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双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最新《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面临多重考验,金融稳定风险显著上升,股市估值高位、杠杆风险累积及主权债务压力成为三大隐患。与此同时,美联储虽维持利率不变,但大幅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7%,并释放“衰退式降息”信号。
国内经济虽展现韧性,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消费需求低迷、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持续、外部需求受关税压制。在此背景下,政策端通过财政货币协同发力对冲风险,包括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项目、六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社保、年金等权益投资比例提升),以及城市更新行动中中央财政对公用事业的定向支持。
有机构指出,在此背景下,防御性资产配置价值显著提升,有望成为资金新选择。
防御性资产配置主线解析
(1)核心宽基A50:龙头韧性+政策红利,底仓首选
MSCI A50互联互通指数汇聚A股“核心资产”,包含50只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紫金矿业、比亚迪、海光信息、招商银行、长江电力、寒武纪-U、恒瑞医药和北方华创,合计权重占比为46.29%,具备显著的行业代表性和抗风险能力。
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指数市盈率(PE-TTM)为10.55倍,且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期达22.86%,形成“低估值+高增长”的双重优势。
从政策红利角度来看,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MSCI A50互联互通指数公司属性为央国企的合计权重占比超50%,近12个月股息率约为4.32%,兼具超大市值与红利属性,因此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A50成分股的配置需求有望持续上升。
(2)自由现金流策略:现金为王时代的价值锚
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 FCF)指企业在满足生产经营和资本支出需求后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是衡量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度的重要指标。
巴菲特在投资中始终强调自由现金流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评估企业价值的黄金标准。他曾多次在股东信中表示:“内在价值是一家企业未来可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总和。” 巴菲特投资日本五大商社就是他实践于“自由现金流”投资价值的一个典型案例。
以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为例,其覆盖行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低估值著称的石油石化、煤炭等周期资产,一类是以汽车、家用电器类为主的高质量资产。总体来看,指数优选基本面稳健、经营模式稳定、竞争格局良好的公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比上年增加500亿元,直接利好汽车、家电等自由现金流充裕的行业。
(3)公用事业:高股息+刚性需求,防御属性凸显
公用事业板块凭借需求刚性+盈利稳定+分红优厚的特性,成为防御性配置的“压舱石”。中证全指公用事业指数选取50只涉及电力、环保、储能等领域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按申万三级行业来看,前四大行业分别为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合计权重近78%,具备高分红与稳健成长属性,是较为典型的红利成长资产。
政策面上,两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推动火电、绿电、城燃等市场化定价,提升行业盈利稳定性。目前,板块中水电、燃气、供热、火电行业中已经有部分公司实现了较高的自由现金流和分红,新能源、核电仍处资本开支高峰期,未来自由现金流提升空间更大。公用事业作为重资产、长久期的商业模式,现金流价值有望获得更高关注。
往后看,公用事业板块企稳与催化信号同步显现,叠加高股息策略和市值管理方案密集落地,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相关产品:
(1)核心资产:A50ETF(159601)
(2)现金为王:自由现金流ETF(159201)
(3)刚需板块:公用事业ETF(159301)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2010--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为: 38.43%、-3.29%、-20.64%,-16.27%、17.34%。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2020-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为:9.12%、43.81%、1.53%、21.87%、28.07%。
中证全指公用事业指数2020-2024完整年度业绩分别为1.07%、36.07%、-16.79%、0.93%,14.81%。
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表现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