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迈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更宽温域的关键节点,固态电池技术已成为战略高地。作为业界领先的锂生态企业,赣锋锂业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并实现商业化应用,是业内唯一一家拥有固态电池上下游一体化能力的企业。
硫化锂实现量产,打通固态电池生态最后一环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是目前离子电导率最高的一类无机固体电解质材料,具备热稳定性好、电化学窗口宽、机械性能好等优点,是全固态电池重点采用的电解质类型。
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生产中,硫化锂被视为关键原料之一,但其规模化应用往往面临加工成本高、加工工艺复杂等难题。赣锋锂业研发部负责人叶明指出,硫化锂的合成工艺涉及高温、惰性气体保护等多重技术难题,对环境和设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固态电解质与电池正负极容易发生化学副反应,导致界面稳定性降低。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赣锋锂业通过前瞻性技术布局以及全链路业务协同,早在2022年便已具备电池级硫化锂量产能力,并于2024年进一步扩大了产线规模。赣锋锂业硫化锂产品纯度可达99.9%、D50≤5μm,具备高纯度、低杂质含量及优异的一致性等特点,可满足高导电性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要求,目前已向20余家客户供货。
在硫化锂技术研发方面,集团已申报多项硫化锂专利,由赣锋锂业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电池级硫化锂》也已进入预审阶段,有望引领电池级硫化锂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时代。
从原材料到电池系统的赣锋固态布局
在电解质层面,赣锋对硫化物及氧化物路线均有多年研发投入。LPSC/LPS/LGPS等体系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通过工艺优化,可实现亚微米级别的硫化物电解质超细粉体(D50<1 μm),电导率达到3mS/cm,是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原料。超高离子电导率氧化物粉体材料已完成开发,LLZO固体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到1.7mS/cm,LATP固体电解质达到1.4mS/cm。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实现5V耐高压,室温离子电导率超过0.5mS/cm,厚度低于30μm水平。
在负极层面,赣锋超薄锂带同样具备量产能力,可针对循环性能、加工性能、电化学稳定性等各类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赣锋已实现300mm宽度的超宽幅超薄锂带量产,铜锂复合带中锂箔厚度可达到3微米。以超薄锂带或铜锂复合带作为负极的金属锂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电池,搭载锂金属负极的赣锋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超过500Wh/kg。
在电池及系统层面,赣锋320Wh/kg高比能电池,采用硅碳负极,循环可达到1000圈;400Wh/kg高比能电池,采用硅碳负极,循环达到600圈以上;500Wh/kg超高比能电池,采用锂金属负极,已实现10Ah级产品的小批量生产;集团具备完整设计能力,CTP成组效率达74%、生产效率提升30%。
在逐步完善生态布局的同时,赣锋也积极推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目前,赣锋已推出适配低空飞行场景的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并与知名无人机、eVTOL企业达成合作,首批样品计划于今年完成交付。
未来,赣锋将进一步加大固态电池研发力度,充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业务协同优势,持续为行业及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推动动力技术迭代,加快能源转型。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