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早盘,A股指数分化下跌,半导体板块逆市走强,强劲韧性显示资金或正持续向长期成长确定性强的赛道汇聚。
ETF方面,聚焦芯片产业链上游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截至10:20盘中直线拉起上涨0.8%,并且还在持续拉升,伴随显著放量。数据显示,该ETF近3日已累计获超3200万元资金净申购。
——资金聚焦设备与材料环节,折射市场对国产替代核心环节的高度信心。
一、产业链重构:国产替代进入“不可逆”阶段
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正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去美化”进程。CINNO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商营收突破1100亿美元,其中美系厂商占据45%市场份额,但其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度持续加深。
具体来看,2024财年三大美系厂商在华销售额超200亿美元,占其全球营收比重达35%——这种结构性依赖为国产设备商打开明确替代空间。
华福证券犀利指出,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率已从2012年的14% 提升至2022年的18%,预计2027年将达26.6%,设备与材料作为“工业母机”环节,将直接受益于这一进程。
二、鲜明对比:全面实现自主可控加速进行
与隔夜美股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一”形成鲜明对比,A股资金正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国产半导体设备的信心。
与外部川剧变脸不同,中国半导体协会流片地新规变动直接卡位国产替代主战场,一招“釜底抽薪”促进芯片产业链设计、晶圆制造、设备、材料等环节订单回流,长期资金对“硬科技”核心资产的配置逻辑几乎不受影响。
从历史规律看,2018年以来每次外部限制升级后的一年内,中证半导指数自阶段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平均涨幅超50%。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指数,76%权重集中于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自主可控关键行业和流片第新规受益环节,目前正处于底部向上抬升阶段。
在国产化率从30%向50%突破的关键阶段,设备与材料环节的业绩弹性往往是其他环节的1.8倍。iFinD数据显示,2025年设备材料环节具有45%以上的增速预期,感兴趣的朋友或许可以借道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把握芯片产业链弹性最高的细分,不管是中期定投还是短期波段都有较大机会。
作者:ETF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