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我们店里每天的生意都不错,最好的时候是春节前,一天大概有两百多万的收入,最少一天也有几十万收入。”某金店老板对媒体记者如此表示。
“涨疯了!2015年左右我们一克卖出去200多块,现在一克能卖700多块。最近来卖金的人比买金的人多,还有很多人是来置换(金饰)的。”近20年从业经验的金店老板小刘连连向媒体感叹。
2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并确定了10家试点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信保、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10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通知》明确,试点投资黄金的范围包括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黄金询价即期合约、黄金询价掉期合约和黄金租借业务。
根据投资黄金账面余额合计不超过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计算,10家试点保险公司可配置黄金规模上限预计约为2000亿元。
某证券公司分析称,当前全球经济分化加剧,欧美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货币政策调整加剧了市场波动,推动了黄金需求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保险资金的入场为黄金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量需求,既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金价的稳定。当下,黄金市场的增长潜力依然强劲,随着更多资本的流入,黄金价格有望延续上行趋势。
在2024年6月召开的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曾表示,要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试点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合约及其相关产品。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是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改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举措。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密切跟踪试点进展,加强监督管理,做好通知的实施工作,推动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健康发展。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包含场外交易)达4974吨,需求总额达382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世界黄金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仍将占主导地位,黄金ETF投资需求也将成为支撑黄金需求的重要力量。
燕梳研究院研究员分析认为,未来十年将是贵金属投资的黄金期。
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有哪些价值和意义?金融界燕梳研究院研究员分析认为:
一、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
当前长期利率下行,传统固收类资产(如债券、存款)收益率承压,黄金作为非生息资产,其价值波动与利率相关性低,为险资提供了收益补充渠道。同时,黄金与股票、债券等资产的相关性低,加入保险投资组合可有效降低整体波动性,缓解市场风险。
二、提升保险资金抗风险能力
黄金具有天然抗通胀属性,在地缘政治紧张、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可对冲资产贬值风险。而黄金的货币属性使其在中长期保持价值稳定,帮助险企应对潜在“利差损”压力。
三、增量资金注入,激活黄金市场
试点保险公司总资产约20万亿元,按1%投资比例上限计算,预计为黄金市场带来约2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深度。保险资金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上海金”合约交易,还有助于扩大人民币计价黄金市场规模,提升中国在全球黄金市场的话语权。
四、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改革
突破原有保险资金投资范围限制(如传统股债资产),探索多元化资产配置路径,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黄金等另类资产配置,优化保险资金久期匹配,缓解中长期资产荒压力。
五、对投资者与市场的意义
保险资金布局黄金可能强化市场对黄金的配置信心,带动黄金ETF等产品需求;同时,险资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有助于平抑黄金市场短期投机波动,促进价格发现机制完善。
燕梳研究院研究员还提示,黄金投资涉及交易、清算等环节,对险企的投研能力和系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需建立专业风控机制应对金价波动。
中国人寿、中国信保、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这10家试点公司的投研能力如何?下期为您一一分解。
例如中国人寿,依托保险资管头部平台优势,投研能力兼具政策导向性、专业性和稳健性,尤其在长期资金管理和战略新兴领域投资上表现突出。其投研体系通过“战略布局+专业团队+风控机制”形成闭环,但需进一步提升权益投资灵活性与科技领域数字化深度,以应对市场波动和产业升级挑战。
中国信保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其投研能力聚焦于国家风险研判、行业动态跟踪、数据驱动决策三大核心领域,服务于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全球风险管理需求。其投研能力以政策性导向+市场化工具为核心,兼具权威性(国家级风险数据库与20年研判经验)、敏捷性(数字化工具快速响应跨境电商、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需求)、协同性(跨机构数据共享与“政银保”合作生态)。未来需进一步强化AI在复杂地缘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并深化行业细分研究(如半导体、生物医药),以应对产业链重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