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安能物流创始人兼CEO秦兴华计划未来继续增持不超2000万港币股份,这一动作距离其3月21日在香港业绩发布会宣布“2025年经调整净利润目标增长20%”仅过去三日,管理层以真金白银表达对公司前景的信心,为这家快运龙头的价值重估再添注脚。
高增长密码:成本、产品、网络的三重护城河
2024 年,安能物流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交出货量、营收、利润“三线超预期”的成绩单:零担货运量1415万吨,同比增长17.5%;实现营收115.76 亿元,同比增长 16.7%;经调整净利润 8.37 亿元,同比激增64.2%。
除了营利双增之外,安能物流2024年实现毛利18.42亿元,同比大增45.2%;毛利率15.9%,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长 24.9%达21.31亿元,显示出强劲的盈利能力。这一业绩标志着安能物流自2022年启动的“有效规模增长”战略全面兑现,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引领”的路径清晰可见。
安能物流的高增长得益于其“网络覆盖最密、成本最优、时效最稳、品质最好、服务响应最快”的“五最”战略变革之路。其以成本控制为根基、产品升级为引擎,构建了增长飞轮,形成了“效率驱动规模,规模反哺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成本控制方面,安能通物流并非简单压缩开支,而是通过技术重构运营体系。通过自动化分拣流水线投产、新能源车辆应用及车线规划优化,单位运输成本下降 5%,单位分拨成本同比下降16.5%。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萧山、郑州分拨中心的智能化改造,使单仓分拣效率提升40%,浙闽线路换电重卡的投入更实现单公里成本下降12%。这些硬核投入使得其单位营业成本降至688元/吨,毛利率提升3.1个百分点至15.9%,在价格敏感的零担市场,这种“越增长越省钱”的能力,构筑起利润安全垫。
产品升级方面,安能物流聚焦高毛利小票市场,推出了差异化产品策略。通过“3300王牌产品”的推出,安能物流取消了300公斤内货物特殊区域加收费,平均运单时长同比缩短7.1%,带动票均重下降至84公斤,同比下降9公斤,迷你小票货量激增30%,高附加值业务占比突破60%。同时配合 "9996时效标准"(干线中转率 90%、当日签收率 90%、实时签收率96%),客户投诉率下降91%、破损率下降64.7%,品质跃升重塑行业标准。更关键的是,高毛利的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8%,推动单吨毛利提升至130元,同比增长22.6%,战略成效立竿见影。
与此同时,在网络生态方面,安能的网络壁垒已形成“规模-成本-体验”正向循环。截至2024年底,安能物流全国网点数突破33000家,同比增长超5000个,稳居加盟快运网络榜首。公司全国乡镇覆盖率达到99.3%,网络持续加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西藏实现74区县全覆盖,即便是在珠峰大本营也能实现"送货上门"。2024年,安能物流服务终端客户总数已增加至630万,同比增长超80万。这种“全国一张网”的布局,使得安能能以更低成本承接高附加值的小票零担,而区域专线企业受制于分散运营难以复制。
在物流这个“既要规模又要利润”的艰难赛道,安能物流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质效革命引领者”的蜕变。其构建的成本控制-产品升级-网络加密的黄金三角,破解了零担行业的增长悖论。
数字化重构零担市场,降本增效锁定价值洼地
作为中国零担快运行业的领军企业,安能物流通过“五最” 战略实现了从“粗放扩张”到 “价值引领”的关键转型。秦兴华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聚焦有效规模增长。”
事实上,中国零担市场正处于整合提速的过程中,中国零担市场长期处于“小散乱”状态,2024 年CR10 仅16%,但整合速度已从2019 年的 11% 提速至 16%。安能物流凭借“分拨直营+网点加盟”模式,以12.7% 的市占率稳居全网快运第一,其网点密度是第二名的1.5 倍,形成了“覆盖广度+响应速度”的核心壁垒。
如果说网络覆盖是“质效”的基础,那数字化赋能则在另一个维度,锻造了安能新的增长引擎。去年8月,安能在分拨端,郑州、杭州分拨中心已投产的自动化分拣系统,使单仓日处理能力提升至7000 吨,分拣效率提高40%,单位分拨成本下降16.5%。2025年将扩建8条自动化流水线,覆盖全国核心枢纽,目标分拣环节人力成本再降20%;
同时,2025 年计划投入3-4 亿元,围绕“自动化、新能源、智能化”三大方向重构竞争力。
在运输端,新能源与智能驾驶双管齐下。自有车队超 4000 辆,其中新能源车辆占比将从 18% 提升至30%,浙闽线路换电重卡单公里成本下降12%。同时试点 L3 级自动驾驶重卡,8条干线实现智能调度,车辆月均里程超2.1 万公里,单位运输成本下降5%;
在网点端,利用数字化工具赋能生态,通过“安能学堂+数字地图+智能客服”系统,网点运营效率提升25%,头部网点留存率达97%。
展望2025年,安能物流首席财务官徐昊表示,安能物流将继续坚持"利润与品质并重"的有效规模增长战略,将继续深化渠道赋能升级,借助数字化的力量,贯彻落实“五最”目标,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10%-15%,经调整净利润增速有望达到20%左右。
安能物流的转型印证了零担行业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范式转移。当多数企业仍在规模与利润间摇摆时,其已通过精细化运营建立起“成本领先→品质溢价→网络强化”的正向循环。正如秦兴华在业绩会上所言:“有效规模不是不要增长,而是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的历史拐点,安能物流的估值修复或许只差一个契机。
增持、分红、价值重估传递长期信心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安能物流的高增长有目共睹。站在上市四年的关键节点,安能物流也首次释放分红信号,于2025年中期业绩后公布方案,以充裕现金流回馈股东。
对于安能物流的表现,多家机构持续看好其长期发展空间。中金公司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华源证券、中信证券、国海证券维持“买入”评级,兴证国际证券维持“增持”评级。
不过,安能物流当前估值仍处于行业低位。华源证券在研报中预测,2025-2027年经调整PE为8.2x/6.8x/5.5x,显著低于行业中枢。对比同行,顺丰控股、德邦股份等传统物流企业动态PE多在15-20x区间,而安能当前估值不足10x,与其64.2%的净利润增速形成鲜明反差,价值重估空间广阔。
凭借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成本优势及网络壁垒,安能物流的增长逻辑正从传统货运 “周期股” 向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 “成长股”转变。不仅如此,安能物流的管理层对其未来发展也充满信心。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秦兴华于3月24日在表示,不排除在适当时机通过公开市场购买额外股份的可能性,总代价不超过2000万港元,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充分体现了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信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在零担行业整合加速的背景下,手握21亿现金流、覆盖99.3%乡镇的安能,正以“低成本+高网络密度+产品升级”构建护城河。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与资本认知深化,这家快运龙头的价值重估或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