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报道,中国的消费者通胀指数进一步减弱,已经接近于零,连续第四个月放缓,表明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未能有效推动需求。
国家统计局周四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相比前一个月的0.2%涨幅有所放缓,与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一致。
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第27个月出现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同比下跌2.3%。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是,核心CPI(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燃料价格)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同比上涨0.4%,达到自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持续存在的通缩压力,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了鲜明对比。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官员警告的高通胀风险,以及上个月欧元区的价格增长加速等。北京担忧的是,如果物价下降的循环固化,将导致家庭支出长期受抑,并严重损害企业收入,从而阻碍投资并进一步引发工资下调和裁员。
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尽管12月份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但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5%,拖累了整体指数。
她还指出,PPI的月度下降是由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部分行业的季节性放缓所导致的。
去年12月,过去十多年来第二次习近平政府将提振消费和国内需求定为今年的首要任务,承诺通过增加公共借贷和支出来推动增长,同时采用货币宽松政策,以支持2025年的经济发展。
但包括摩根士丹利的邢自强在内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面临一场持久战,要重新推动经济复苏并改变市场情绪并非易事。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林文珊表示,”这并不能消除对通缩的担忧。”
她指出,“我们看到住房商品和服务以及医疗保健等项目的价格,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