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87.09亿元,同比下降3.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09亿元,同比下降4.3%。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恢复增长,三项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98.16亿元,同比增长0.3%。
不难看到,随着宏观基本面的向好以及公司持续深耕经营,平安正逐步兑现业绩和价值增长。受益于此,4月24日,平安的A股股价涨近2%、H股股价涨幅接近3%。
深层次挖掘这份一季报来看,平安呈现的业绩亮点颇多,其中公司近期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的调整更是备受外界关注。
那么,这背后又意味着什么?不妨就此进一步探讨。
1·经营稳健,核心主业营运利润重回正增长通道
2024年一季度,平安实现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2644.22亿元,同比增长1.6%。
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五家上市险企共计实现保费收入10664.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96%,低于平安的保费增速。具体来看,五家上市险企保费增速“三升两降”,平安的保费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中国人寿。
整体来看,这份成绩超出了市场预期,体现出了平安作为龙头险企的稳健底色。
更重要的是,核心主业的营运利润有了明显改善。一季度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项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实现了正向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管理层曾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营运利润的下跌是一次性的因素影响”,一季度营运利润回到正增长通道,初步验证了这一判断。
具体到业务层面,寿险作为平安的核心,此次亦有亮眼表现。
2024年第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0.7%。作为寿险业务最核心的指标之一,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延续了2023年的高增长趋势,也为今年全年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平安过去几年对渠道、产品的深度改革。
代理人渠道上的改革成效最为显著。一季度末公司代理人数量为33.3万,较年初下降了4个百分点,整体规模趋于平稳。
更重要的是,高素质、高学历、高专业度的精英代理人占比不断提升,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带动了整个代理人渠道经营质量持续优化,2024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4%,新业务价值率达到22.8%,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产品方面的持续创新也是平安获得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针对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平安打造了"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及"保险+居家养老"三大产品服务线,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医疗健康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000万客户;居家养老方面,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端养老方面,平安旗下的高端养老品牌“臻颐年”已在深圳、上海、杭州、佛山等地落子。
2·如何理解平安打造‘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
在此前平安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时,公司的战略措辞就发生了变化,由“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调整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尽管看似只有两个字的微小调整,这背后却富有深意。
从此次一季报来看,平安更是花费了一大章节的篇幅介绍了平安以医疗养老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而根据管理层此前在年度业绩会上的介绍,“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是平安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通过科技赋能及组织协调,协同效应进一步展现,驱动中国平安的价值不断提升。
众所周知,富国银行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拥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涵盖零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富国银行的业务模式实际上与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注重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实现业务线、产品线的紧密联动,以此创造交叉销售机会,不断提升客户粘性,挖掘客群潜力。
在一季报中围绕综合金融业务平安就提到,其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品牌,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数据层面来看,平安的客户潜力和协同效应也正不断释放。截至2024年3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34亿,较年初增长1.0%;客均合同数达2.94个。而自2019年末至今,平安在客户数增长了17.9%的同时,客均合同数增长了10.1%。
同样的,联合健康作为全球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一度成为国内无论是保险还是医疗相关公司竞相对标模仿的对象。从其业务模式来看,核心是通过“保险+医疗健康服务”的模式,聚合支付、服务、医疗等多个链条,跑通从预防、慢病管理、治疗到支付、愈后的全流程,全面整合医疗生态资源,赋能保险业务协同。平安打造的医疗养老生态圈如今也正是不断与其综合金融业务协同,持续打开价值增长点。
对此一季报中也特别提到,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既创造了独立的直接价值,也创造了巨大的间接价值,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赋能金融主业。
数据层面来看,截至2024年3月末,在平安近2.34亿的个人客户中就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5.76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
从用户视角而言,平安的这一布局实际上也契合了“棘轮效应”。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旦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往往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好比现在习惯了扫码支付的人们,再用回现金支付往往会觉得不方便,习惯了一站式的服务体验,再变回单独为各个业务“跑断腿”也会比变得暴躁无比。
如今,在平安完整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的支撑下,这一效应的释放也将带来用户粘性和用户价值潜力的成倍增长,随着后续战略持续深化,在业务层面和用户层面形成的正反馈还将变得更为强烈,为平安带来更大的价值增长机遇。
3·保险板块后市机遇解析,静待平安价值重估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在资产负债两端修复预期持续升高的背景下,保险行业的性价比逐渐显现。
首先是资产端。
近年来,监管层对于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的决心愈发凸显,尤其是近期推出的“新国九条”强化了投资者对于未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参照过往两次“国九条”发布后A股市场走势,不少投资者对于后续市场走出慢牛的预期也随之升高。
在此背景下,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基础得以巩固,同时市场环境改善、氛围转暖也会直接作用在险企的投资回报上,有利于保险公司的资产端修复。
再者是负债端。
短期来看,虽然经历了预定利率从3.5%切换到3%,但在银行存款利率降至2.75%、十年期国债利率低至2.24%的背景下,保险公司能够提供3%收益的保本保息产品仍具有十足的吸引力。
此外,对于平安而言,其分红险的保证利率虽然只有2.5%,但过去10年平安的结算利率都在4%以上,竞争力不言自明。
长期来看,我国保险业发展空间仍十分宽广。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我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差距,甚至还没有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作用下,保险渗透率的提升有必要加速。
但在这一过程中,保险行业的分化也会同步上演,只有真正打出差异化优势的险企才能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收获大部分市场红利,通过“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生态圈”双轮驱动战略构筑起高耸护城河的平安必然是其中之一。同时基于这一模式下,公司也具备了价值重估的可能。
此外,业绩上的持续增长也为平安的投资者带来了稳定可预期的分红,这在当下资本市场高波动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
2023年平安的全年股息为每股现金2.43元,同比增长0.4%,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为37.3%,分红金额实现连续12年增长。同时,根据此前发布的股东回报规划公告,若未来三年内的年度可分配利润为正值,每年的分红金额将为上年度经审计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20%-50%。
4·结语
总的来看,平安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对外透露的战略布局信号更是清晰。相较于富国银行和联合健康的模式,平安的资源掌控力、战略纵深力、科技领导力实际上将让其具备超越性。当前,通过持续推进寿险改革、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平安在不断优化业务结构的同时,也为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季报公布后,平安也获得了包括中金、东吴等一众机构的看好,多数机构中研报中表示,公司业绩超预期。
其中,招商非银研报观点指,在储蓄险供需两旺背景下,2024年平安寿险业务如期实现开门“红”,产险业务稳健发展趋势向好;资产端OCI股票占比较高,不仅能够提供持续分红现金流,而且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强。展望全年,负债端高景气无忧,资产端边际改善有望带来利润和股价的显著回升。
东吴证券观点则表示,一季报,平安业绩和价值增长略超预期,主要得益于精耕细作下综合负债成本控制得当。公司新业务价值(NBV)高基数下继续恢复性增长,寿险归母营运利润(OPAT)同比提升。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中金公司研报重申推荐评级,其预计2Q24起投资端基数降低,近未来负债端可能进一步下调定价利率,平安当期利润和后续趋势有望进一步转好;此外,建议关注资管板块后续情况,若公司后续报告期减值压力继续改善,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估值修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