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乡下人的悲歌》

2024-07-22 21:10:57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5 4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最现实的矛盾

与共和党建制派拉扯了4年后,特朗普团队意识到,需要回到最初的民粹运动中去。

7月16日,年仅39岁的詹姆斯·戴维·万斯正式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大概率将随特朗普入主白宫。

各方运作下,他的著作《乡下人的悲歌》,也迎来第二春、再度刷屏全球。

通过这本书,金融精英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那群被舆论忽略的“乡巴佬”、“白色垃圾”,究竟为什么如此坚定把特朗普抬进了白宫。

……

作为看客,我们不能只是看热闹。

还必须认识到,正在悲歌的,绝不止是美国“乡下人”。

尽管是迥异的两个国度,但万斯笔下的“乡下人”,他们身上顽强的劣性、充满悲剧的命运以及对命运的反抗,被时代裹挟以及向时代发出的呐喊……

都让人感到似曾相识。

01

水往低处流

18世纪中叶,英国本土已经高度工业化,人均收入飙升的同时、人力成本也冠绝全球。

资本开始寻找合适的接盘侠,历史上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始了。

当时,有能承接产业链的地方,只有长期作为英国商品倾销地、有一定工业底子的北美大陆。

极度渴望财富的美利坚,抓住了机遇,大量配套产业被打包输送到这里。

美国制造业开始崛起。

但是,正如英国把商品倾销到印度和北美一样,彼时的美国也必须找到一个海外倾销地。

这个市场最好盛产金银、有足够多人口和通商港口,且武力弱小。

闭关锁国的日本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1853年,四艘燃着浓烟的美国军舰抵达江户,用枪炮威胁幕府:开港、自由贸易。

次年,幕府签订《神奈川条约》,荷、俄、英、法相继援例订约。

然而,当时的日本,除了生鱼片和海参,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对外出口。

所谓自由贸易的结果,就只是本国单方面的白银外流,来自工业国的低成本商品,毫无压力占据了日本市场。

农民、手工业者大量失业。

不过,危机往往也伴随着机遇。被倾销的同时,日本也深刻体会到了工业国的强大。

1868年,随着幕府权威丧失,各藩武士发起尊王攘夷运动,傀儡天皇恢复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实行“明治维新”。

从1887年首先引入蒸汽机的富冈制丝厂开始,越来越多破产家庭的平民少女涌入工厂,操作机器昼夜不停工作——重演百年前英国的故事。

没有少女永远18岁,但永远有18岁的少女。

每隔几年,当老一批女工回归家庭,总有新一批年轻女工进厂。

燃烧了人口红利后,日本自然而然拥有了工业底子,从纺织业突破到钢铁、机电和现代军工业,产业结构一步步螺旋上升。

到20世纪初,来自日本的廉价商品,甚至开始反过来抢夺欧美国家的市场份额。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遭遇一个世纪前英国同样的问题。

本土高度工业化后,人力和资源价格暴涨,资本家们只能学习前辈的做法,找一个有工业基础且成本更低的地方,把制造业转移过去。

政治考量是一方面,战后重建日本,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产业链转移,就这样发生了。

在美国开始去工业化的同时,日本市场则疯狂吃下重工业技术。

凭借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强的组织性,规模化生产出大量更便宜的工业商品,迅速成为屈指可数的制造业大国。

以最具说服力的汽车工业为例。

1955年,日本汽车工业体量几乎为0;1961年,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五;1966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三;1968年,超过西德,成为世界第二;198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量突破1000万辆,全球占比超过30%。

日本达到了高潮。

而高潮之后,往往是一阵乏力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轻柔的布料,毕竟无法与电气时代的钢铁怪兽媲美。

从70年代,日本制造业就触达了与英、美同样的瓶颈。

日本企业有样学样,将代工业让给亚洲四小龙,开始第三次产业链。

再后来的剧本,大家都很熟悉了。

情节与过去3次产业转移大同小异,只不过主角换了人。

四小龙工业化后,只能把产业链转移至曾经的倾销地、已经初步工业化的中国大陆。

中国市场虽然足够大、承接的时间足够久,但终究逃不过规律,产能过剩越来越明显、人力成本不再有绝对优势。

资本用脚投票,产业链不可避免往性价比更高的东南亚转移。

这是一条逻辑清晰的宏观叙事法则,也是必须尊重的历史规律。

但在宏观之下,一次次产业链转移背后……

无数个人的鲜活故事,却少有人关注。

02

人难往高处走

自承接英国的纺织业后,尤其在电气革命诞生后,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各行各业极其缺人。

蓝领阶级的收入越来越高,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小。

这个时期,一个普通工人收入足以让一家人过上体面生活。

在全民步入中产阶级的背景下,60年代的美国,贫富差距达到历史最低值。

那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向上的时期,是精神面貌的最顶点,载人航天技术、信息科技、军工业……全部爆发式跃进。

比如,1968年问世的电影《太空漫游2001》,昨天刚刚重温了一遍,依然觉得非常震撼。

也正因如此,美国人至今都在怀念那个时期,这一点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

今时早已不同往日。

2016年,万斯出版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真实讲述了美国社会、地区和工人阶层衰落,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

他们的祖辈移民来追寻“美国梦”,而美国也没有让他们失望:随着工业化,移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顺理成章跃升为中产阶级。

但是,他们骨子里仍然是“乡下人”,没有文化,也不注重子女教育。

随着制造业不断往亚洲转移,房地产和金融业成为主流,国内就业岗位逐渐减少。

受限于教育水平,移民们的后代,很多都找不到工作,从而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恶性循环——身上世袭的贫穷越来越沉重。

甚至,有工作的穷人,发现自己努力工作,还不如领救济金躺平快活!这谁还愿意努力?

由此,在铁锈带的穷人圈子里,酗酒和吸大麻成了日常,精神极度空虚。

作为产业转移的下一级。

在美国民间发生,同样适用于日本,而且更为极端。

制造业外移的同时,日本还遭遇了泡沫破裂时期,也就是“失去的二十年”。

追求进入“一流大学”、再进入“一流公司”的人生信条化为泡影,整整两代人陷入发自内心的无力感,出现集体消沉。

消极情绪攀升,造成全民性社交障碍,甚至邪教盛行。

最著名的,当属1995年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主导的毒气沙林事件,共造成13人死亡、近千人失明、6300人受伤。

这起事件深刻影响与撼动了日本社会各界。

与美国放开毒品口子大同小异,为了让普通人的情绪有个宣泄口,1999年,日本政府对《风营法》做出修改,不得不与曾经“有害社会善良风气”的动漫与色情产业妥协:

修改1,所有门店必须报备;修改2,将无店铺型的“上门服务”纳入许可范围,且可以24小时营业。

等于是变相将那啥合法化。

1999-2020年,日本无店铺型的风俗店一跃达到19000余家,与遍布日本的seven 11便利店数持平。从业人员超30万,年产5万亿日元,与其年度国防预算相当。

日本之后,韩国的剧本与之基本相似,同样是风俗业爆发、邪教屡禁不止。

再之后,如今已经处于实体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中国,也曾不可避免有一小部分人成为“悲歌的乡下人”。

比如基建的主力军,农民工群体。

根据《第一代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报告》的调查,有76.1%农民工选择“60岁不休息”,60.7%选择“干到干不动为止”。

为什么?因为有15.2%的人没有存下一分钱,55.2%的存款在5万元以下。

这里就能看出一把巨型镰刀。

一个很明显的对比。

1995年跑广东的农民工,就基本能月赚500元了;而北京94年平均房价是4000多一平。

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到2007年才突破1000元。

虽然这12年间,几乎没有出台什么劳动保障和社保,但这段时间是“打工黄金期”:农民工每个月还能往老家寄钱,基本熬两年都能回村盖个小两层。

而现在那些没技能、没学历、没家底的流水线小伙,一个月五千块,基本不可能攒下钱。

很明显,随着制造业对财富增长的贡献越来越低,勤劳致富的古老教条也越来越不切实际。

可以粗暴认为:越往底层,收入增长的幅度越跑不过货币购买力贬值的水平。

基层普工务工的“性价比”越来越差,实际的收入甚至还不如父辈。

但是,性价比再低,也不能不干。

03

尾声

不要觉得是危言耸听,中国确实已经出现“乡下人的悲歌”迹象。

更现实的问题是,从英国到美国到日本再到四小龙,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都已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足够高,社会福利也更好。

而中国人口实在是太多,即便到了瓶颈节点,大多数人并不算富裕。

这也是中国“乡下人”与美日“乡下人”最大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突破阶层可能越来越难。

以教育为例。美国蓝领是父母本身就不重视教育,而我们这边可能是被动的。

比如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栖霞市,下面是当地财政局官网的公开数据。

今年1-5月,公共财政收入下降了37.9%。其中税收收入下降36.2%,非税收入下降39.6%。

没钱了怎么办?无非开源节流。

开源需要魄力、手段、产业,无疑很难;节流就简单了。

当地的办法是:大幅削减公共预算。比如教育补贴,降了20.3%。

教育支出降低,意味着当地底层学子能享受到的公共教育资源减少,小镇做题家可能越来越难卷出头。

更魔幻的是,栖霞市的人均GDP高达14万元,全国平均人均GDP不足9万元,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均GDP更是只有5万多元。

一个富县都这样了,其它绝大部分地区的现状……

第二,传统家庭模式,迅速崩溃。

如果是“低房价+低福利”,传统家庭模式也能扛,因为父母替子女组建家庭的成本低;但“高房价+低福利”就割干净了。

过去,基层务工者燃烧中青年为子女,是因为有奔头,加上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

理论上,子女辈应该接着掏空自己,为更下一代。

但现在基层人员在城市的务工成本却远比父辈高,很难为下一代积累财富。导致不论出于主观还是客观,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都没以前那么强烈了。(全文完)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