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工作的研究员易富贤最近在Project Syndicat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指出,尽管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测对中国领导层颇具吸引力,但这种预测最终将被证实是严重错误的。
(截图自Project Syndicate)
本月初,评级机构穆迪因房地产危机加剧和经济增长长期放缓的风险,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实际上,穆迪目前预测,到2024年和2025年,中国的年增长率将下降到4%,随后在这十年的剩余时间里平均降至3.8%。到2030年,潜在增长率预计将进一步下降到3.5%。
造成经济增长放缓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人口结构的弱势”。
不出所料,中国领导层对这一降级表示了“失望”,并宣称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韧性”,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中国对潜在增长的评估显然是建立在充满漏洞的预测之上。
2020年8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了包括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内的九名经济学家的座谈会,旨在指导“十四五”计划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此次讨论的基础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在未来16年内实现人均GDP翻番是“完全可能的”。
林毅夫解释了这一乐观预测的逻辑。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美国的22.6%(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德国在1946年、日本在1956年、韩国在1985年都达到了这一水平,而在随后的16年内,它们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4%、9.6%和9%。
林毅夫指出,尽管受到人口增长低迷和与美国的贸易及技术冲突的影响,中国的潜在年增长率(2019-2035年为8%,2036-2050年为6%)仍有望分别转化为6%和4%的实际年增长率。根据他的预测,中国的GDP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到2049年达到美国的两倍,届时中国人口将是美国的四倍。#中国经济#
林毅夫曾在过去做出更加乐观的预测。2005年,他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达到美国的1.5-2倍,届时中国人口将是美国的5倍。2008年,他更加乐观地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2.5倍。2011年,他又预测203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达到美国的两倍;2014年,他回归到2005年的预测,即中国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1.5-2倍。
长期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将林毅夫的预测视为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肯定。2021年,习近平宣布:“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表示“时间和形势对我们有利”。
同时,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去年承诺,中国外交官将以“斗争精神”对抗阻碍中国崛起的努力,以确保中国的持续发展。在大流行期间,中国领导人迫切地将中国的应对措施描述为其“制度优势”的体现。
然而,不管林毅夫的经济预测对中国领导人有多大吸引力,它们都将被证明是极大的误判,尤其是因为未考虑到中国黯淡的人口前景。年龄中位数较高和64岁以上人口比例较高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在这两方面,中国的表现远不如林毅夫所比较的三个国家。
当德国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22.6%时,其年龄中位数为34岁。而日本和韩国的中位年龄分别只有24岁。经过16年的强劲增长,这三个国家的中位年龄分别提升到35岁、30岁和32岁。相比之下,中国在2019年的中位年龄为41岁,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49岁。
同样地,在林毅夫提到的16年中,德国、日本和韩国64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在起始时分别为8%、5%和4%,结束时分别达到12%、7%和7%。而在中国,2019年这一比例已为13%,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25%。
在德国(1966年)和日本(1991年)64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3%后的16年内,这两个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仅为2.9%和1.1%。
此外,德国、日本和韩国在人均GDP达到美国22.6%后的第12年、第38年和第31年,劳动力(15-59岁)开始减少。而中国的劳动力自2012年就已经开始减少。
假设中国的经济像一架飞机,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本应是点燃燃料——青年工人——推动经济起飞并在三十年内高速飞行。但到了2012年,燃料开始耗尽,导致飞机速度下降。
中国政府并未适应这一新现实,反而听从了林毅夫等经济学家的建议,继续加大油门,大力投资于房地产,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继续高速飞行显然是危险的,这也是一些经济体正试图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以“降低”贸易风险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国是140多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
西方观察家通常专注于批评中国领导层的言论和决策。然而,指出中国政策基础中预测的错误可能更具建设性。为了国家利益,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的决策必须反映现实,而不是更多虚幻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