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其中,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3月份同比实际增长7.7%。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3月份同比增长5.9%。一季度CPI同比下降0.1%。3月份CPI同比下降0.1%,环比下降0.4%。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3%。3月份PPI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4%。进出口方面,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增长1.3%,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超出不少人的预期,此前市场对一季度增速的预判在5.2%左右。
增速为何超出外界预期?
对此,券商纷纷做出解读。
民生宏观陶提到,一季度的“开门红”虽然已经翻篇,但在关税冲突升级的逆风局下,为中美两国的博弈提供了相对有利的两大立足点。一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降低了内在脆弱性,前期的金融风险及房地产风险基本出清。截至2024年末,房地产投资占比由2020年高点的19.5%降至11.8%,制造业占比则由2020年的29.5%升至36.2%(其中高技术产业占全部制造业比重已升至27.7%);金融部门杠杆率(资产方)也由2016年末高点的76.4%降至51.2%。二是市场预期的演绎表明本轮中美摩擦升级以来,我国基本面更具韧性。根据开年以来中美经济意外指数的走势来看,中国处于正区间上行通道中,反观美国却处于负区间的下行通道中,这一局面远远好于2018年。
“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信政资产研报指出,当前经济呈现“U型”复苏特征,预计全年GDP增速维持在5%左右,主要得益于政策发力与企业盈利周期触底回升。尽管二、三季度可能受美国加征关税拖累,但国内需求温和修复与库存周期改善将支撑经济韧性。
4月底将是观察增量政策会否出台的关键节点。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预计,货币政策重心将由一季度防风险转向稳增长,降准先行、降息随后,促消费结构性工具将较快出台;财政政策“力度加力、进度加快”双轮驱动模式值得期待。基准情境下,二季度GDP增速在5%左右。
下阶段宏观政策发力方向
关于下阶段宏观政策发力方面,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一是积极扩大内需。短期来看,根据形势需要追加财政预算、尽快降准降息、推出“中央房地产稳定基金”,中长期来看,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以巨大的消费潜力赢得全球市场话语权。二是纾困出口相关产业,稳定就业市场,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三是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动力,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短期解决财政紧平衡和债务问题。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预计,二季度国内宏观政策进入集中发力期,政策将重点聚焦“振消费、稳楼市、稳股市、促民企”等关键领域,通过政策协同畅通国内大循环。预计货币政策重心将由一季度防风险转向稳增长,降准先行、降息随后,促消费结构性工具将较快出台。四月份政治局会议将是增量政策出台的重要观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