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股AI硬件股的走势,竟然远远不如软件股。
AppLovin(NASDAQ:APP)的投资者们,乐开了花。
这家新兴科技宠儿、广告业巨头,股价像火箭一样飙升。继前一个交易日暴涨24%后,周五再度上涨8.15%,市值突破1700亿美元。
2024年初至今,涨幅已超过1200%,远超同时期的英伟达。
若将时间拉长至2023年初,涨幅则超过5300%!
这匹黑马,不仅创造了AI超级牛股的新里程碑,更将AI应用的第一座金矿,完全展露向世人出来。
但如此惊人的表现,还能持续吗?
一则广告,怎么判断其效果如何?
传统的预估方法,基于id特征,包括广告id和用户id。
简单来说,就是看广告本身的标签、格式,是否能与用户的兴趣、性别、年龄对应上。
即从无数用户和广告中总结规律,形成匹配关系。
然后通过观察历史数据,对广告最终的投放效果进行预估。
这是个笨办法,但也算是迄今为止唯一可靠的办法,优点很明显。
首先是简单粗暴,直接把用户和广告的特征数据化、进行匹配。
其次,这种模式沿袭了这么多年,积累的数据是极其庞大的,有足够多的参考性。
但缺陷也很明显。
至少用户本身,是一个个人,并不是仅仅用几个标签就能完全概括的。
每个人、乃至每个年龄层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特性。
正是这种特性,导致传统的预测模型无法泛化到每一个具体的用户,尤其是还没有足够多历史数据的新用户或年轻一代用户。
之于广告本身而言,大体上也是如此。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化推荐。
过去,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基本不可能做到。直到AI技术初步投入到广告领域,困扰多年的问题才开始解决。
最关键的,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多模态。
本质上依然是id的匹配,只不过这个匹配过程被AI进行了优化。
广告的多模态信息,依然是视频、图像、广告词这些。
区别在于,过去只是按照类别将这些信息机械化归类,如今AI则可以再根据细微性的差别,做出更具体的分类。
打个比方,我有想法买一个数码宝贝抱枕。
按照过去粗糙的分类法,购物平台只会一股脑把所有类型的抱枕全推送过来,我还得耗费大量时间去筛选。
现在则不同,平台不仅只会推数码宝贝的抱枕过来,甚至还会根据我最近的喜好,推送数码宝贝其他的周边产品。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的个性化推荐。
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用户的多模态信息,是与广告的多模态信息一起被AI吃透的。
用户的多模态信息,不再局限于曾经粗糙的用户画像,而是扩大到你平时在网络上浏览的任何文本、语音、图像、视频乃至与好友的互动信息。
你在互联网上所有的行为轨迹,都会被提取出来,与广告的多模态信息去匹配。
以上,是AI的出现,对广告匹配模式根本性上的改变。
这个出现的比较早,也早就大规模投入使用。
很多时候,你根本没在平台上搜索过商品,只是在和朋友聊天中提过,平台却依然能精准给你推送对应商品。
所有人都有种一丝不挂的感觉,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
除此之外,AI对于广告而言,还有更强大的功能:创造。
比如,我们平时用百度搜索引擎时,在你真正想要的结果前,往往会有很多广告。
这些广告,基本用的都是通用模版、标题和正文使用通配符,重点在于凸显核心关键词。
很明显,依然是老问题:通用模版依然只停留在凸显id层面,针对性不够。
怎么才能像优化匹配模式一样,将广告内容优化到精准对标每一个用户?
传统的方法主要靠人工,是运营人员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组,利用曾经积累的数据撰写数量有限的模版。
而在引入AI大模型后,完全能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动轨迹,作为核心去自动生成匹配度更高的广告,极大提升转换率。
底层逻辑依然是上面所说的收集大数据,再利用AI去精准生成契合每一个用户需求的图文乃至短视频。
换句话说,广告不再是“一刀切”的推销,而是根据用户需求精准匹配的“定制版”。
这算是个新的领域。
也是在AI时代,平台方和广告商创造增量、更关注的方向。
“创新不是追逐热点,而是发现被忽视的需求。”
这是Applovin联合创始人福尔干·赖登,与播客《My First Million》主理人沙恩·普里,在一场关于AI未来的深度对谈中,说过的一句话。
只有赢家才有资格说话,所以正确的话也永远出自赢家之口。
他当然不可能是第一个发现这些需求的人,任何一个广告行业的从业者,或许早就意识到广告的生成与匹配模式存在极大的改进需求。
但真正抓住这些需求,并首先做出规模的,Applovin确实是第一个。
先来看看它的四季度财报。
营收13.7亿美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
最亮眼的毫无疑问是广告收入,涨幅高达73%,连续四个季度超越60%!
而且,这还只是短期表现。
长期来看,Applovin仍在不断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Applovin的核心竞争力,在于2023年2月推出的AI引擎AXON 2.0,并将其引入到两个平台:AI广告制作平台SparkLabs,一站式广告营销平台AppDiscovery。
前者利用AI技术,制作海量的广告素材。
比如下面这个蒙娜丽莎,利用AI进行变脸和换装,自由切换风格。
SparkLabs根据广告商的需求,不仅可以将定制素材的时间缩短至一到两周内,甚至这项服务还是免费的!
目前,带用户交互功能的SparkLabs试玩广告能使平均IPM提升率达到250%,动态展示游戏玩法的视频广告能使平均IPM提升率达到200%
后者则致力于引导目标用户和广告投放。
大致上的逻辑,就是我们上文说到的那些,极大提高了广告精细化投放水平、直接带动收入增长。
值得更深入讨论的点,在于其扮演的角色。
在互联网时代,北美市场最大的广告巨头,毫无疑问是Meta。
2024年3几度,Meta的广告收入同样实现了大幅增长,达到398.9亿美元,同比增长18.6%。
Meta的优势在于,背靠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量足够大。
在市场几乎被垄断的形势下,Applovin不可能硬碰硬,突破口在于垂直领域。
Applovin的目标用户在游戏领域。
一般来说,用户在游戏应用中的停留的时间,要远远高于社交平台和普通的网页。
就这点来看,它其实有独特的优势。
当然,这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Meta同样可以做游戏广告,凭借体量压死人。
更关键的点仍然在于价格。
就如同电商平台对商家的压榨一样,Meta系对广告主的剥削更甚,中小商家早就不堪重负。
而Applovin利用的是AI生成广告,成本低得多,仅仅五分之一的报价,就几乎能获得与过去同样高的ROAS。
对于占据大多数的小商家而言,有什么理由不试试?
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从2023年至今,Applovin的AI广告生态体系,日活用户已经高达14亿人次,堪比Tik Tok和微信的体量。
在游戏应用内广告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30%,成为实际的龙头老大。
眼见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Applovin宣布以9亿美元出售旗下10家游戏工作室,彻底剥离游戏业务、转型为一家纯粹的广告科技公司。
游戏业务抛售消息传出后当天,Applovin盘前应声上涨近%,开盘后更是一度冲高至35%。
可见市场对这一举动,是非常认可的。
但除了溢美之词外,我们客观点看,其实也能看出另外一层含义:他急了。
AI对广告模式的改进,除了体现出精准化、高效化之外,有一个点同样不能忽视。
就是大家经常讨论的“交互式”。
还是以Applovin深耕的游戏领域为例。
AI解放的不仅仅只是广告商、游戏厂商的生产力,同样解放了玩家的生产力。
今年,也就是2025年,全球游戏玩家预计将达到35.3亿人。
35亿人,能创造多少千奇百怪的点子?
以前,99%人限于技术,只是单纯的玩家,属于被收割者,只有游戏公司和广告商赚钱。
从市场的角度考虑,这个发展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以后,就相当于是这35亿人相互买单,金钱流通速度何止提升10倍!?
你可以把这种模式,理解为现在的短视频,每个人都是创作者,没有谁更专业一说。
想要出圈,就看谁的点子更有新意,更迎合受众口味。
与之相对的,大量没那么出众的制造团队,将没有任何生存土壤。
未来,能存活下来的,只有平台,和无数个个人,或许还有少数几个不会被时代淘汰的巨头。
实际上,这就是去中心化。
以这种角度去看,未来最好的生意是什么就很明显:做平台。
彻底剥离游戏业务后,Applovin的目标显而易见,就是要做大平台。
它最大的优势,是早在2023年初,就引入AI技术、取得了先发优势。
过去两年,AI技术的成本之高,根本不是中小企业能够负担得起的。
但现在,随着DeepSeek加速开源大格局的形成,壁垒可能很快就将逐渐打破。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循着Applovin的成功案例,通过高效、低成本的AI工具实现更精准的广告投放,争夺通往未来的船票。
对整个市场而言,这是毫无疑问的加速器。
唯独对Applovin这个先发者而言,可能算不上什么好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