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錤发表了他对近期Trump政府对芯片制造业的政策以及可能的博弈分析
在中美科技角力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与台积电的谈判博弈折射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战略图景。
一、美国政府的战略诉求
技术霸权维护:通过吸引台积电赴美设厂,意图重建本土先进制程产能,弥补5nm以下尖端芯片制造空白,维持对华技术代差优势。
产业链重构:在中美脱钩背景下,将全球半导体制造中心向北美转移,建立"可信任供应链",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产业政策驱动:借助《芯片与科学法案》的520亿美元补贴杠杆,推动制造业回流,实现"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控制。
二、台积电的博弈智慧
技术防火墙策略• 严格限定亚利桑那工厂仅生产次世代N-2制程(初期5nm,后续3nm)• 核心研发与最先进2nm技术保留在台湾本部• 通过技术代差维持全球领导地位
成本转嫁机制• 美国建厂成本较台湾高出4-5倍,通过政府补贴、客户议价分摊超额支出• 运用"技术授权费+设备折旧"模式实现财务平衡
地缘对冲布局• 同步扩大日本熊本、德国德累斯顿的海外产能• 形成"台湾+美国+日欧"的三角产能配置• 分散地缘风险的同时保持技术主导权
三、战略博弈的深层矛盾
技术控制权争夺:美国要求技术转移与本地化研发,与台积电"研发根留台湾"原则形成根本冲突
产业补贴悖论:美国政府要求超额利润分成,与企业期待的长期补贴形成预期落差
人才争夺暗战:美国试图吸纳台湾工程师团队,动摇台积电核心竞争力的人力基础
四、未来演进趋势研判
技术扩散风险:美方可能通过设备管控、专利壁垒等手段逐步渗透先进制程技术
产能重心迁移:2026年后美国本土先进制程产能或达全球15%,改变产业地理格局
两岸博弈升级:台积电战略选择将深度影响中美台三角关系的科技维度较量
这场博弈实质是后全球化时代产业主权争夺的微观呈现。台积电在维护商业利益与应对政治压力间走钢丝的战略抉择,不仅关乎企业存续,更牵动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塑进程。其最终走向或将定义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权力新秩序。
$台积电(TSM)$ $英特尔(INTC)$ $美国超微公司(AMD)$ $博通(AV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