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在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中国顽固的储蓄者冒着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争相买入大额存单。
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将数万亿元人民币的较长期存款存放在银行,这实际上使大量资金退出了流通,并有可能重蹈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覆辙。
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行了价值5.5万亿元(7661.2亿美元)的长期存款,即定期存单(CD),这是自2015年该产品推出以来最大的季度发行。
过去一年,中国国内投资者争相买入这些大额存单,拼命寻求回报,同时从房地产和股市撤出。由于监管和经济问题,这两种传统投资选择现在看起来都不可靠。
企业今年也加入了这场争夺,进一步拖累中国经济,因为这实际上意味着企业和家庭都在囤积现金,而不是投资——这是一个典型的流动性陷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困扰日本多年。
“根据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验,由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中国有进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说。
分析人士认为,今天的中国家庭和企业同样缺乏信心,这与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但在中国,有一个关键的区别:目前还没有通缩威胁,银行也没有停止放贷。
著名经济学家、前央行顾问Fan Gang在6月份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面临流动性陷阱,但不是日本式的通缩泥潭。“就像钱掉进了黑洞,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企业和家庭的需求并不活跃。”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下调了利率,并鼓励银行增加贷款,以恢复疫情后的经济增长。
然而,约180家国内A股公司在申报文件中表示,它们今年投资了大额存单。
一家国有银行负责零售账户的银行家表示,对大额存单的需求高于平时。她:“因为谁知道大环境是否会变得更糟?”。
她说,虽然一些客户投资了可以随时赎回以备不时之需的现金产品,但大多数客户签的是3年期定期存单,提前提款会受到惩罚,这意味着资金将被暂时封存。
人们争相购买更安全的大额存单和其它更安全的理财产品,破坏了政策制定者通过减税和相对有限的房地产支持措施提振需求和消费的努力。
美国Indus Capital的Pacific Opportunities基金经理Byron Gill还将其与日本在“失去的十年”期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相提并论。
Gill表示:“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我们可以说,中国经济的一个分支——房地产行业,绝对处于资产负债表衰退之中。”
Gill说:“鉴于房地产占中国经济产出的四分之一,这不是一件小事。”
储蓄过剩
长期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很高——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储蓄率与GDP之比是大型经济体中最高的。
截至6月底,家庭存款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32.2万亿元(18.41万亿美元),相当于30多个月的零售额,今年上半年增加了12万亿元,这是十年来最大的增幅。
定期存单由银行发行,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储蓄选择之一,3年期的定期存单收益率通常徘徊在3%左右,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
澳新银行(ANZ)高级中国经济学家Betty Wang说:“由于房地产行业几乎没有复苏的迹象,加上就业前景不确定,家庭存款的积累表明,家庭普遍悲观。”
7月18日,中国功能饮料制造商东鹏饮料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该公司投资了招商银行的21个月期大额存单,以及宁波银行的17个月期大额存单。该公司表示,这些投资旨在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增加公司收入。
上海一位只愿透露自己姓Wu的散户投资者表示,她投资了3年期的大额存单。Wu说:“我现在没有看到很多投资机会。我的股票型共同基金产品仍然下跌了20%左右。”
中国2.2亿散户投资者相当于巴西的人口,是股市每日波动的最大推动者,但他们今年一直离场观望。
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和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远远落后于邻国日本股市。今年以来,日本股市上涨了近25%。
上海一位50多岁的散户投资者表示,今年早些时候,他把大部分积蓄都投入了定期存单。“在我看到明显的上涨趋势之前,我不会把钱投入股市,”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