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50岁,就诊前2天,左耳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阵发性剧痛,尤其以夜间发作较频繁,发作时烦躁不安,疼痛如刀割样,发作后全身乏力,食欲较差,前往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中耳炎",给予抗生素及镇痛药物治疗,但疼痛仍然无缓解,左耳持续性剧痛,于是急忙前往省医院就诊,经过系列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刘女士和家人对这一结果感到很是困惑,不就是耳朵疼吗,怎么就突然心梗了呢?
医生提醒,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细胞死亡的严重心脏疾病。
从传统上来说,人们习惯地认为“心梗”时心绞痛发生的部位一般是在心前区或胸骨后。
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同样是心肌梗死,疼痛部位可有不相同,有的表现为上腹痛,有的表现为头痛、咽痛,也有的表现为腿痛、胳膊痛、耳痛、颈部痛等,很容易被人忽视,若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诊治,极易出现漏诊、误诊。
在中医理论中,耳朵与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都有关联。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有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这意味着耳朵上聚集着许多经脉和穴位,这些经脉和穴位非常敏感,不仅能“听”到外面的声响,也能“听”到身体内的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表明,耳朵的一些特征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肌梗死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01耳朵如果有这4个异常,要小心“心梗”
1耳鸣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容易诱发耳部血管痉挛收缩,导致内耳循环障碍,此时就可能会出现耳鸣的症状。
因为耳部血管相对细小,仅为心脏血管的1/10左右,当耳部血管受影响时,会出现供血不足,进而诱发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有研究发现,约80%的心梗病人在胸痛、胸闷之前,就已出现耳部症状,如单侧耳朵听不清或耳鸣。
2听力下降
当心血管发生堵塞时,还可能导致耳朵突发听力下降。
如果近期一段时间耳朵里总是有嗡嗡作响的声音,而且明显的感觉到了听力下降,则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及时就医。
因为内耳感受器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一旦心脏供血出现了问题,耳部便会作出反应,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听不清声音。
3耳痛
耳痛通常与耳部疾病有关,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心梗的信号。
心梗引起的耳痛可能与神经反射有关,尤其是当心梗影响到心脏的某些特定区域时,这种耳痛往往是锐利的、突发的,且不伴随明显的耳部感染迹象。
4耳垂皱褶
正常的耳垂一般平洁光滑,若耳垂出现一条斜线或皱痕,被称为耳褶征,也是心内科医生所说的"Frank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出现皱纹、褶皱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发现自己的耳朵长出褶皱,可能预示着心脏有危险。
虽然说耳朵上有折痕不一定有心脏病,但如果耳朵上有折痕,出现心脏病的几率会增加。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大型研究指出,存在耳垂褶皱的人群,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无褶皱者高出近30%。
这种皱痕在冠心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其形成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目前认为,耳垂皱褶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等具有相关性。
因此,如果发现耳朵上有折痕,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发生心脏病的机率会增加,建议到医院定期做心脏方面的检查来排除心脏病,尽量减少疾病风险。
02心梗发作,如何急救?
1. 立即停止活动:心梗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千万不要自行搬动患者,以免猝死。
2. 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确保患者周围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有利于患者呼吸和情绪稳定。
3. 紧急联系医疗救援: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医务人员患者的症状和当前状况,以便他们做好救治准备。
4. 药物治疗:对于心绞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遵医嘱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但需注意,如果患者的血压过低或心率过快,则不宜使用。
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遵医嘱给予患者嚼服阿司匹林片,以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5. 给予吸氧:如果条件允许,应给予患者吸氧,以改善心肌供氧状况。
6.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等严重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7. 及时就医:在急救过程中,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血管开通治疗,挽救存活心肌。
03秋冬心梗高发季,如何预防心梗?
每年秋冬季节都是心脏病的高发季,有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梗的发生风险就增加2%。75~84岁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响。
因为寒冷易使血管收缩、痉挛,血压也会随着迅速上升,是诱发卒中、心梗病的直接原因。
另外,由于冬季天气寒冷,人们更倾向于吃高热量的食物,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也是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原因之一。
那么,秋冬季该如何预防心梗呢?
1.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物,尤其护好颈部、手脚、肚脐及关节处等,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最好室内能保持18~25℃,室内常通风。
2.生活规律,戒烟,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并且积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但秋冬季运动时要注意尽量减少早上户外锻炼,尤其是三高人群,因为早上气温较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3.秋冬季不可盲目进补,饮食尽量清淡,可多吃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等,注意限制盐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不要暴饮暴食及酗酒。
4.控制好血脂、血糖,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便秘、腹泻等。
5.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
6.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意规律服药,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定期复查。
来源:有来医生
作者: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