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继续强势,道指四连涨至近四周新高,标普和纳指三连涨至逾三周新高,日股、韩股今日均涨超1%,A股却缩量震荡,港股小幅回调,恒生指数跌0.53%,终结10连涨。
中国资产还能继续强势吗?
1
摩根大通:中国股票还能涨!
在美国、欧元区、英国4月的劳动数据公布后,摩根大通在“本周想法”的栏目中指出:尽管劳动力市场紧张,但通货膨胀率仍继续呈下降趋势,遂认为三国央行都应该能够在年底前降息。
在美国低于预期的4月非农数据公布后,叠加6月开始放缓缩表速度,支撑美股走强的逻辑重新恢复,笔者开始有点担心这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避险资金布局海外资产的逻辑。但昨日北向资金继续爆买A股近百亿,似乎无需担忧。
摩根大通也认为尽管4月份的就业报告继续显示美国经济健康,但投资者应该研究目前不那么活跃,但成本低得多的海外市场存在的机会。
至于海外市场机会的具体方向上,摩根大通更是旗帜鲜明,Wendy Liu分析师团队在上周的研究报告中喊话:
5月大举加仓中国股票,然后耐心等待中国经济加速复苏。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摩根大通认为中国处于复苏的早期阶段,且政策和市场动态显示出积极迹象,预计中国下一个扩张周期高峰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到来。
摩根大通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在2024年年底分别将上升至66和3900,意味着后者还有6.59%的升值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的分析师Wendy Liu在4月30日的电视报道中提及,从2023年的收益表现来看,看好A股的三个非必需消费行业:通信、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
2
合成生物爆了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在科网股一马当先领涨的光环下,创新药板块的表现也不遑多让,从4月22日就开始有一波拉升。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一方面,医药行业本身就是外资偏爱的对象,另一方面近期关于合成生物产业的催化剂不断增加,在医药行业本身跌幅就已经够大的基础上,无异于干柴遇上烈火。
今日,A股的合成生物板块热度不减,富士莱20cm涨停。
5月4日的报道指出,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从每公斤几万元降到每公斤几百元。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机构普遍看好合成生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未来仍有望迎来政策催化。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透露,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
资金也在借道ETF流入医药板块,多只医疗主题ETF位居4月ETF份额增幅榜top25。
华宝基金医疗ETF、博时基金恒生医疗ETF、易方达基金医药ETF、华夏基金恒生医药ETF的份额在4月分别增加20.92亿份、15.38亿份、7.82亿份和6.9亿份。
从全部ETF的4月的申赎情况来看,宽基ETF仍是吸金主力,上个月净流入168亿元,主题型ETF则有12.75亿元流入。
从ETF的申赎情况来看。宽基ETF的份额在4月增加81.43亿份,主题ETF同期增加51.33亿份。
3
公募降薪事件最新进展
坊间讨论得轰轰烈烈公募基金降薪一事又有最新进展了。
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上报薪酬方案,且有公司获得批准,也有未获得批准的。目前上报的薪酬方案上限同比折扣较大,尤其是银行系公募降幅明显,远低于此前传闻。
此前传闻中的基金公司的薪酬上限从15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300万,一步步退后到如今的最低120万元。
对于某银行系公募的限薪方案封顶年薪为120万的传闻,今日最新报道援引该公募公司人士表示称:“完全没听说”。
当社会从大干快进的基建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次分配的重要性会相应提升。
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长期未有改观的现状下,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被诟病已久。监管层近年也对公募行业的薪酬制度作出指引。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将合规风控水平、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2022年6月,中基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明确了基金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总的来说,公募基金降薪的现象需要从行业发展、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对基金公司来说,在降薪大潮下,公募基金管理人赖以生存的管理费收入在2023年大幅减少,基金公司经营收入、净利润也普遍下滑,进一步加快了降薪的步伐,甚至面临裁员压力。对于员工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但公募基金作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角色,这也是必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