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下半年旺季开启,在供给端收缩的形势下光伏供需情况或将优于上半年,近期光伏板块开始出现明显反弹,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福斯特等股票月涨幅已经超过了20%。
虽然主要环节的竞争格局仍然激烈,但有一些辅材环节在行业寡头把控下没有再出现激进式扩产,格局还是十分稳定的。如今旺季来临提前囤货的预期已经出现,这些环节的产品价格迎来了恢复平衡的契机。
此前已经讲了很多次,光伏究竟何时走出底部,关系到行业内部的产能过剩调节,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这其中一定会有部分落后企业出清,甚至龙头都有可能撑不下去。
近期召开的高层会议,也多次强调了“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所幸的是,短期来看,现金流就是企业支撑下去的全部,再也无法支撑产能进行大幅扩张。
根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对比2023年同期,无论是扩产项目的数量,还是项目投资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的签约、扩产、开工项目约为102个,总投资仅有上年同期的一半。
投资金额在百亿以上的,去年上半年有46个,今年只有大约18个。N型替代P型在去年已经趋势明确,先进产能被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可知大幅削减的更多是P型产能。
到今年年底,P型市占率或低于10%,彻底沦为小众产品。
许多企业抓着P转N的救命稻草,但无奈价格蔓延得实在太快,主链四个环节价格继去年的暴跌后今年继续下滑,根据GGII,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上半年下跌的平均幅度分别为40%/41%/24%/16%,为了减少库存,多数企业已经大幅下调排产。
现在硅片企业除了中环开工率不足六成,更严重的,聆达、中利近10家光伏上市公司被ST甚至停牌退市,多家光伏企业IPO暂缓或收回。
行业“洗牌”的惨烈只有业内才体会得到。
拿组件来说吧,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榜单上前五名:晶科、晶澳、天合、隆基、通威。晶科凭借TOPCon的优势成功守擂,而“一哥”隆基滑落到了第四名。
另一个对所有组件玩家而言都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是,海外出货风险的增加。
虽然国内上半年需求增量稳定(102.48GW,+30.7%),但受关税政策变动,地缘政治,库存积累等因素影响,Top10的海外出货占比已经由2022年上半年的65%降至今年的44%,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
电池环节的排名变化则更加激烈,上一年排名第三的中润光能这次登上了第一名,作为最早一批吃到TOPCon红利的捷泰已经把产品打到海外市场,这次排名上升到了第二,而连续七年全球出货第一的通威股份则跌至行业第三。
总体看Top5的电池出货量出现下滑,结束了过去数年高速增长的趋势,而且上半年电池片价格在下跌,可想而知其中的竞争有多激烈!
但一些积极信号也是有的,随着欧美贸易壁垒的加深,以及东南亚双反调查的启动,晶科、中环、阳光电源等已经陆续宣布将前往中东投资建厂,中东尤其是沙特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这块肥肉也只有中国光伏企业有实力吃得下。
另外,紧接着三季度旺季到来,产业链价格不但止跌企稳,还出现了小幅上涨的迹象。
根据上海有色网8月5日的报价:
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为36.5元/kg,涨幅2.82%;多晶硅复投料均价为38.5元/kg,涨幅为2.67%;N型多晶硅料均价为40.5元/kg,涨幅为3.85%;颗粒硅33元/kg,涨幅为3.13%;N型颗粒硅均价为36.5元/kg,涨幅为2.82%。
硅片整体成交均价也从6月份最低的1.1元/片调整到1.2元/片,有所回暖。主要原因还是供给侧在收缩,连续几个月环比产量在下降,产品去库存的节奏较快,从而有了短期上升的势头。
尤其是硅料环节,8月初库存已经下降至20万吨出头,比5月份少了10万吨,水平下降到了不足两个月的排产量,然而紧接着的三季度是传统装机旺季,如果产量仅小幅提升,价格反弹持续,板块龙头的业绩有一定量价改善的利好。
辅材也是一样的逻辑,当下游装机需求激增、组件销售旺季来临,组件厂商玻璃囤货预期加强,光伏玻璃供需将存在阶段性紧平衡,导致去库涨价行为。
春节后福莱特就曾出现过一波小反弹,从光伏玻璃价格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3月份到4月份,光伏玻璃平均现货价格分别较三月低点有小幅提升,因为淡季期间玻璃企业的投产意愿缓慢恢复,产能需要时间爬坡,而根据PVinfolink,3月主产业链环比春节淡季又是大超预期的,拉动了光伏玻璃的备货需求。
光伏玻璃位于光伏产业链中游,为组件封装主要耗材,起到保护电池不受水气侵蚀、阻隔氧气防止氧化、耐高低温、良好的绝缘性和耐老化等作用,其强度、透光率等直接决定光伏组件寿命和发电效率,是晶硅光伏组件生产的必备材料。
以前电池板利用单面板吸收光照发电,单片玻璃的厚度达到3.2mm,随着晶硅太阳能技术发展,背阳面亦可以发生“光伏效应”从而产生电流,使用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进行封装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通常被称为“双玻组件”,双玻组件盖板、背板的厚度减小,均为2mm。
目前,在组件轻量化和效率要求下,组件玻璃会以双玻、薄片化的趋势发展。
据OFweek产业研究院测算,2022年光伏玻璃在光伏组件成本占比约7%,在辅材中其成本仅次于铝边框及EVA光伏胶膜。考虑近年双玻组件渗透率持续提升、硅料成本下行,预计当前光伏玻璃占组件比重或更高。
同一般玻璃生产一样,光伏玻璃也是典型重资产行业,一般一条日熔量1200吨/日的窑炉投资额大约10亿元左右,建设周期1.5年左右,建成投产后6个月达产。但生产成本要比普通玻璃更高,主要在于为了增加透光率,生产线上多了一项AR踱膜工艺。
而生产具有连续不间断的特点,一旦随便停下来要重新开火的成本很高,产线一般要经过8-10年才会进入冷却维护,起到一定的产能调节作用,于是新点火的产能就是衡量该行业最稳定的核心供给。
光伏玻璃的价格,由下游组件装机需求,投产节奏和库存水平来共同决定,有季节性趋势。当下游装机需求激增、组件销售旺季来临,组件厂商玻璃囤货预期加强,导致去库涨价行为;而当需求进入淡季而玻璃产能无法关停,将导致库存回升、价格回落。
不同于其他环节,光伏玻璃行业的供给受到政策周期的影响颇大,导致如今产能增长放缓的趋势较之其他环节更加明显。
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将光伏压延玻璃列入到产能置换政策。但21年的修订取消了需要置换的要求,但必须经过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的听证会,并建立产能风险预警机制,实际上对于扩产条件有所放松,开启了三年产能扩张期,进一步造成供需失衡。
2020年底到2021年初,由于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大,光伏玻璃价格出现了一段小高峰。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2020-2023年底国内光伏玻璃在产产能分别为2.95、4.13、7.59、9.95万吨/日,四年产能翻了三倍多。
大量的产能规划预示了过剩风险,于是政策又开始收紧。
自2023年听证会趋严以来,光伏玻璃行业的投产进度整体有一定程度的延后。
去年5月,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的有关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产能风险机制,已经在建、有实质性工作量的项目要求在冷修期前补充产能置换手续,而没有实质性工作量的项目需要开展风险预警意见,且意见要由工信部和发改委最终下达,进一步增加了项目投产时间的不确定性。
同时,今年6月已经在2021年修订的基础上删除了“不需要产能置换”的表示,这也说明,行业扩产要进一步边际收紧了。
效果如何呢?
从上报听证会的项目来看,从2021年到2023年,实际投产产能仅占计划产能的93%、54%、15%,完成率逐年大幅下滑。截至目前,要求开展风险预警的项目中已投产产能约为3.48万吨/日,占比为41%,其中规划产线较少、生产规模小的二三线企业及新进入者通过率远低于头部玩家。
截至8月初,信义光能、福莱特在产产能分别为2.32、2.14万吨/日,合计占光伏玻璃行业在产产能(含海外产能)的38%,其他各公司市占率均不到10%。
以龙头福莱特为例,原计划2023年投产的福莱特凤阳四期实际点火时间为2024年3月底,从已经投产的情况来看,项目点火时间推迟的现象较为普遍。况且二三线企业生产成本相对龙头企业存在劣势,新增产能实力有限,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管理能力,是非常大的挑战。
未来,行业强者愈强的现象将变得更加显著。
根据机构,今年国内全年新增产能约2万吨/日左右,年底总产能规模达到12.0万吨/日以上,同比增长超20%,2024-2025年光伏玻璃市场需求分别为3326万吨、3953万吨,对应名义产能需求量分别为10.1万吨/天,12.0吨/天。因此,过剩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主要原因还是产能释放的节奏控制住了。
作为光伏玻璃的领导者,2024年信义光能计划新增6条产线,2024年福菜特计划新增8条产线。
随着光伏玻璃窑炉尺寸逐步扩大,单线投资金额快速提升,根据福菜特扩产规划和公司公告,预计600td、1200t/d、1600t/d窑炉的初始投资额分别为4亿元、8.8亿元、10.4亿元,在大尺寸窑炉扩张的趋势之下,光伏玻璃环节资金、技术壁垒进一步提升。
龙头相对于二三线企业的优势还体现在成本控制方面。
光伏玻璃消耗的直接材料占成本比重约40%左右,能源成本占比35-40%。其中,纯碱和天然气又分别各占27%,10%,过去企业毛利率曾随着二者价格变化而产生波动。现在纯碱受房地产下行的影响相对过剩,而天然气价格也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缓解而趋于平稳,短期盈利有从成本端改善的希望。
大窑炉相对小窑炉不仅单吨投资额更低,而且大窑炉内部燃料和稳定更加稳定,需要的原材料和能耗更少。福莱特从2017年就开始投资千吨级的窑炉,巩固成本优势,从毛利率的差异来看,对二三线企业的领先优势保持在10个点以上,随着规模逐渐上升至1600t/d以上,成本差异有望继续拉开。
从规划产能来看,结合听证会公告,福莱特2024年以后投产的项目规模达到了4.56万吨/日,包括了海外的3200吨/日,储备项目规模在业内是最多的,如果全部落地,跟目前的龙一信义光能又能拉开差距。
4月份以来,光伏玻璃库存随日熔量过快增加持续累库,东南亚组件受到双反调查导致下游需求锐减,这些都反映了价格压力。6月政策最新意见已经表示产能将趋向严格管理。光伏玻璃企业在4月份之后的回调,大致反映了上半年的负面因素,重新回到2月份的低点。如果没有更大的利空,这个位置的估值已经具备性价比。
当然,我们不宜过分的乐观。虽然即使过去两年是下行阶段,也会有一个适当的价格回暖,但毕竟行业过剩产能仍未完全出清,价格阶段性反弹只能看一个季度,还谈不上反转。
而言之,这轮光伏的供给侧改革,龙头市占率提高是长线故事。对于竞争格局稳定,技术颠覆概率低,且供给释放更加谨慎的光伏玻璃环节,行业龙头借助这波下行期提高市占率,有望较早地走出行业低效竞争,重拾增长。(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