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4月24日消息 国债期货午后跌幅扩大,30年期主力合约跌1.00%,现报107.29元;10年期主力合约跌0.30%,现报104.55元;5年期主力合约跌0.15%,2年期主力合约跌0.05%。
值得注意的是,23日晚间央行二级市场买卖国债一事传来最近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对于此番央行下场买卖国债,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在文章中指出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央行买断式购入国债的案例并不多。这种情况除了1999年之外,曾在2007年、2017年及2022年发生过,这三年央行购入的国债均与2007年首发的特别国债息息相关。2007年央行购入的是为了提高外汇资产运营收益而首发的特别国债,2017、2022年购入的均是2007年特别国债部分到期后的续发国债。截至2024年2月,央行持有约1.52万亿元国债,其中约1.35万亿元属于2007年为购买外汇注资中投而发行的特别国债,如果剔除这部分特别国债,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仅1749亿元。相对30.2万亿元的国债存量规模,央行持有的国债(包括特别国债)占国债存量的比重仅5.1%。
近段时间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5%以下。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底层逻辑是市场上“安全资产”的缺失,随着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资产荒”的情况会有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出现回升。该负责人还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