部分出口领域的需求受到些影响,但同时“三农”县域、新能源、电动汽车、科创金融、绿色低碳领域的需求较为旺盛,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做好金融供给”。
中报数据展现出农行三大战略实施的最新成果,绿色金融业务提质提速尤为明显。
2023上半年,农业银行围绕能源低碳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聚焦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和绿色服务六大领域,持续加大资金供给。截至6月末,绿色信贷余额3.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4%。
2023上半年,农行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做大线上流量规模,稳步提升线上线下全渠道协同经营能力。
以个人业务为例。截至2023年6月末,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数(MAU)连续28个月居同业首位,达1.94亿户,存量增量均保持同业第一。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AUM)达到 19.6 万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中报数据显示,农行“两大定位”“三大战略”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步得到体现。
总资产与贷款规模增长强劲。总资产达38万亿元,增速12.1%。贷款总额21.8万亿元,新增2万亿元,增速10.3%。人民币实体贷款新增2.17万亿元,增速12.0%,增量、增速均居同业首位。
负债业务发展均衡。全口径存款余额32.0万亿元,新增3.8万亿元,增速13.2%。其中,对公客户存款达10.5万亿元,新增1.5万亿元。公司存款、结算性同业存款的时点日均增量均居可比同业首位。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达16.5万亿元,新增1.5万亿元,余额、增量均居同业首位,增速10.3%。
未雨绸缪:风险管理全面加强
上医治未病。
随着实体经济结构日益复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更需要事前预警风险,全流程加强风险管理。
2023 年上半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农行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风险合规底线。完成集团风险偏好与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更新,建立偏好指标预警机制,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扎实推进市场风险管控平台建设,强化市场风险穿透监测和前瞻防控,金融市场业务平稳运行。
当前,不良贷款率接近上市以来最好水平。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下降2BP。各类风险先行指标持续改善,关注类贷款率1.44%,较年初下降2BP;逾期贷款率0.99%,较年初下降9BP。拨备覆盖率为304.67%,保持合理充足的风险抵补水平。
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是农行风控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报告期内,该行加快推进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搭建覆盖法人、个人客户以及组合风险的一体化监控平台,风险预警监测的准确性明显提升。
回报投资者:上市以来分红7665亿元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答记者问时表示,要“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更好回报投资者”和“强化分红导向,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市值公司分红的稳定性、持续增长性和可预期性”。
农行董事会秘书韩国强在业绩发布会指出,农行自2010年上市以来,一直坚持通过现金分红回报股东,让45.8万股东分享农行的发展成果。农行会综合考虑资本状况、监管指引及股东回报,合理确定分红比例,持续为广大股东创造价值。
据统计,十几年来农行股票综合回报的年化水平达到了6.38%。已累计现金分红7665亿元,是IPO募集资金1504亿元的5倍。如果按2022年度分红派息计算,A、H股股息率分别为7.6%和9.1%,投资回报明显超过同期国债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同时,自上市至今,农行分红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
2023年3月,农行董事长谷澍在2022年年报致辞中强调,农行要立足“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两大定位,优化金融供给,强化能力建设,努力为实现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一家上市银行,农业银行的责任担当,既体现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也体现在回报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