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史诗级大爆发!中国资产重估叙事在形成

2025-02-05 18:03:53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中国AI强势登场

蛇年首个交易日,A股科技板块强势迎来开门红。

史诗级大爆发,DeepSeek全球下载量登顶。相关概念股出现集体涨停潮,每日互动、青云科技、飞利信、首都在线、优刻得、拓尔思20CM涨停,天娱数科、三六零、汇洲智能、宁波建工、拓维信息、云赛智能等多股涨停,昆仑万维、利扬芯片、软通动力等涨超10%。

ETF方面,港股科技30ETF(513160)飙涨10.04%,位居市场第一,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涨3.9%。

这个轰动全球的AI模型,很可能促使国产AI产业真正爆发。

中信证券表示,展望2月,中国资产重估叙事在形成,春季躁动进入加速阶段。


01 引爆全球


DeepSeek大模型,有着很多令美国科技界都惊讶的优势:

首先,是‌技术创新和高效算法‌。

DeepSeek采用动态神经元激活机制,推理阶段仅激活5%-15%的神经网络参数,相比传统稠密模型降低80%计算量,单位算力下实现3倍吞吐量提升。

此外,DeepSeek应用了混合精度量化技术,支持FP16/INT8/INT4自适应量化,在保持97%以上精度的情况下,模型体积压缩至原始大小的1/4,边缘设备部署成本降低60%。

其次,是‌高性能和低成本‌。

DeepSeek在AIME和MATH-500等基准测试中展现出卓越的推理能力和更快的复杂问题解决响应速度。其训练成本仅为行业主流模型的十分之一左右,例如DeepSeek-V3的全部训练成本仅557.6万美元,远低于Llama-3.1等模型的预训练成本。

除此之外,在‌多模态学习、跨场景适配‌、‌开源和社区支持、‌多任务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中文处理方面,DeepSeek都有诸多独特优势。

在MMLU(多任务语言理解)、数学竞赛(AIME 2024)、代码生成(HumanEval-Mul)等基准测试中,DeepSeek的表现接近甚至超越GPT-4o和Claude-3.5-Sonnet。例如,其在数学竞赛中的准确率达79.8%,超过OpenAI的GPT-3模型。

正因为这些优势,使得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于AI。而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则很快做出反应。

先是火爆了两年多的美国AI算力股出现估值大回撤,后是下游的AI应用股集体爆发。

国内这边也不例外,先行开市的港股,众多的AI应用概念公司股价都出现上涨,包括阿里、腾讯、小米、金山云等等。

今天开市的A股,延续了AI科技股的上涨态势,国产算力、AI应用等,纷纷涨停。


02 DeepSeek突围的意义


自从2022年末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似乎AI的主导权一直都掌握在欧美人手里,他们有最好的大模型公司,最好的算力公司,最好的云计算公司,还有最为庞大的应用场景。

反观国内,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处在跟随甚至落后的状态中。相关概念股票虽然也有跟风上涨,但持续性普遍不及外国公司,股价的大起大落反而为人诟病割韭菜。

不过,外国那边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昂的算力成本,因为GPU基本被英伟达垄断,一芯难求之下,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大型科技公司因为害怕落后,就疯狂烧钱屯芯片,以至于算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然而,两年过去了,真正落地的AI应用并不多。

为什么?

一方面是高昂的算力成本,限制了下游应用的发展,很多应用并不是没有好的idea,也不是没有应用场景,但开发成本过高,令人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是大模型本身也需要完善,从模型到应用的路程并不短。

因此,有效降低算力成本,是一个能够促进下游应用发展的好方法。

只不过,在英伟达垄断的情形下,想要它降价几乎不可能,只能另辟蹊径。

国内外其实一直都在探索这个“蹊径”,幸运的是,中国先做出来了DeepSeek。

至于为何中国能够先做出来?

大概是因祸得福吧。

因为无法获得高性能的GPU,所以逼着国内公司只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另辟蹊径。

而外国公司,估计都集中在谁能抢到最多的GPU上,注意力机制的不同,自然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虽然外国也在快速跟进,但无论如何,这次是中国公司抢得了先机。也因为这个先机,让国内的AI技术,以及AI公司成为亮点,吸引大量资金涌入。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随着越来越多AI硬件和软件的出现,今年将是AI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一年。

而随着DeepSeek的发布,低算力成本、高效率、开源的大模型技术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这将极大地为下游的AI应用开发降本增效,从而加速AI的商业化进程,从而刺激AI公司,特别是国内的AI公司的股价,迎来有质量的上涨。


03 价值重估?


在经历了去年9月底的上涨之后,很多基本面优质的科技公司都进入了长达数月的回调,至今很多股价都未突破前期高位。

原因有很多,有宏观面的,有政策面的,也有货币面,科技行业以及公司本身也确实缺少点利好刺激。

资本市场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大级别的消息面刺激。现在,随着DeepSeek的出现,这个期待已久的刺激因素正式出现。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DeepSeek最大的意义,是让国内的AI产业迎来价值重估的机会。

对比美国的AI公司,大型的估值普遍在30-50倍PE,但国内的普遍达不到这个数,即使是最好的互联网公司,像腾讯、阿里,PE都只有20倍左右。

虽然港股估值偏低是市场共识,但也说明这些公司具备不错的性价比优势。

在资金高低切换、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的外资回流、南下资金涌入,以及港股互联网巨头持续回购的背景下,港股科技股资金面势头正足。

另外,不管是A股或者是港股,整体估值也好,公司估值也好,都处在历史较低的位置,在没有利好刺激的时候,可能大家都已经习惯,但现在有了新刺激,估值中枢提升的概率大大增加。

过去两年,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美股科技股,那边确实也回报了投资者。不过,鉴于美股科技股已经处于高位,大家是时候重新审视港A两地科技股的价值了。

A股方面,可以看看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它跟踪的是科创AI指数,该指数涵盖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环节,聚焦AI产业链上游的优质算力企业,其中,电子和计算机行业的合计权重超过85%。

港股方面,则可以看看港股科技30ETF(513160),它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其布局港股AI产业链上游半导体、中游互联网大模型企业、下游消费电子和传媒企业,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0%,聚焦港股AI龙头,锐度和弹性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与恒生科技指数不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所有成份股均属于互联互通范围内,被纳入互联互通能够更好地引流“南下”的资金,或为港股上市企业带来更强的估值弹性。


04 结语


AI,是过去两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主题,贡献了很多教科书式的投资案例。

对于AI投资,一直有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认知,那就是在长线价值的支撑下,做好选股,做好择时,大概率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即使错过之前的机会,也不要紧,因为这种大级别的产业发展,能够提供的机会很多,不会一次就结束。

至于什么是好的机会,现在看,主要可以考虑两点:

第一,是出现估值、业绩提升拐点的时候,23年初、24年初的英伟达是一个,此次DeepSeek引爆的国产AI也可以算一个;

第二,是回调过大,出现超跌的情况,因为跌过合理估值,市场的力量会让其自然修复到合理估值,修复的过程,就是投资盈利的过程。

投资讲求确定性,以上这些,就是确定性较高的机会。

虽然经历了巨大的上涨,但AI产业依然处在早期阶段,未来的成长性、确定性都很高,可以肯定的是,AI创造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的能力依然很强劲。

认清这个趋势,才不容易被各种噪音震“下车”,才能够将AI产业的投资红利从头吃到尾。

当然,AI技术变化也很快速,不同阶段的概念股也有所不同,如前期偏重上层的算力基建,中期可能是云计算、操作系统、大模型等,后期主要是应用。

即使是同一阶段,不同公司因为技术变化,也会出现高低上落,就像此次DeepSeek,给英伟达、Open AI、谷歌、微软等传统AI大厂,带来不小压力。

所以,慧眼识珠,也很重要。

看好AI发展前景,又不想太麻烦的话,指数基金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工具,大家可以多看看港A两地的人工智能方向的ETF。(全文完)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