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信号意义更强、细节更完善!专家解读中长期资金入市:市场活跃度有望再回升,增强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性

2025-01-23 08:54:02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1月22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大类中长期资金: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养老金、年金、公募基金都将加大入市

1月22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大类中长期资金: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养老金、年金、公募基金都将加大入市力度。据机构测算,若五类中长期资金仅提升1%入市,即可带来增量资金超4000亿。业内将这份实施方案评价为“规格超预期”。

国新办今日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新办新闻发布会7年来(数据只有7年)第二次9点开发布会,上一次是2024年9月24日。

信号意义更强、细节更完善

华泰证券研报分析,当前长线资金发展呈现两点特征:1)体量有所不足。以养老金/险资/年金/公募等作为长线资金代表,截至24Q3,A股长线资金持股比重仅27%,较美股(45%)仍有距离;2)部分长线资金行为“短期化”,国内公募基金在体量上已逐渐向海外成熟市场看齐,但持仓久期短、换手率较高。2024年我国公募基金平均换手率高于200%,相比美国共同基金(35%左右)偏高。

近年来,多部门高度重视中长线资金入市:去年9月出台《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中长线资金入市的改革重点。聚焦今日《方案》,方向更明确、细节更完善、信号意义亦更为突出。

入市更广:提升A股投资比例,推升入市体量

华泰证券指出,《方案》将重点引导中长期资金进一步提升A股投资比例,以加大入市力度、推升中长线资金体量。其中,1)对险资,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近三年来,保险公司股票和基金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在13%上下波动,较美国(30%左右)的权益投资比例尚有提升空间;2)对公募基金,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升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明确提出“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从而有助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增强投资者对主动权益基金的信心。

周期更长:提升中长线资金配置A股的稳定性

《方案》提出,针对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企(职)业年金基金,“因资施策”,疏通长线资金注重长周期收益率的堵点,从而提升长线资金“在市”的稳定性。其中,1)对险资,本次长周期指标的考核权重相较于2023年10月的50%进一步提升为“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长周期指标考核机制进一步深化;2)对企(职)业年金基金,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根据OECD,2023年中国(自愿+自动)企业年金覆盖率约为8%,较美国(37%)、日本(52%)仍有一定距离。

生态更优:为长期资金入市构建更好的环境

构建适合长线资金入市的环境是《方案》的另一重点领域:1)降低资本市场投资门槛,为长线资金入市提供便利。《方案》允许前述长线资金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定增,自2020年再融资新规后,战略投资者锁定期减半至18个月(vs 普通竞价锁定期6个月)、且享受“提前锁价”便利,前述长线资金参与定增的确定性有所增强,或进一步提升其申购意愿。2021-2024年,保险资金参与定增多以普通竞价为主;2)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鼓励企业充分运用市值管理工具,以增强股东回报/提升股东信心。

增强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性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落地,对各类中长线资金入市做出具体的部署安排,涉及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信证券认为,后续中长线资金入市或进一步加快,增强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性。

针对商业保险资金,方案强调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48万亿元,占比仅12.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文件提出以下具体举措:

1)文件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此前2023年10月《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在绩效评价中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3年周期指标的权重为50%、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此次主要是降低当年指标权重,进一步优化长周期考核指标,引导长期投资。

2)文件提出“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险资直接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入市也可以帮助降低权益资产市值波动对保险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此前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我国首只保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顺利,未来更多保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或将出现,尤其是权益投资占比较高的险资可能意愿会更强。

针对养老金,方案提出要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包括提升全国社保投资比例、加大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以及细化长周期考核等。

一是要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二是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根据经济日报报道,截至2023年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规模1.86万亿元,占比偏低。三是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网,截至2023年,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为3万亿元。交易性资产占比超过54%(并不完全是股票投资)。

针对公募基金,方案强调要提升权益类公募基金规模和占比。

公募基金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的连接器,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特别是,伴随居民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需求的意愿增强,ETF和投顾时代将会逐步到来,但根据Wind数据,目前我国ETF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比重仅约11.5%,我们预计此后被动管理产品开发进程或将加快。

针对市场生态,方案继续强调提高投资者回报,延续此前证监会发布的市值管理指引文件要求。

虽然2024年以来,分红、回购力度相较之前明显增强,但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以及注销式回购力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第一财经统计,2024年以来深市累计宣告分红总额5816亿元(含2023年度分红、2024年中期分红等),较2023年增长38%。其中,约500家公司披露2024年中期分红(含特别分红)方案,预计分红总额达1154亿元,分红家数及金额同比大幅增长316%、298%。此外,方案表示加大运用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以及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根据证券时报和证监会数据统计,2024年内约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56份“回购增持贷”相关公告,贷款金额上限合计约540亿元,占上提供题回购金额37%,占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3000亿元规模的18%;互换便利的第二次招标也已经完成,操作金额550亿元。此外,方案还强调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