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分析指出,在政治关系日益稳固的时候,中国在贸易线路安全问题是却想避开俄罗斯。
中国表示,与俄罗斯的关系是“背靠背、肩并肩”的合作。然而,当涉及到其日益增长的对欧洲出口安全问题时,中国宁愿不依赖这个最好的朋友。
去年12月,一条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条铁路将穿越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使中国与欧洲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绕过俄罗斯。如果特朗普升级对华贸易战、进一步挤压中国在美国的市场,这条连接将变得更为重要(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已经超过对美国)。

从乌克兰到红海的危机,打击了中国全球基础设施互联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迫使中国重新配置贸易路线。至于这是否有助于中国大陆在未来与美国就台湾问题爆发战争时获益,则更令人怀疑。
早在近30年前,中国就提出修建这条新线路。但直到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推进建设的决心才真正坚定。在那之前,中国通往欧洲的主要铁路线路是经由俄罗斯北上,经常穿越哈萨克斯坦。
这场战争让这一线路变得困难:欧洲运输商出于安全和保险成本上升的考虑,开始避开这条线路。制裁也削弱了俄罗斯维护其境内线路的能力,进一步拉长了运输时间。
货运公司开始避开经过俄罗斯的路线。他们将路线转向哈萨克斯坦里海港口,也就是“跨里海”或南部路线,也被称为“中间走廊”。
将中国铁路网络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连接起来,将为通往欧洲提供另一条更短的中间走廊线路。
2024年6月,中国政府与这两个国家达成协议,确定如何推进这条长达520公里的铁路。
中国并没有对俄罗斯领导人冷淡。他们仍将俄罗斯视为“一带一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倡议由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即他担任中国领导人一周年之际。
推动与中亚和俄罗斯的铁路连接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与美国爆发战争,可以供应能源和原材料。
如今,中国对中间走廊的热情则是由贸易推动的:出口是中国增长的动力,而这个增长已开始放缓。
通过俄罗斯的路线依然是中国商品的关键通道,包括运往俄罗斯武器制造商的机械。自从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铁路贸易有所下滑,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铁路贸易却激增。

不过,通往欧洲的替代铁路连接,能为对时间敏感的商品提供更快速的通道,也为中国在沿线国家增加影响力提供了机会,同时打造出更具韧性的潜在供应链。
自2023年末以来,胡塞武装对红海船只的袭击愈发频繁,而红海是中国与欧洲贸易的重要通道,这更加坚定了中国实现多元化的决心。
“胡塞武装的袭击让中国意识到,海运通道依然存在风险,”中国全球南方项目研究机构的尤尼斯·沙里夫利说。火车永远无法取代货轮,一艘货轮能装载的集装箱数量是火车的数百倍。
尽管胡塞武装制造威胁,经海路运输仍是大多数货物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一些货船通过绕行好望角以规避导弹或无人机袭击的风险(虽然航程会延长几周)。
即便如此,中国依然希望进行风险对冲。
穿越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线路建设,还需要几年时间(吉尔吉斯斯坦表示,中国将提供23.5亿美元贷款)。在此期间,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包括俄罗斯)已在推进中间走廊的其他改进项目。
尽管中间走廊相比经由俄罗斯的北线更短,但通过所需时间更长,要穿越更多边境,还需跨越里海,可能还要跨越黑海,这些都需要将集装箱重新装船。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已开始推动这条路线进行升级。
中间走廊在2023年5月于中国西安举行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成为重要议题。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隶属于中国国家安全部)去年出版的期刊中,兰州大学的两位学者写道:“中间走廊已不再只是补充选项,而正逐步成为主要运输通道。”
他们表示,自2022年以来,这条路线的“战略地位”已“明显”上升。

“中间走廊的成本仍高出35%”,德国物流公司雷诺士驻伊斯坦布尔的常务董事科尔詹·图古鲁说。但这条线路已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中欧运输量。
中国学者表示,对里海港口的改进、阿塞拜疆与土耳其间线路的升级,以及更快速的海关程序,已将运输时间从38至53天缩短至18至23天。虽然仍比俄罗斯线路(顺利情况下少于14天)慢,但已比过去具有更强竞争力(而海运则需约一个月)。
根据数据,从2021年到2024年,经由里海路线的年度国际货运量翻了一倍多,达5.5万个标准集装箱单位(TEU)。这还只是两三艘超大型货船的运输量。但铁路运输的中欧贸易总价值巨大,从2016年的80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约750亿美元,2023年则降至570亿美元。
中欧贸易总额在去年达到5180亿欧元(5680亿美元)。
瓶颈依然存在。其中一个是里海,缺乏足够的船只运输货物。如果改为通过伊朗绕开海路,则可能面临与经由俄罗斯类似的政治风险。
虽然土耳其路线相对安全,但基础设施尚无法承载大规模货运。这个国家正为一条穿越博斯普鲁斯的新铁路筹集资金,土耳其官员表示,欢迎中国参与。
由于土耳其接纳了数万名来自中国新疆的维吾尔难民,中土关系一度紧张。但中国将土耳其视为通向欧洲市场的门户,显然不愿让分歧阻碍合作。
尽管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和政治扩张存在疑虑,欧盟仍希望与中亚和中国之间的铁路联系得到改善。欧盟表示,通过土耳其的走廊符合其“全球门户”基础设施计划的目标。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4月3日和4日出席了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首届欧盟-中亚峰会。在她的会谈中,发展跨里海路线是重点议题之一,包括可能提供数十亿美元欧洲投资的计划。
中欧之间的列车运输方向依然不平衡:东行的集装箱有时是空的。但欧盟决心绕开俄罗斯,不仅如此,也盯上了中亚的原材料,包括稀土和铀。
中国和欧洲虽然都认为应绕过俄罗斯,但在很多方面意见并不一致。
对欧洲来说,俄罗斯是生存威胁;而对中国来说,俄罗斯仍是盟友。尽管与美国的关系紧张,欧洲仍很可能在亚洲爆发战争时响应美国封锁中国的行动。与此同时,中国最关键的供应——来自俄罗斯和中亚的石油和天然气——现在更加稳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习近平即将于5月访问莫斯科之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本月称中俄是“永远的朋友,永不为敌”。
货运路线或许已改道,但政治关系仍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