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联储加息100基点的可能性及对我国钢市的影响

2022-07-15 16:20:10
小小新新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5 0收藏举报
— 分享 —

事件:7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同比9.1%,增幅创1981年以来最高,远超市场预期,且从环比增速来看,6月其CPI环比增速录得1.3%,创2005年来最高纪录。此外,6月美国核心CPI同比5.9%,预期5.7%,亦明显超出市场预期。数据公布后,美股三大期指短线跳水,纳指期货跌1.56%,标普500指数期货跌逾1%。

  导读:整体来看,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后,市场对美联储7月加息幅度的预期有所上升,目前市场普遍认为7月27日美联储将加息75-100BP,且目前加息100BP的呼声在不断上升。本文将从未来美联储是否能够加息100BP的可能性、美联储加息对美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尤其是钢铁市场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内钢铁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来揭示本次美联储加息对我国黑色金属产业链的影响。

  一、加息100BP的动力充足,但实现难度较大

  首先,笔者认为7月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动力较为充足,除了已经突破天际的通胀压力外,较好的就业情况也是美联储大幅加息的重要支撑。

  通胀数据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这已近乎是摆在明面上的“王牌”了,极高的通胀压力以及美国民众对于高通胀的强烈不满是美联储目前大幅加息的主要支撑。但除此之外,美国目前较好的就业情况也是目前美联储能够大幅加息的隐性基石。

  先从存量数据来看,5月美国季调失业率已下滑至3.6%,已接近甚至稍低于2019年美国失业率的均值水平,反映在2020-2021年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美国就业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此外,还有一点尤为重要,自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加息以来,美国失业率并未出现明显反弹的迹象,即从短期数据来看,美联储加息并没有对美国就业情况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再从增量数据来看,2022年美国非农就业月均值为47.5万人左右,明显高于2019年月均值(17.6万人),反映目前美国就业市场仍较为稳定。

  整体来看,目前美国就业情况较为良好,并不形成制约美联储大幅加息的条件,叠加当前已突破天际的通胀压下,市场开始交易美联储在7月大幅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

  但从终局思维来锚定,如果7月美联储加息100基点后,2022年末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中枢将被明显抬升,是美联储施政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明确一个点,一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方向需要保持稳定,若美联储在7月加息100基点,则其下次议息会议上加息50基点的可能性基本消失,即9月加息的底线大概率将被锚定在75基点左右。

  已知,目前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为1.5%-1.75%,且除7月外,美联储在9月、11月、12月仍有三次加息的时机,若美联储本次加息100基点,则7月后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将达到2.5%-2.75%的水平,高于2019年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对未来美联储加息途径进行两种假设:

  悲观假设:未来美联储均加息100基点,即2022年末美联储基准利率将上升至5.5%-5.75%的水平,接近2006年美联储基准利率,美国经济将严重受挫,衰退将难以阻挡;

  乐观假设:9月美联储加息幅度收窄至75基点,随后均只加息50基点(目前暂时看不到美联储加息力度将下调至25基点的可能性),则2022年末美联储基准利率将达到4.25%-4.5%的水平,亦明显高于点阵图的预测水平,美国经济仍要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

  故整体来看,若美联储于7月大幅加息100基点,将明显抬升2022年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中枢,如此大幅度的加息,对美国的经济将造成难以名状的伤害,市场将重回“沃尔克时代”,但通过大幅加息来杀需求,美国通胀压力也将明显收窄。

  此外,较为疲弱的经济现实或是制约7月美联储加息100基点的重要阻力。

  海外经济衰退是目前市场主要的交易逻辑,那么目前美国经济衰退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呢?

  首先,从GDP数据来看,一季度美国GDP终值环比下滑1.8%,反映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其次,从PMI指数来看,截至6月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3%,较其高点(2021年3月)大幅下滑11.7个百分点;服务业PMI指数录得55.3%,较其高点(2021年11月)大幅下滑13.8个百分点,反映目前美国经济扩张进程已明显放缓;

  最后,从美国密歇根信心指数来看,截至6月,该指数已下滑至50%,较其高点(2021年6月)已下降35.5个百分点。

  从美国股市表现来看,截至目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以及纳斯达克指数分别录得30772点和11247点,较年初分别大幅下滑15.9%和29%,反映在大幅加息的背景下,美国金融市场亦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若未来继续加大加息的力度,将严重冲击美国富人阶级抑或说是共和党的利益,这或在政治因素上制约美联储加息的进程。

  整体来看,目前突破天际的通胀压力是市场交易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的最重要的支撑,叠加较好的就业情况让美联储少了些许的“后顾之忧”。但隐于冰山之下的是,美国经济衰退问题以及共和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均是限制美联储在7月加息100基点的重要因素,且若是在7月大幅加息100基点,未来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的中枢将相对过高,政策力度过于激进。

  就笔者来看,7月美联储加息100基点的可能性存在,但实际落地执行的可能性仍不高,继续维持75基点加幅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随后通过观察7-8月美国CPI的变化,于9月再行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稍高。

  二、美联储大幅加息将推动全球加息周期启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愈发凸显

  关于美联储大幅加息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的路径,笔者已于《再论加息——美联储6月加息点评》、《美联储加息对黑色金属产业链价格的影响(一)》两篇文章中进行了简单的解读。其主要影响集中在,外部需求转弱、全球流动性收紧,商品定价机制受到冲击以及美元汇率上行反向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从外汇市场的角度进一步探讨美联储大幅加息对市场的冲击: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大幅加息以来,美元指数持续攀升,美元对各国汇率明显升值,近日,美元对欧元汇率比值首次破“1”美元实现与欧元平价,导致市场预期受到明显冲击。具体来看,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从96.22一路上涨至108.02,累计上涨12.26%,较欧元、人民币、日元分别升值12.31%、5.7%和19.14%。导致全球所有国家货币的比值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全球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结算,本轮美元大幅上涨使得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收割了大量的财富。

  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为稳定本国货币币值,叠加为了抑制其国内的通胀压力,海外各国不得不被迫加息来对抗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影响。就影响来看,随着全球加息周期进一步启动,全球经济活力的衰退已近在眼前,未来国际贸易活力大概率将下滑,届时或进一步抑制我国外需的活力。

  三、短线来看,美联储加息对我国钢材价格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美联储加息对黑色金属产业链价格的影响(一)》一文中,我们已论证了,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美联储加息对我国黑色产业链的影响不大。但从短周期来看,美联储加息对我国钢材价格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击。

  以美联储加息当日为基准,将加息前后两周内普钢绝对价格指数与加息日当日钢价的环比变化作图,我们可以发现,在美联储加息前后两周的区间内,普钢绝对价格指数整体走势偏弱。这反映了美联储加息对市场预期、资金风险偏好等方面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短期内或引导钢价偏弱运行,主要的影响时间大多在其加息后的一周左右。

  四、目前我国钢材市场的主要矛盾仍在于需求疲软

  在本周笔者发布的文章《对当前钢市的几点理解——试探讨近期钢价大幅下跌的原因》中,我们已经探讨到,目前我国钢材市场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国内钢材需求过于疲软、海外衰退预期升温,影响市场情绪、国内库存周期切换叠加全球大宗商品周期触顶回落、内外价差收窄,海外高钢价对我国钢价溢出效应减弱四个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仍是目前钢材需求过于疲软,导致市场信心偏弱。

  以本周公布的五大品种数据为例,截至7月14日,五大品表观消费录得954.4万吨,同比下降122.9万吨,是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钢材消费迟迟没有启动,尤其是6月上海疫情结束后,钢材消费不升反降,进一步挫伤了市场信心。

  就目前情况来看,7-8月为钢材消费的传统消费淡季,叠加全国高温、雨水天气的影响尤甚往年,对户外施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此外,近期地产经营情况持续恶化,多地出现居民强制断贷的情况,或在未来进一步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到位速度,叠加近期房地产企业债务还款期限将近,未来地产用钢或将继续保持低位。整体来看,短期内并未出现钢材消费将明显复苏的信号,即使供应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量信号,但市场情绪仍较为悲观。

  随着近期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市场普遍在探究目前钢价的底部将在何时出现,就笔者的角度来看,有两个重要的信号指标值得市场关注。一是全国建筑钢材成交量,若该指标连续一段时间均处于17万吨以上的水平,这或将预示着钢材消费水平出现复苏的迹象;二是五大品种的表观消费数据,若该指标连续两周以上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的水平,亦能够说明钢材消费反弹。

  整体来看,若要看到未来钢材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行情,消费将是未来指引钢材市场的重中之重。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