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发酵,资本市场的想象力被推向极致。2月20日,伴侣机器人概念股集体异动,双飞股份、长盛轴承等标的盘中涨停。然而,这场“科技革命”的叙事却逐渐偏离轨道——资金以“AI+”为名,将皮鞭、香薰机、按摩椅等消费品贴上“人形机器人”标签,编织出一张令人瞠目的概念矩阵。
市场炒作逻辑已远超技术基本面。例如,青岛金王因生产皮鞭制品被冠以“AI情趣硬件”标签,荣泰健康的按摩器械摇身变为“智能理疗机器人”。而另一端的“概念绝缘体”则遭遇抛售:至正股份因名称“过于正直”单日跌停,好太太因不够“情趣”而股价跳水。
这场狂欢的核心驱动力,是人形机器人赛道近期密集的产业催化。宇树科技春晚舞台上的“秧歌机器人”、苹果与Meta竞逐人形机器人软件生态的消息,以及DeepSeek AI在降本增效上的突破,共同点燃了市场热情。但资本市场的反应显然放大了技术落地的短期可能性。
作为“宇树概念股”的标杆,长盛轴承自2024年12月24日至2025年2月10日,股价从18.60元飙升至107元,累计涨幅达475%,市值突破300亿元。其暴涨逻辑源于其为宇树人形机器人供应关节自润滑轴承,尽管该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
与此同时,公司基本面却难撑高估值。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29%,传统工业领域仍是营收主力(占比超70%)。机构调研记录显示,投资者更关注其与宇树的合作延展性,而非现有业绩。类似的“弱关联炒作”也体现在金发科技(间接持股宇树科技0.42%)等标的的异动中。
在这场狂欢背后,冷静的行业观察者看到更深层的产业逻辑。自润滑轴承作为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确实面临需求爆发的历史机遇。据高工机器人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对自润滑轴承的年需求量将突破2000万套,形成超50亿元的新兴市场。但双飞集团目前主要产品仍集中在传统汽车领域,要切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仍需突破材料强度、摩擦系数等关键技术指标。或许更多应该从其证券简称的“不正经”引发的联想来思考了。
不过,这种概念的狂欢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部分企业虽然被贴上了人形机器人的标签,但其实际业务与人形机器人并无实质性关联。例如,杭齿前进虽因“高集成高功率密度关节组件技术”被列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但该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尚未形成任何相关产品或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