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达闼机器人陷入停摆危机:欠薪、裁员与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2025-03-31 13:59:53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2025年3月,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知名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陷入停摆危机。广州分公司大门紧闭,水电供应中断,上海总部及北京、深圳等分支机构数百名员工卷入长达一年的讨薪纠纷。尽管公司在3月17日与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其内部早已

2025年3月,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知名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陷入停摆危机。广州分公司大门紧闭,水电供应中断,上海总部及北京、深圳等分支机构数百名员工卷入长达一年的讨薪纠纷。尽管公司在3月17日与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其内部早已千疮百孔,资金链断裂的阴影笼罩着这家曾被视为行业领军者的企业。

欠薪与裁员:员工权益的长期忽视

自2024年初起,达闼机器人陆续出现欠薪、裁员现象。员工透露,公司采取“万元以上工资折半发放”等临时方案拖延支付,最终演变为全面停薪、停缴社保。部分员工被迫签署分期支付协议,却分文未获。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在3月24日新增2176万元执行标的,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主要围绕供应链纠纷与知识产权诉讼。

技术困境与商业化难题

达闼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因核心部件成本高昂陷入困境。公司单台机器人柔性关节成本占比超60%,量产机型GingerXR售价超20万元,难以打开C端市场。尽管公司宣称与300余家合作伙伴共建技能模型库,但开发者活跃度远低于预期,生态布局滞后于竞争对手优必选、宇树科技。此外,达闼长期依赖政府和企业采购试点工程,未能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化收益模式。

资本市场的遇冷与上市计划的失败

资本市场的遇冷加速了达闼机器人的危机。早在2019年,达闼科技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5亿美元。然而,因美国商务部的技术限制令,赴美上市计划搁浅。2023年,港股上市计划同样未果,南京产业基金因“技术商业化进度不达标”暂缓审批。尽管公司在2023年7月完成C轮融资,金额超10亿元,但不到半年后,资金链问题再度爆发。

行业背景与结构性矛盾

当前,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虽在资本市场炙手可热,但其投融资生态已显现多重结构性矛盾。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融资总额超70亿元,2025年前两月再获20亿元投资。然而,超80%融资集中于仿人运动控制、关节模组等硬件领域,且技术路线高度雷同,企业盲目跟随特斯拉Optimus等巨头设计,导致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

达闼机器人的停摆危机不仅暴露了其在技术、商业化与资本运作中的多重问题,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技术革新与资本博弈的交织中,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成为人形机器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