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关税缓和引爆创新药狂飙!恒生医疗ETF(513060)早盘飙涨近3%背后,中国License-out大单能否扛起反弹大旗?

2025-04-24 10:56:33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有媒体称,中国进口关税有望降到介乎约50%-65%,据悉中国对展开贸易谈判持开放态度。

中美关税战降温,美股连续两天出现报复式反弹,中概股亦连续第二日出现集体上涨走势,但这并未刺激今早港股高开。在此前连续3日上涨及南下资金昨日净卖出港股超180亿港元的情况下,港股三大指数今早低开。恒指低开0.19%报22030点,恒生科技指数低开0.08%,国企指数低开0.29%。

4月24日早盘,港股创新药板块盘初拉升,凯莱英涨超9%,荣昌生物涨超7%,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康龙化成纷纷上扬。

相关ETF方面,恒生医疗ETF(513060)高开高走,盘中大涨近3%,成交额破4亿元,交投活跃。成分股中多数上涨,思派健康涨超12%;亚盛医药-B涨超7%;信达生物、康方生物涨超6%;乐普生物-B、和黄医药、康诺亚-B均涨超4%。

2025年三月底,中国本土制药企业再传两笔重磅海外交易。

3月25日,恒瑞医药宣布与默沙东就其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包括名为HRS-5346的先导化合物)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恒瑞医药将HRS-5346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默沙东。恒瑞医药将收取2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不超过17.7亿美元的与特定的开发、监管和商业化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如果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基于HRS-5346的净销售额的销售提成。

与此同时,3月26日,拜耳与苏州浦合医药公司宣布,双方已就浦合医药口服小分子PRMT5抑制剂达成全球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拜耳获得开发、制造和商业化MTA协同PRMT5抑制剂的全球独家许可。

以License-out的形式出海,通过技术授权分享全球市场红利、深度参与全球制药行业国际分工,在中国创新药行业已成一大趋势。

在近期关税扰动下,创新药的“豁免”属性推动市场情绪升温。国产创新药通过License-out形式出海,属于知识产权交易而非实体商品流通,关税政策对创新药的实际影响有限。

若关税缓和,市场情绪有望进一步得到提振,估值较低叠加业绩拐点有望推动医药板块进入估值修复行情。

兴业证券表示,近期创新药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中美创新药竞争力对比引发较多讨论,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创新药领域的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2015年我国企业自研的进入临床的FIC创新药只有9个,全球占比不足10%,而到2024年已有120个,占比超过30%(仅次于美国),中国在源头创新药品研发上的潜力正不断释放。中国创新药行业已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经建立起成熟的产业链,因此在近几年的新技术上响应会更快,例如在ADC(66%)、双/多抗(55%)、融合蛋白(54%)以及细胞治疗(52%)等药物类型中,中国研发项目的占比已经超过50%。

基于此,这波技术浪潮中,中国在部分领域未来有希望保持全球领先。因此,2025年中国创新药海外爆品爆发的元年,大量峰值有望超30-50亿美金的品种浮出水面,这不是偶然,而是有必然性。中国处于国内政策支持、技术爆发、蓄势出海的起步期,产业趋势带来的投资机会巨大。

板块策略方面,该机构建议关注创新+自主可控+内需三条主线,继续建议重点关注具备较好成长性和产业逻辑的细分领域。创新+国际化仍是核心关键词,重点关注创新药以及基本面开始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同时,随着deepseek等技术发展,我们认为AI医疗有望成为2025年医药板块重要方向之一。

恒生医疗ETF(513060)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覆盖创新药、CXO、医疗器械三大核心赛道。指数成分股2023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45%,22家企业进入商业化兑现期。据彭博预测,2024-2026年板块营收复合增长率将达38%,净利润率有望提升至15%以上。当前板块市盈率(TTM)处于近三年低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随着港股流动性改善,创新药企估值修复空间广阔。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