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如火如荼,随着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的加入,这场竞赛明显提速。最新进展显示,Optimus已在一家工厂部署数台机器人进行测试,行走速度较去年底提高30%,达到每秒0.6米。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透露,今年晚些时候,Optimus将更新配备22个自由度的新手臂。当前,全球多家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OpenAI联合Figure推出通用型机器人Figure 01,英伟达公布人形机器人项目GR00T,波士顿动力发布Atlas机器人电动版,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优势明显
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角逐中,中国有望异军突起。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在供应链、量产能力以及场景落地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傅利叶智能创始人、CEO顾捷指出,人形机器人在养老康复、工业巡检等场景中应用前景广阔,而中国正是在这些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此外,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数据回流优势,也将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形机器人行业待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尽管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无限,但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表示,具身智能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一步。然而,要达到AG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大型语料库,进行千亿甚至万亿参数规模的模型训练。通过先构建特定领域的模型,然后逐步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
中信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需要同时解决移动能力和操作能力两大难题。在移动能力方面,预计未来2到3年将取得重大突破。然而,要实现稳定性和大规模生产,还需要额外2到3年的时间。竞争的关键在于控制成本和提高生产能力。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初期可以针对特定场景开发专用机器人。随着数据和场景的积累,可以逐步过渡到开发通用型机器人。
在操作能力方面,具身智能的发展路径与当前大型模型公司存在差异。由于机器人领域的数据非常有限,很难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来实现突破。因此,在商业化过程中,如何高效地收集高质量的数据,将成为决定公司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整体来看,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有望凭借其在供应链、量产能力、场景落地等方面的优势抢占市场。但同时也要看到,人形机器人行业要真正成熟并大规模商用,还需在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制造、服务、康养等领域大显身手,成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