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根据日经新闻的报道,尽管日本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未能超越德国,跌至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但其名义增长率却在近50年来首次超越了中国,凸显出中国正面临严重的通缩压力。日本内阁府最近发布的2023年GDP初步数据显示,日本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7%,相比之下,中国的增长率为4.6%。#中国经济#
(图源:日经新闻)
这一意外的转变发生在日本面临通货膨胀转向之际,而中国则在经历通货紧缩的压力。
实际上,中国的GDP增长率为5.2%,与上年相比有所提高,这部分得益于2022年经济增长3%之后的反弹。当时,受到动态清零政策影响,中国经济大幅下滑。
但从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名义增长率来看,中国的GDP增长从前一年的4.8%下降到2023年的4.6%。
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名义增长率均超过了6%,这使得中国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的经济放缓更加显著。
野村证券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指出,中国名义GDP增长的减缓“意味着2023年GDP平减指数将下降至-0.5%,这是自1998-199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他最近的分析中提到,负的GDP平减指数显示总体物价水平下降,这与持续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低通胀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负增长是一致的。
GDP平减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从基期到当前时期内价格水平的变化。与CPI或PPI不同,它考虑了所有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而非仅限于消费者购买的。
在房地产市场长期疲软和就业市场(尤其是青年就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的国内需求依然疲弱。尽管如此,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仍在继续,这增加了供应能力,给经济带来了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
到今年1月为止,消费者物价已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而生产者物价指数自2022年10月以来一直呈现负增长。
穆迪资深分析师Lillian Li指出,尽管中国政府近几周实施了旨在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但其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她认为,“对2024年名义GDP增长的影响,将取决于这些措施以及未来激励政策是否能够改善市场信心,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刺激需求。”
金融研究和资金管理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的分析师Thomas Gatley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压力可能会持续甚至加剧,并可能对全球价格产生下行压力。他指出,“随着历史性房地产繁荣的结束,中国政府正在将重点放在扩大制造业上,以推动未来的增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继续是全球抑制通胀的一个重要力量。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日益受到政府直接影响的金融体系正致力于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制造业中。”
过去二十年,尤其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一直是全球通胀降低的关键因素。虽然关于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是否正在回归大流行前水平的争议仍然存在,但Gatley认为,中国因素很可能会继续推动价格下降。
他表示,“中国对全球物价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倾向于通货紧缩。”
从2000年到2022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约12%的年均名义增长。名义增长率的减缓意味着市场扩张速度的放缓,这可能会影响在中国经营的公司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