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分析说,中国似乎已经决定要承受中美彻底脱钩的风险。

贸易战正在迅速升级。自4月9日起,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04%的关税,而中国也宣布对美国商品征收84%的关税。
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脱钩几乎无法避免。尽管特朗普发起这场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贸易冲突的动机尚不明朗,但他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愿与中国达成协议。
他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最新措施时表示,如果中国实施34%的关税,所有谈判都将终止。中国官员称此举为“错上加错”,但并未完全排除谈判的可能。
不过,他们的强硬回应,可能已经关上了这个大门。
在最近这一轮升级之前,特朗普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一直遭遇中国方面迅速但克制的回应。中国官员试图展现出不会被逼迫的态度,但同时也在克制出招,以减少自我伤害,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人们原本认为,这样做将为未来的谈判创造条件,但现在看来,这种判断已经被放弃。
政策转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国领导人认为自己有赢得这场贸易战的可能。
特朗普对这个地缘政治对手有很多要求,包括阻止芬太尼前体的流入,以及帮助结束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他还曾表示,不愿意亲自承担关闭TikTok的责任,这款中国公司拥有的短视频应用在美国年轻人中非常流行。
由马斯克掌控的电动车企业特斯拉,在中国的业务占其总业务的五分之一,因此很容易成为反制目标。
法国银行法国外贸银行的艾丽西亚·加西亚·赫雷罗表示:“这对美国政府是极大的掣肘,除非埃隆被迫退出。”
中国官员还可能认为,美国无法承受特朗普关税引发的通胀和经济不满。他们也许并不需要真正“战斗到底”,而只要坚持到美国消费者价格开始上涨或就业开始下滑即可。
高级顾问、政府研究人员和经济学家普遍指出,这是让特朗普回到谈判桌上最简单的方法。还有人讨论,要不要进一步加剧这种局面,比如让人民币升值。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因为在美国通胀抬头之前,中国的工业和供应链也将承受沉重打击。
随着贸易战升级,习近平将不得不加大对中国经济的扶持。此次潜在冲击被比作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中国推出了4万亿元(约合59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3月,习近平的副手李强表示,中国正在为“超预期的外部冲击”做准备,并表示愿意出台政策以确保经济稳定。这些表态在实际操作中将意味着什么,目前仍不清楚。
4月6日,官方媒体《人民日报》称,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能随时到来,还称地方政府将协助陷入困境的出口商在国内和非美市场寻找新需求。
东吴证券建议,中国可以降低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税,同时提高出口补贴。
随着全球市场震荡,中国迅速加大市场干预。4月7日和8日,国有企业入市购买股票。在这一支撑下,上海股市的沪深300指数在4月8日上涨1.7%。经济学家担心,对实体经济的刺激可能远不如股市救市那样迅速,干预措施将是零散和被动的,往往在经济大幅放缓后才会显现。
麦格理银行的胡伟俊指出,情况在改善之前会先变得更糟。
习近平还需要考虑,他是否愿意看到中国经济与美国彻底脱钩。虽然中国一直推动技术自立,但过去基本否定“脱钩”这一说法,认为这是西方打压中国的手段。
然而,如今支持“脱钩”的声音正在增加。4月8日,多位知名博主在网上发布的回应措施清单显示,中国正在考虑暂停与美国在芬太尼问题上的所有合作。
还有人提出,禁止进口美国禽类及其他农产品,如大豆和高粱,而这些商品主要来自共和党控制的州。
中国也可能对美国服务业施加限制。这个领域目前美国仍对中国有顺差。这些限制可能包括针对仍在中国运营的美国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
中国还可能对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审查。一位有影响力的博主表示,这些知识产权可能构成垄断并获取过度利润。他还说,中国动画片《哪吒2》的成功和美国影片《白雪公主》的票房惨淡,可以成为减少甚至全面禁止进口美国电影的理由。
如果“战斗到底”意味着对美国新增关税进行逐一回应,那么习近平将不得不吞下脱钩这颗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