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美国 《华尔街日报》12月8日发表题为“中国是如何让青年失业危机消失的?”的文章。该文指出,今年6月,当中国的青年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21.3%时,西方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经济复苏停滞不前的迹象。中国国家统计局做出的回应是:暂停发布这一数据。
(截图来源: 《华尔街日报》
文章指出,六个月过去了,这一举措可能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当青年失业率达到五分之一的时候,一般会被认为是危机。但在数据停止发布的情况下,中国青年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只能靠传闻和猜测,这可能正是北京方面希望看到的。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中国经济的高级研究员Derek Scissors说,“他们操纵了自己的数据,当数据变得令人尴尬时,他们就停止发布数据。他们可以蒙混过关。过段时间大家就没什么可讨论的了。”
但《华尔街日报》文章指出,根据掌握的轶事和私人数据表明,有些事情仍然不对劲。
民意调查公司Morning Consult在中国进行的每日消费者情绪跟踪调查显示,年轻人的情绪一直低于年长人群,这突显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不满意程度要高得多。相比之下,在美国,年轻人的情绪往往比老年人好。
坊间把这种现象称作“躺平”,指幻想破灭的年轻人选择完全退出就业市场。研究中国媒体现状的中国传媒项目(China Media Project)的David Bandurski将“躺平”一词追溯至某个失业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条广为流传的帖子,标题是“躺平即是正义”,这条帖子引发了一场“不再为职场上的成功而苦苦煎熬并且拒绝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承诺”的运动。
这场运动在社交媒体上显然吸引了一些中国年轻人。但它究竟有多普及?没人知道。
据坊间说法,中国“全职子女”也在增加,这个群体指的是没有工作的成年人寄居在父母家,靠父母的生活费过日子。这一半是潮流,一半是社交媒体上的笑话。
根据截至3月份的数据(在青年失业统计停止之前),中国有一项估计显示,这类“全职子女”的数量为1600万。16岁至24岁的人口总数约为1.5亿。
但是,即使这个数字定期更新,它也与失业率不同,后者的定义是没有工作但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只能通过适当设计和执行的调查来确定。并不是每个住在家里的人都因为失业或放弃找工作而这样做。其他人可能是在照顾年迈的父母,准备重新开始学习,或者生病。
中国官方媒体将大学生毕业后既不就业也不继续深造的现象称作“慢就业”。比如,出去游玩,做一些旅行。一家中国人力资源机构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约有19%的毕业生将选择“慢就业”,高于去年的16%。
有些人可能真的选择慢慢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对其他人来说,这是对失业的一种体面的委婉说法。同样,这也不能说明真实的失业情况。
这些坊间轶事听起来与美国的故事没有什么不同,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安静辞职”(quiet quitting),指的是不把工作看得太认真,虽然正常打卡上班,但静静地做着最低限度的工作。这有点好笑。人们当然谈论了很多。有些人肯定会懈怠,或者认为他们给雇主付出的已经够多了。
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这样的轶事层出不穷。它们听起来有趣,也确实暗示有些事情有点不对劲。但并无明确定义——当然比失业等指标的定义要模糊得多——而且也无法说明每个月的变化情况。
《华尔街日报》称,与此同时,从中国获得可靠数据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最大的政府报告学术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限制了中国以外大学的访问权限。
总部位于上海的经济和金融数据提供商万得资讯(Wind Information)停止了外国智库和研究公司的会员续订服务。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过去每季度都会发布一份关于职位空缺的报告(类似于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但在2021年悄悄停止这份报告的发布。
QuantCube Technology开发了一系列衡量中国经济的替代指标,比如卫星追踪城市污染,同时也追踪中国雇主的在线招聘信息。
这家总部位于巴黎的公司说,在官方职位空缺数据停止发布之前,它与官方职位空缺数据的相关度相当高,达到75%。
QuantCube的空缺职位指标从今年5月份开始大幅下降,截至12月初的数据比上年同期骤降35%,对中国这个极力吸纳大量失业青年的经济体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迹象。
《华尔街日报》文章最后指出,这些数据点和轶事都讲述了一个关于经济的令人不安的故事。但由于没有适当的统计数据,它们无法直接回答中国不想被问到的问题:青年失业率有多高?换句话说,隐藏青年失业数据的做法奏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