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重磅政策的出台,如同一颗石子投入金融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为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的业务拓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也为养老金融的未来发展描绘出广阔蓝图。
政策影响:全方位重塑养老金融格局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养老金融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升级。它不仅明确了养老金融的内涵、总体发展要求与目标任务,还指出了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四个方向,即精准匹配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促进养老财富储备和保值增值、保障老年群体金融权益,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清晰的业务指引。
从宏观层面来看,《意见》将推动金融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养老金融市场的建设中来。过去,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布局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而如今,《意见》的出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促使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和规划养老金融业务,将其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加大资源投入,优化业务布局,以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
在微观层面,《意见》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精准匹配金融产品和服务,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深入了解不同老年群体以及备老群体的需求特点,开发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例如,针对可完全自理老年群体,可以提供一些低风险、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对于半自理和失能失智老年群体,则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护理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同时,金融机构还需提升服务的适老化水平,优化网点布局和服务流程,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切实保障老年群体的金融权益。
金融机构发力:多维度拓展养老金融业务
(一)商业银行:筑牢养老金融根基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老金融业务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商业银行拥有广泛的网点布局和庞大的客户基础,能够深入到农村等基层地区,为农村人群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中有五亿多人居住在乡村,这为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拓展个人普惠养老金融业务提供了规模庞大的潜在客群。商业银行应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提高农村人群养老金融产品的可及性,做好个人专属养老储蓄产品研发,推广特定养老储蓄试点经验,结合农村人群的需求特征,尽快将特定养老储蓄产品覆盖到农村网点,针对农村客群开发专属养老储蓄产品。
其次,商业银行在养老财富规划方面具有专业优势。随着人们养老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财富的积累和规划。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为备老人群提供差异化养老财富规划。例如,对于有一定购房压力但入职即开始积累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的年轻客群,商业银行应着力做好养老金投资规划,提高长周期投资收益率;对于收支相抵并有节余的35岁以上客群,商业银行应在充分了解客户家庭收支情况、退休生活目标、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政策,做好养老财富缺口测算,并结合金融市场实际,做好养老财富综合规划。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加强银发经济信贷投放。银发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商业银行应完善自身支持银发经济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系统优化银发经济授信指引与信用审批流程。深入分析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和银发经济经营业态,创新提供具有区域差异化与产业差异化的融资服务。同时,创新以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养老设施等固定资产抵押,或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权益质押的信贷产品,解决养老服务领域经营主体由于无法提供传统抵押品或质押品而较难获得信贷支持的难题。加强与政策性担保机构联动,加大对养老服务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保险公司: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
保险公司在养老金融领域同样大有可为。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例如,创新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做好养老年金保险、其他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的产品开发、扩大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统筹保险产品与健康、养老服务,探索提供“医、护、康、养、居”一体化的养老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扩大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为老年健康与活动需求提供保险保障,开发符合老年人健康风险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创新老年旅游保险、意外健康保险等适应老年活动需求的保险产品。
除了产品创新,保险公司还应加强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意见》明确支持保险公司在坚守职能定位、依法依规、风险可控、财务可持续的前提下,参与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当前,泰康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已在养老社区布局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保险公司应继续发挥自身在建设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养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经验优势,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
(三)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助力银发经济投融资与资产配置
证券公司在银发经济投融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证券公司要做好银发经济股票、债券的上市发行工作,挖掘符合REITs发行条件的养老项目并做好REITs基金上市工作。随着养老设施被纳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申报行业范围,银发经济领域资产证券化实践日益得到支持与重视。证券公司应积极把握这一机遇,为符合条件的养老项目提供专业的上市发行服务,拓宽银发经济的融资渠道。其次,证券公司应引导自营业务、旗下基金或券商集合理财,积极科学配置银发经济领域相关股权、股票、债券、指数基金等多种形式资产,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信托公司则可以围绕托养照护特殊需要设计信托产品,满足老年群体对信托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例如,设计融合养老金账户管理信托、康养消费信托、养老财富配置信托、养老社区信托、慈善信托、遗嘱信托等多项服务的定制化、综合化信托产品。同时,信托公司还应加强对银发经济养老产业的跟踪研究,提高中长期信托资产对上述产业的投资力度,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机遇:养老金融市场的广阔前景
展望未来,养老金融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机遇。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对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将日益旺盛。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这将为金融机构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政策端来看,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养老金融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从供给端来看,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布局将不断深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将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这将进一步促进养老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中行研究认为,《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的业务拓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力养老金融业务,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市场布局,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养老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机构在其中将大有可为,为实现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