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业内专家指出,新一轮债务置换规模或将达到6万亿至10万亿元。地方政府可重启发行“置换债券”,或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新增专项债券”,用于缓释地方债务违约风险,助力地方政府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中。
中央积极推进化债工作,以期降低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释放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对于依赖于地方政府投资的行业和企业,将是直接的利好。
2021年,随着地产政策的收紧,土拍市场景气度下滑,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导致拖欠款有所积累,使得建工类企业不仅项目开工受限,且应收账款规模持续增加,流动性状况明显收紧。2024年,发生数起公开市场的建工类企业债券违约。光大证券指出,随着一揽子化债的持续推进,专项债资金用途也有拓宽,化债工作的推进对于消化政府拖欠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建筑板块目前约有24%的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集中在建筑央企、部分地方国企、园林PPP企业,主要原因是市场担心这些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
随着化债工作的持续推进,预计新增化债资金部分将用于偿还政府拖欠的企业工程款,有望改善建筑企业政府类项目回款(政府项目中以基建为主),建筑类企业流动性压力有望得以化解。机构测算,预计约有2.4-4万亿将用于清偿建筑企业应收账款。
具体到企业层面,八大建筑央企的业务相对分散,体量也较大,信用端修复的时间周期较长;而地方建筑企业体量小,部分公司业务集中,欠款方的集中度也较高,部分地方的化债政策,有望为相应的地方建筑国企带来较大的市值弹性。
同时,地方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基建等领域,基建投资的回升,亦有望直接拉动建筑类企业的业务量;建材和建筑装饰行业同样受益于基建投资的增加。
展望后市,光大证券认为,建筑央企、地方国企、园林PPP企业基建业务占比高、政府类应收款规模较大、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期限较长,如果后续化债方案落地,这些企业现金流及资产质量预计将得到改善,促进其PB估值加快修复。
落脚到A股市场,在政策转向与政策加码阶段(宽信用的早期),超额收益往往更加显著,关注低估值的建筑类央企、化债预期较强地区的地方建筑类国企、地方政府应收款占比较大的PPP园林类企业等。根据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相关概念股包括:中国建筑、中国交建、四川路桥、蒙草生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