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股屡屡大涨,引发市场关注。
其中,A股四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于昨日齐创历史新高,工商银行更于今日超越中国移动,登顶A股股王宝座!
银行被誉为万业之母,可当下实体经济疲软,房地产崩溃,居民消费降级,银行怎么就迎来了超级大牛市?
分析师的解释一般有几点:
一是银行的估值低,即使创下历史新高,市净率估值依然在历史低位;
二是银行的业绩相对稳定,至今的净利润还在增长;
三是银行股的股息率比较高,买银行股比把钱存在银行要划算的多!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银行股真的能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独善其身吗?
首先,银行股的估值确实比较低,拿刚刚公布二季报的平安银行为例,其市净率只有0.5倍,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对比海外同行,市净率普遍在1倍以上,平安银行的估值依然不算高:
其次,从业绩上看,平安银行二季度净利润为109.47亿,同比增长1.5%,虽然绝对值并不高,但远好于其他行业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局面;
最后,平安银行的股息率高达7%,远好于存款等其他理财产品!
虽然上述逻辑完美解释了银行股大涨,但参考日本,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股跌幅较大,国内的银行股能够给出不一样的答卷吗?
可能会比较难。
首先,中国的银行股无论对比自身历史还是海外同行,估值确实都比较低,但我们也要看到,不同于海外银行,国内的银行大多为国营控股,经营灵活性较差,存在折价是正常的。
其次,银行股的业绩其实已经恶化,拿平安银行来说,虽然净利润仍然在增长,但收入端已经崩了!
根据彭博的数据,平安银行二季度净收益(利息收入、交易账户利润或损失、投资和贷款收益或损失、其他收入或损失、投资利润或损失、佣金与手续费收入,及其他营业收入之和,减去利息支出)为360亿,同比下滑25%:
2024年上半年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为1.96%,创数年来新低:
不良贷款方面,截止二季度末为363.96亿,同比增长3%:
再看零售业务,上半年营收为390.9亿,同比下滑25.7%,净利润为18亿,同比下滑79%:
多项经营数据报警之下,平安银行的利润还能增长,实际是调节的结果。
比如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4.1%,下滑幅度和营收相近,但上半年,平安银行的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只有231.5亿,同比下滑28.5%,由此带来营业利润同比增长0.5%:
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减少的原因是:平安银行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强化不良资产清收力度,同时随着宏观经济回升向好,贷款和非贷款减值整体计提水平下降:
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描述着实让人破防,从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详细数据来看,平安银行上半年发放贷款和垫款计提237.75亿,同比下降了14.1%。
发放贷款和垫款是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两种方式,分别用于贷款和商业交易中的预付款。计提则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和损失,按照会计准则预先估算和记录相应的损失准备金,以便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由此来看,该项指标偏主观,上市公司是存在可调节的可能的。
其次,平安银行上半年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中,信贷承诺预期信用损失大额转回39.77亿,而去年同期为计提60.44亿。
仅此一项会计操作,就给平安银行贡献了上百亿的利润,完美抵消了收入下滑带来的利润损失。
而信贷承诺预期信用损失转回指的是金融机构在会计处理中,针对之前已经计提的信贷承诺预期信用损失进行的调整或减少。具体来说,这个转回的操作是指在预期的信用损失实际低于之前估算的情况时,金融机构可以减少或撤销之前计提的信用损失准备金。
或许今年的情况确实比去年要好一些,信贷承诺预期信用损失转回无可厚非,但从拨备覆盖率来看,今年上半年为264.26%,同比下降13.37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是用于衡量金融机构为潜在贷款损失计提的拨备金额相对于实际不良贷款的覆盖程度,降低意味着金融机构减少了贷款损失拨备,导致拨备费用减少,进而增加净利润。
按理说,宏观经济坏境下行,拨备覆盖率应该提高,平安银行反向操作,释放利润的嫌疑很大。
当然,即使降低了拨备覆盖率,平安银行的水平也处于高位,无需担忧经营风险。
因此,虽然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财务调节,但投资者也很难指责什么,而从分红来看,平安银行实打实提高了不少,尤其是今年,罕见进行了年中分红:
如果其他行业依然艰难,而银行股的利润还能保持明面上的风平浪静,银行股的牛市就很难终结!
打不过,就加入,除了银行,港A两市还有其他好的选择吗? $平安银行(000001)$ $工商银行(01398)$ $中国银行(03988)$ $建设银行(00939)$ $农业银行(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