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中国有望在今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而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等汽车制造集团几十年的统治地位即将结束。不过中国国车产业深层次的结构问题也开始显现,且威胁着全球汽车市场的稳定。
根据穆迪的数据,中国年度汽车出口已经在 2021 年超过韩国, 2022 年超过德国,今年则有望在超越日本。
多年来,得益于支持性的工业政策和私营部门的投资,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包括电动汽车冠军比亚迪(BYD)在内的国内制造商如今销量已超过了外国汽车制造商,并且正在瞄准海外市场以实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推动中国全球崛起的背后,是其国内汽车产业深层次的结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威胁着全球汽车市场的稳定。
中国工厂的生产与本地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匹配,部分原因是行业高管错误预测了三个关键趋势:内燃机汽车销售迅速下滑、电动汽车风靡一时、且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私人车辆需求下降,共享出行服务不断蓬勃发展。
结果导致中国工厂生产的汽车数量出现了“巨大的产能过剩”,前克莱斯勒(Chrysler)中国区总裁、咨询公司 Automobility 创始人比尔·卢索(Bill Russo)表示:“我们有 2500 万辆汽车积压没有被使用。”
据 Automobility 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销售量在 2017 年达到峰值,与国内中产阶级增长放缓和更广泛的经济疲软相一致。
(来源:中国海关总署、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彭博社、英国《金融时报》计算)
关键是,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内企业,如奇瑞(Chery)、上汽(SAIC)、比亚迪(BYD)、吉利(Geely)和长安(Changan),还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
分析师表示,包括特斯拉(Tesla)、福特(Ford)、日产(Nissan)和现代(Hyundai)在内的公司都在重新调整其中国工厂,以应对出口市场。
截至 7 月底,今年已经从中国出口了280万辆汽车,其中包括 180 万辆汽油车,较去年增长 74%,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选择购买电动汽车和二手车。
尽管产能过剩和销售增速放缓,但一位西方汽车行业高管表示,中国汽车行业预期的整合浪潮尚未出现。部分原因是来自中国地方政府和银行的财政支持帮助了无利可图的企业维持下来。
这位高管表示:“每年有大约 100 家制造商在市场上推出 80 到 100 款车型……我们曾预期这种整合早就应该发生,但实际上没有。”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金融时报)
韩国现代汽车(Hyundai)是中国传统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受挫的典型代表。该集团在中国拥有四家工厂,其中两家用于出口,另外两家则待售。但问题是,它在哪里销售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呢?
韩国汽车技术研究所(Korea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stitute)的执行顾问 Lee Hang-koo 表示:“由于中国的利用率低,近年来其亏损已大幅增加,很难通过出口赚钱,因为中国生产的大部分汽车都是汽油车。”
现代汽车拒绝透露其在中国市场的具体战略。
分析师们预计,中国将在未来几年保持其市场领先地位。根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预测,到本十年结束时,中国公司生产的汽车海外销售将达到 900 万辆,将其全球市场份额推高到 2030 年的 30%,较 2022年的 16% 有所增长。
Automobility 的数据还显示,中国汽车出口主要针对欧洲和亚洲的新兴市场,而受制裁的俄罗斯是今年最大的目的地。吉利的 Coolray 跨界车型是出口到俄罗斯的最畅销车型之一,售价约为 1.4 万美元。
(来源:中国海关总署、金融时报计算)
汇丰银驻北京分析师Yuqian Ding 预计,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等地获得立足点,出口浪潮将进一步加剧,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明显低于竞争对手。
特斯拉已经从其上海工厂出口电动汽车到欧洲,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约有五分之一是在中国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