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行业面临存款流失的严峻挑战。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多家银行同业存单使用率已接近饱和,中行、农行、建行等国有大行同业存单余额占全年额度的比重超过90%,凸显银行在负债管理中的创新策略。
同业存单:银行负债补充新选择
同业存单作为银行主动负债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相关规定,同业存单按年度备案,实行余额管理。今年各银行备案的同业存单发行总额度为27.3万亿元,较去年增长7.2%。
银行选择发行同业存单的原因多元。首先,传统存款吸引力下降,特别是对公存款规模明显收缩。今年二季度,42家上市银行中超过10家存款总额出现收缩,四大行存款均下降4700亿元以上。其次,"手工补息"整改政策限制了银行吸引存款的灵活性,迫使银行寻找替代性资金来源。
银行面临的资金压力并非个别现象。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维持在8%以上,但存款增速已降至6.1%,创历史新低。在这一背景下,同业存单成为银行补充负债的重要选择。
使用率分化:国有大行压力显著
不同类型银行的同业存单使用情况呈现明显差异。国有大行的使用率普遍较高,中行同业存单余额达9973.9亿元,使用率接近98.9%,较去年上升近30个百分点。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中小银行的增幅也十分显著。
数据显示,今年已有七成银行的同业存单使用率超过去年同期。其中,中行、农行、建行、江苏银行、华夏银行的使用率已超过90%,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也超过80%。相比之下,去年超过80%使用率的银行仅有3家。
资金补充:多元化策略应对
面对存单额度接近用完的局面,银行正在探索多元化的资金补充策略。专业人士指出,银行可能会增加线下同业存款,或争取央行公开市场投放。此外,预期中的降准也将为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负债补充渠道。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表示,年底前可能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降准0.25-0.5个百分点。这一预期为银行缓解资金压力提供了新的希望。尽管存单利率短期内将在1.8%-1.9%间波动,但银行仍在积极寻找平衡负债结构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