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
10月5日第33届OPEC+部长级会议闭幕,公报要点如下:
1、重申此前2020年4月第10届OPEC+部长级会议以及2021年7月第19届OPEC+部长级会议等会议的相关决定。再次确认第19届OPEC和非OPEC部长级会议批准的基线调整。(点评:第10届会议决定应对新冠疫情开启天量减产并决定此后根据需求恢复情况阶梯式增产至2022年4月,第19届会议决定调高部分产油国的减产基准线,将阶梯式增产调整为线性增产,即2021年8月起每月增产40万桶/日,并将协议延长至2022年底。重申此前决定一定程度也代表了目前仍处于参考此前基准线的产量调节阶段。)
2、所做决定符合OPEC和非OPEC参与国在《合作宣言》中一贯采用的积极主动和先发制人的成功做法,将《合作宣言》的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点评:强调了页岩油革命后以沙特与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国主导的OPEC+组织将持续进行产量管理以应对石油市场基本面的变化。)
3、从2022年11月开始,协议产量在8月的协议产量基础上下调200万桶/日。(点评:今年10月与8月协议产量相同,协议产量下调将导致11月实际产量环比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100万桶/日,主要因OPEC+国家中俄罗斯、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实际产量远低于协议产量,协议产量下调不对其实际产量产生约束,但前期减增产过程中的关键国由于配额执行力度较高,新配额下产量将受到约束,与8月实际产量相比,减产主要集中在沙特42.6万桶/日、阿联酋14.5万桶/日、科威特13.4万桶/日、伊拉克9.4万桶/日。)
4、将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JMMC)的频率调整为每两个月一次。将OPEC和非OPEC部长级会议(ONOMM)的频率调整为每六个月一次。授予JMMC召开额外会议的权力,或在必要时随时要求召开部长级会议。(点评:本次会议确定的协议产量执行期间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且会议频率有所放缓。虽然后期仍可调整且大概率会有调整,但本次会议已充分释放了OPEC+进入冻产期的意愿。)
5、2022年12月4日举行第34届OPEC和非OPEC部长级会议。(点评:恢复疫情前每年6月及12月举行部长级会议的规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2月初为欧盟对俄罗斯石油海运石油禁运开始执行的时间点,供应端各方博弈是四季度影响油价的最核心因素。)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结果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且对油价波动节奏形成较大影响。在8月第31届部长级会议中曾特别指出,由于过剩产能非常有限,OPEC+需要更加谨慎的利用以应对严重供应中断,自此OPEC+进入增产尾部已相对确定,近两个月来OPEC+协议产量机制在油价供应端因素中主要体现为利多也是因其产量增长幅度较为有限,但在年内就开始进入冻产周期快于此前预期,减小了四季度需求拖累带来的累库风险。
从OPEC+成立以来减产与油价的关系来看,并不一定是强驱动因素,例如2016年12月OPEC+成立并确立减产后,2017年上半年油价逐步回落,2020年4月初OPEC+公布天量减产计划后油价一个月内二次探底。主要因OPEC+协议产量机制常常为逆周期调节,增产阶段一般对应油价的上涨周期,而主动减产一般都是在油价同比回落明显且累库预期相对确定的背景下开始。但本次减产不同的是,本身基本面背景并不疲软,只是近期需求预期出现了一定的边际走弱,低库存且强back结构下的实质性减产十分罕见,虽然OPEC+强调减产与政治无关,且其历史产量政策确实具有与供需基本面高度吻合的一惯性,但本次减产难免让市场联想到当前俄乌局势复杂化背景下各方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无论如何,从对基本面的传导来看,在俄罗斯产量预期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目前供应逻辑对油价的利多效应大幅增强。此外,美国政府当下将重新面临高油价困境,但抛储、禁止油品出口等相关措施很难对全球基本面形成根本扭转,且可能加剧非美市场的紧缺,相关措施的影响更多预计将体现在区域价差上。
在9月26日专题《【国投安信|能源评论】:强美元持续施压油价,供需矛盾相对有限》中我们曾指出:原油市场仍难以摆脱低库存且库存拐点暂不明朗的阶段,暂不支持趋势性看空,随着美元涨势放缓,预计油价有望迎来高位宽幅震荡过程中的上涨波段。目前来看,OPEC+减产加速了油价的上行,四季度仍是交易供应前景的重要时间段,在OPEC+产量政策相对稳定且已有收紧的背景下,多头思路延续,且需关注俄油降量若被证实进一步打开上方空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