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东方阿尔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旗下东方阿尔法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主代码:005358)基金经理发生变更。原基金经理刘明因公司内部工作安排离任,新任基金经理吴秋松于2025年4月7日正式任职。吴秋松拥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职于多家金融机构,包括红塔红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期间管理过多只公募基金。
作为一家成立八年的个人系公募基金,东方阿尔法曾因创始人刘明的资深背景被寄予厚望,但如今却因旗下产品亏损严重、管理规模腰斩、核心人物陷入“身兼多职却业绩惨淡”的争议而备受质疑。截至2025年4月7日,刘明唯一在管的公募产品东方阿尔法招阳混合A(011184)累计净值已跌至0.4155元,成立四年累计亏损近60%,成为全市场表现最差的基金之一。
业绩塌方:重仓军工致净值腰斩,多只产品“破净”
刘明管理的东方阿尔法招阳混合和东方阿尔法精选混合长期重仓军工板块,这一策略成为其业绩崩盘的核心原因。自2022年起,中证军工指数连续表现不佳,截至2025年3月底,该指数累计跌幅接近40%,而刘明管理的两只基金却持续加仓军工股。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东方阿尔法招阳混合的国防军工行业配置比例高达61.14%,前三大行业集中度达83.78%,远超同类产品平均水平。尽管刘明在季报中多次强调“军工行业将迎来景气反转”,但市场并未给予积极反馈。截至2025年4月7日,招阳混合A近3年下跌43.35%,同类排名倒数2667/2822;此次卸任的精选混合A同期跌幅27.18%,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超20%。
更严峻的是,东方阿尔法旗下8只公募产品中,7只自成立以来收益告负。除刘明管理的产品外,东方阿尔法产业先锋A成立以来跌幅也近60%,医疗健康混合等产品亦未能幸免。公司管理规模从2021年巅峰期的140.81亿元缩水至2025年3月的48.15亿元,跌幅达65.8%,投资者“用脚投票”趋势明显。
图片来源:Choice
管理失衡:身兼五职分身乏术,股权激励缺失
刘明在东方阿尔法基金的角色堪称“全能型老板”——既是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第一大股东(持股39.96%),又担任投资总监、法人代表,并直接管理两只公募基金。这种“既抓战略又管细节”的模式初期被视作个人系公募的特色,但随着业绩持续低迷,其弊端逐渐暴露。业内人士指出,刘明在投研、管理、风控间的精力分散,导致“两头难顾”。
图片来源:基金公司官网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个人系公募,东方阿尔法高度依赖刘明的个人光环,但股权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得投研团队积极性不足。公司核心股东均为管理层,但基金经理未持有股份,导致人才流失严重。2023年以来,包括乔海英在内的多名基金经理相继卸任,新任基金经理孟昱等缺乏公募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剧投研能力断层。
图片来源:基金公司官网
历史包袱:投资风格固化,风控能力存疑
刘明的投资风格以“高集中度、长周期押注”为特点,这一策略曾在大成基金期间因重仓重庆啤酒遭遇“九连跌停”而引发争议,彼时管理的基金净值单月暴跌30%。转战东方阿尔法后,他仍未摆脱路径依赖。2021年招阳混合成立初期,刘明曾采取均衡配置策略,但随后逐步加仓军工股,即便板块持续下行也未显著调仓。有基民戏称其操作“一顿猛如虎,净值三毛五”。
风控体系的薄弱亦被诟病。东方阿尔法产品普遍呈现高波动特征,4月7日,招阳混合相对前期高点的最大回撤已达60.45%。而刘明在季报中多次将业绩归因于“市场情绪波动”,却未反思持仓过度集中的风险。
个人系公募的困境与出路
东方阿尔法的困境折射出个人系公募的普遍挑战。与银行系、券商系公募相比,个人系机构在投研平台、渠道资源上处于劣势,过度依赖创始人IP的模式难以持续。
监管层近年强调“基金管理人应与投资者利益绑定”,但东方阿尔法仍延续“规模缩水、业绩下降但仍躺赚管理费”的模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形同虚设。
对于刘明而言,放下部分管理职责、引入专业团队或是挽救公司的关键;而对行业来说,这一案例再次警示:基金经理与管理者角色如何平衡、个人光环与体系化投研如何兼容,仍是个人系公募亟待破解的难题。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