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欧洲)讯 今年中国办公楼市场可能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中美紧张局势加剧导致外资企业纷纷撤出,也使市场前景更加复杂。数据显示,北京写字楼空置率从2024年第四季的17.9%,上升至21%。
香港《南华早报》(SCMP)报道,美国律师事务所佳利律师事务所(Cleary Gottlieb Steen & Hamilton)本周成为最新退出中国的公司之一,该律师事务所表示将于7月关闭其位于北京繁华的中央商务区财富金融中心办事处。#中国房地产危机#
(来源:SCMP)
上周,贝莱德旗下一家基金因无法偿还一笔7.8亿美元的贷款,该笔贷款已展期一年多,将位于上海主要金融区陆家嘴滨水广场的两栋办公楼卖给了渣打银行。
据港媒披露,这家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即使提供了30%的折扣,也找不到买家。
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机遇减少,佳利律师事务所和贝莱德只是众多减少在华业务的跨国公司中的两家。
为跨国公司提供中国业务的独立咨询公司胡同研究合伙人Guo Shan表示:“对跨国公司而言,(撤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盈利能力。”
Guo指出,持续的利润下滑导致外资企业采取了削减成本的措施。她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补充说,去年外资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1.7%,而2023年和2022年则分别下降6.7%和9.5%。
她续称:“对律师事务所来说,地缘风险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她指出,尽管境内市场仍然活跃,但“更多的此类交易可能会流向成本更低、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律师事务所”。
Dealogic数据显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并购活动已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并购交易总额还不到2020年5330亿美元的一半。
房地产咨询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研究部主管Vincent Li表示:“写字楼市场是服务业的晴雨表,与宏观经济环境的起伏密切相关。无论你是国有企业、互联网巨头还是外资企业,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削减成本、提高效率成为前提,而办公室租金绝对是需要削减的最大、最明显的开支之一。”
Li提到,北京中央商务区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华贸中心和北京嘉里中心等地标建筑的所在地,德意志银行和麦肯锡等公司都设在这里,这里的空置率已从2019年的10%上升至去年年底的16%左右。
与此同时,Li称,租金已从疫情前的每平方米每月365元人民币降至目前的每月每平方米不到300元人民币,约合41.30美元。
他补充说,在北京,外资公司约占办公楼总需求的20%,随着外流持续,空置率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17.9%,攀升至2024年最后一季的21%。
据房地产咨询公司世邦魏理仕1月份报告显示,在国际公司影响力更大的上海,22.1%的办公空间处于空置状态。
第一太平戴维斯本月在报告中表示,尽管5%至10%的空置率表明“房东市场相对健康”,但由于需求未能满足供应,中国10个主要城市的写字楼市场已达到20%的“危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