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保险板块在港股大市向好之际迎来了强势反弹。
5月10日,整个港股保险板块大涨4.4%,其中,中国平安H股更是大涨近6%,A股盘中亦一度涨近2%。
留意到自4月15日以来,不论是港股还是A股整个保险板块都呈现出明显的拐点行情,在17个交易日内更是出现满屏阳线,鲜有收跌情况发生。
统计来看,中国平安A股在此期间大涨了14%,H股更是大涨了35%,表现相当强势。
(中国平安H股,来源:富途行情)
(中国平安A股,来源:富途行情)
不论是政策还是险企基本面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效应均为此次保险板块的走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而其中表现不俗的中国平安,可以说,在行业贝塔行情下,也持续收获自身的阿尔法,走出了颇为亮眼的行情。
接下来不妨具体来分析。
1· 政策侧:迎多重利好催化
政策层面的利好是推动近期保险股走强的重要催化剂所在。
具体而言,如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变动不容忽视。
首先,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中,《通知》最重要的一点是取消了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明确商业银行代理互联网保险业务、电话销售保险业务和其他保险业务,各级分支行及网点均不限制合作保险公司数量。
在此之前,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合作。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可以不受3家保险公司数量限制。
此外,《通知》也明确了双方合作层级和银行代理业务佣金标准。
对此,招商非银观点认为,政策利好有望为行业各方创造“多赢”局面。对保险公司而言,充分竞争的市场要求其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头部公司凭借服务、品牌和客户经营等资源优势,预计将在高客经营中占据领先地位,银保渠道价值贡献有望持续提升;中小公司通过签约更多银行网点,有望触达更多客户,缓解经营压力。而不必再开设三、四级分支机构也能同银行网点进行合作,也有利于保险行业降本增效运营。
可以看到,此次《通知》也再次重申了“报行合一”的要求,而这一政策的深化以及对头部险企业绩的提振也是近期上市险企资本市场走强的关键催化剂所在。近日,国泰君安发布的研报也提到,监管再次强调渠道费率“报行合一”要求,在同等费率环境下头部公司的产品得益于附加服务体系等更具备竞争优势,预计银行与头部险企的合作意愿将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自去年8月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发布相关规范政策,推动“报行合一”全面落地。在“报行合一”的持续引导和规范下,银保渠道的手续费率水平迎来显著降低,持续推动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提升。
2024年一季度,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市场相关观点认为,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也与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大型险企持续加码布局银保渠道分不开。
此外,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这为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平安为代表的在健康、养老领域深耕布局的险企也将有望持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平安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平安联席CEO郭晓涛表示要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建立中国特色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平安未来要做“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港股市场方面,近期市场传出内地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税。这一消息也对港股市场的“高股息”概念股形成了直接刺激,保险股作为高股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强力催化。对此,中泰国际指出,若H股及红筹股的红利税能够减免,可增加内资投资港股的实际股息回报率,叠加港股更低的相对估值,必然吸引更多长线的内资流入港股市场。中金则认为,若港股通红利税减免得以落实,有望进一步提振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尤其是高分红相关板块的投资热情,短期提振情绪,长期也有助于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于在这一领域有着直接或间接投资的保险行业也带来了正向预期。近期全面放开限购迎来加速,地产板块持续走强,市场风险出清背景下,险资作为房地产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持续受益行业风向的变化,带来市场预期的转向。
2· 公司侧:基本面向好,短期确定性与长期成长性兼具
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险企价值指标的普遍优化提升,也是支撑保险股估值进一步修复的关键。而聚焦到公司层面,平安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热情,显然也离不开本身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在笔者看来,短期业绩的确定性和长期生态潜力带来的成长预期是当下市场支撑公司价值提振的核心着眼点所在。
首先,不论是此前的年报还是一季报,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展现出了良好的恢复势头。
其中,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项核心业务的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一季度实现了扭亏,这也符合此前多数机构对平安利润修复的一致预期。
从业务结构来看,寿险及健康险仍为平安的重中之重。2023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310.8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6.2%。这一高速增长态势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2024年Q1,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0.7%。
核心指标持续高增长,是平安近年来在渠道、产品方面深度改革成果的具象化。
代理人渠道改革的成效尤为凸显。今年一季度,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大幅增加了优秀人才的占比,进而带动了产能的持续增长,2024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4%,新业务价值率达到22.8%,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产品方面同样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增量,“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及“保险+居家养老”三大产品服务线形成了平安的差异化优势。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000万客户,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臻颐年”已在深圳、上海、杭州、佛山等地落子。
可以说,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直接推动了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为公司短期内的业绩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从长远视角来看,归根到底,平安能够做到上述这一切的源头还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贯彻落实,这不仅为公司在多个维度上构筑了竞争优势,也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平安依托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了“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成为获客、粘客能力长期走高的关键。自2019年末至今,平安客户数增长了17.9%,客均合同数增长了10.1%。
另一方面,平安建立起了庞大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打通支付、服务、医疗等多个节点,并覆盖了从预防、慢病管理、疾病治疗到愈后管理全流程,不仅能实现独立的商业价值,也能对综合金融业务实现赋能。
截至2024年3月末,在平安近2.34亿的个人客户中就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5.76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
总的来看,业绩数据的持续向好增强了平安的短期确定性,双轮驱动战略则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长期成长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平安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预示着公司在未来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 市场侧:持仓底+估值底,牛市预期下的新机遇
资本市场的热情重燃,当然也离不开资金面的环境改善。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2248.55亿港元。截至5月10日,南向资金连续13周净买入,其中五周的单周净买入规模超200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一假期期间,南向资金缺席的情况下,港股市场上涨趋势依然得以延续,说明资金面的修复力量并不单一。中金公司研报更是直接指出,港股此轮反弹更多受外资支撑。
这背后既有国际资本在亚太市场内部配置调整带来的短期催化,更重要的还是国内基本面预期的向好,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在乐观情景假设下,A股市场估值提升有20%至40%的潜力。瑞银在策略报告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将中国评级上调至“超配”。
外资往往会优先配置以保险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事实上自四月下旬以来保险板块的持续走强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此外,过去几年由于资产负债两端的共同压制,内地公募基金不断压降对保险股的配置比例。近期今年一季度,公募对保险股的持仓占比仅0.15%,为近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标配1.55%。但其中不少核心限制因素已经有了边际改善的信号出现,有望形成保险板块的“持仓底”。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未来超长特别国债的推出,“资产荒”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带动长期利率企稳回升,进而缓解当前险企利差损风险。此外,招商证券还指出,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带动A股重回上行趋势,强贝塔属性的保险股具备较强的上涨弹性。
由此来看,不论是港股、还是A股,保险板块在估值底和配置底的背景下,受益整个大市环境的走强预期,以及资金的加码,有望持续收获新机遇。尤其是考虑到基本面的修复趋势和高股息特征,保险股成为当下市场看好的极具性价比优势的优质板块。在此背景下,优质头部险企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在市场得到强化。
4· 结语
总的来看,近期政策面的多重利好、基本面的修复以及资金面的改善为保险股的走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展望后市,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险企基本面向好趋势不断兑现,整个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行情演绎还将有望持续。
此外,特别关注到港股市场,技术性牛市的出现,市场对红利股的追捧也正成为主线,保险板块的高股息有望强化市场的正反馈。近日,方正证券研报则特别点名中国平安,指公司高度重视股息和分红水平,预计24 年股息继续提升。截至5月7日 收盘,公司A 股/H 股2023 年股息率分别为5.7%/6.7%2,方正证券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