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股市被誉为美国经济健康状况的准确反映。然而,那些紧密相关的日子似乎已成为过去。如今,即便“主街”经济陷入困境,华尔街却仍能欣欣向荣。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股市表现与经济增长之间日益加深的裂痕。
多年来,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众多,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将股市回报视为比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指标。健康的股市回报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附属品,而是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本身。
2020年,尽管经济尚未完全摆脱新冠疫情封锁的影响,股市的强劲表现却备受瞩目。对此,Stoneex全球宏观策略主管文森特•德鲁拉德指出,这种脱节实际上早在多年前就已初现端倪。他所谓的“股市崇拜”——即将股价上涨视为所有政策目标的最高准则——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时固定收益计划逐渐让位于固定缴款计划,例如401(k)计划便是在1978年创立的。
德鲁拉德进一步阐述,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依赖金融资产来养老,社会对资本损失的容忍度降低,与熊市相关的必要调整也随之减少。这一现象正是古德哈特定律经济理论的现实写照。该定律以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命名,认为“当一项措施成为目标时,它便不再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换言之,随着股市回报成为首要关注点,股市作为经济健康指标的可靠性已大打折扣。
观察近期主导股市的六大巨头——亚马逊、苹果、英伟达、Meta Platforms、微软和Alphabet,不难发现它们在市值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合计占美国股市总价值的四分之一。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它们的影响力却远非如此。例如,微软作为美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其销售额仅占所有上市公司总销售额的1.1%,与其5.9%的市值占比相去甚远。在员工数量方面,微软的经济意义更是微乎其微,仅占美国总劳动力的0.1%。英伟达的情况更为极端,其销售额和员工数量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六大巨头的总销售额仅占美国所有上市公司总销售额的8%,而其市值却占据了三分之一。它们在美国总劳动力中的份额更是低至1.3%。因此,股市作为衡量经济实力的指标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对于那些身处“主街”、没有重大股权投资的人们来说,股票市场的波动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已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