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城燃公司普遍面临着盈利承压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究其根本,对于多数城燃公司来说,天然气销售是其营收的主要来源,从中赚取的毛差则是主要利润来源。在近两年的地缘冲突带来天然气价格走高,以及市场内部顺价机制不通畅的背景下,城燃公司的毛差收窄,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
但随着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消散,叠加全球油气资本开支高位运行,气价回落缓解了城燃公司的盈利压力。而且在多地政府牵头下,上下游间的顺价机制愈发畅通,上游油气资源商开始逐步与下游城燃公司签约年度合同内气量,城燃公司们的燃气业务有了修复预期。
若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在3060的愿景下,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已然开启,头部城燃公司都在朝着可再生能源方向转型,这也意味着或许我们不应该将这些公司仍仅当作单纯的城燃公司看待。
要详细说明上述逻辑,还需要一个观察样本。作为业内第一家公布2023年年度财报的企业,香港中华煤气可以作为这个范例。
一、燃气基本盘有了更多空间
总的来看,香港中华煤气2023年财报最突出的亮点在于盈利能力的修复。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达到60.7亿港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能做到这一点,香港中华煤气的燃气业务基本盘保持稳健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不同于其他燃气商,香港中华煤气的燃气业务要一分为二来看待。
香港地区方面,香港中华煤气作为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公共事业机构,也是香港唯一一家经营管道燃气的公司,截至2023年底,其管道网络已经覆盖全港202万户的家庭。2023年,集团在香港地区的售气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达到27125TJ。
如果说香港中华煤气在港的燃气业务突出一个“稳”字,那么其在内地的燃气业务则注重一个“增”字。
内地售气量同比提升8%,达到347亿方。
这离不开大环境向上修复的趋势。202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保持着逐月增长的态势,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94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
在双碳中目标的推动下,天然气消费量仍有长足的发展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预计,2035年前后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从如今的10%左右提升到15%。
市场规模的稳定增长,叠加前文所述的顺价机制愈发畅通,城燃公司们的燃气业务能够更好实现良性循环。
但聚焦于公司本身,要做好燃气业务,稳定、足量的气源是基础,也是保障燃气供应、降低业务成本的关键。
香港中华煤气2023年正式成立了气源业务板块,在上海、广东、河北等地成立气源贸易公司,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当地资源商和海外LNG资源方合作,统筹保障集团气源的增长需求。
储气设施作为燃气跨周期调节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燃气商们实现长期稳定供给的关键。截至2023年底,香港中华煤气的金坛储气库工作气量2.3亿方,满产储量逾10亿方。
2023年,香港中华煤气统筹气量34.8亿方,占总气量9.7%,节省费用3.2亿元。随着统筹战略的持续推进,2027年,统筹气量预计占集团总气量10%以上,节省费用约7亿元。
得益于燃气业务建立起来的庞大渠道网络,香港中华煤气在内地开展了区域供热、工商供能、居民采暖等“燃气+”能源业务,并开拓了“名气家”为代表的延伸业务,打造集团的新增长曲线。
2023年,名气家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净利润4.9亿元。
从零售视角来看,燃气业务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现成的分销服务渠道,香港中华煤气只需要通过云端连接各个子系统内部的客户,就可以将人、货、场串联起来,不需要额外的固定成本投入。
结合自身禀赋,香港中华煤气“从燃气主业切入智慧厨房,再延伸到安全家居乃至整个日常生活消费”的发展逻辑自然不难理解。
香港市场方面,集团在燃气具和橱柜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30%。成熟的市场经验复制到内地市场也同样适用,并有了新的内涵。名气家在内地市场的智慧厨房、家庭保险、家居安全的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0%、20%、6%。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给名气家打开了增长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随之释放。
由此来看,香港中华煤气给出的2024年延伸业务达到46亿元的业绩指引并不难达到。
二、多处落子塑造综合能源供应商
着眼于未来,能源变革不会因单一赛道崛起而完成。
无论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是风、光、核、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无法单一满足人类社会能源转型的需求,“3060”的伟大愿景需要多个绿色能源产业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在这场变革的棋局中,能源供应商想要尽可能吃到增长红利,必须如同精明的棋手,能够尽早落子、提前布局,才能确保自己在市场的棋盘上,不仅在当下,更是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屹立不倒。
香港中华煤气深谙此道。
1)“分布式光伏+能碳服务”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
分布式光伏可以算是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最早布局且最成熟的项目。截至2023年底,分布式光伏新增签约规模1.6GW,累计签约规模达到2.96GW;新增并网1.2GW,累计并网规模达到1.8GW。
光伏发电及服务已然成为了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2023年该部分业务扭亏为盈贡献利润1.83亿港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深入来看,产业园区是香港中华煤气分布式光伏业务落地的主要场景,这也不难理解。一方面,集团庞大的工商业燃气客户是现成的资源,用户价值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提升客户粘性;另一方面,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承载,是节能减排的关键场景。
而且,企业不仅需要清洁能源供给,还在用能、交易等衍生环节有着庞大需求。比如通过空调节能、智慧运维等减少能源消耗,通过碳交易、碳管理实现绿色资产价值增值。
为此,香港中华煤气也为客户提供了一系列的能源服务,打造更多的新增长点。2023年,该部分业务贡献利润0.36亿港元,同比增长350%。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2)布局氢能,卡位本世纪终极能源解决方案
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高效清洁能源,有着“绿色石油”的美称。作为最有可能成为本世纪终极能源解决方案的候选者之一,氢能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预计,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超过1.5亿吨。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年氢能将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尽管,氢能的市场空间大,但储存、运输等环节现如今仍然是业内痛点,但对于香港中华煤气来说,这反而成为了其优势所在。
一般来说,在香港的城燃管网中掺杂约有50%的氢,且近50年都保持着安全运行。
那么,直接从管道中提取氢,可以免去大量的运输、储存成本。香港中华煤气的首个氢能项目落地西贡板球场,后者正是从前者现有的煤气网路提取氢气发电,以用于电动车充电。
此外,香港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氢能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氢能巴士、沼气产氢、瓶装供氢等。
香港中华煤气作为香港地区的氢能领头羊,自然是这些方向的主要推动者。比如香港中华煤气与城巴母公司汇达交通服务有限公司(汇达交通)合作探索氢能巴士,今年2月,香港首辆双层氢能巴士正式投入载客服务。
3)多维布局绿色能源产业
除了光伏、氢能等备受关注的产业机会外,香港中华煤气对一些相对小众但其实也有着巨大成长空间的赛道提前布局。
比如绿色甲醇,作为一种具有负碳排放、高能量密度且易于储存运输的清洁能源,其在船运、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场景。
据悉,截至2024年1月,全球绿色甲醇船舶订单已超过200艘,预计2027年将会约有700至800万吨的绿色甲醇燃料需求,但目前全球只有少数企业具备规模生产兼符合认证要求的绿色甲醇。
香港中华煤气正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内地唯一量产获欧盟ISCC认证绿色甲醇的企业,产品符合欧洲对可持续生物燃料和化工产品的要求,目前其绿色甲醇年产量可达10万吨。
再比如可持续发展航空燃料(SAF),相比传统航空燃料,SAF可以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到2050年,65%的航空业减排将通过使用SAF来实现。
有鉴于此,香港中华煤气在成立了子公司怡斯莱(EcoCeres),后者现已成长为亚洲最大绿色航空燃料供应商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多元化布局虽然有利于集团捕捉更多增长机会,但必然也会对集团的财务实力、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平衡短期压力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香港中华煤气采用了轻资产模式运营,比如为生产SAF的怡斯莱引进了Kerogen Capital及贝恩资本(Bain Capital)等战略合作伙伴。摩根大通在研报中指出,看好香港中华煤气的可再生能源策略转向轻资产模式,并将其评级由“中性”上调至“增持”。
三、结语
在天然气市场“消费量和毛差共振修复”的预期下,香港中华煤气的燃气业务基本盘向上增长的确定性理应同步提高,叠加其在相应的延伸业务、可再生能源业务方面的良性发展,业绩长期增长的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从估值角度来看,以3月21日收盘价计,香港中华煤气的动态市盈率为19.43倍,这一估值水平落在了过去十年的历史区间低位。
(来源:ifind)
业绩修复预期叠加低估值水平,是长线资金钟爱的一类标的特征。3月20日, 南向资金增持香港中华煤气127.10万股,这也标志着港股通资金连续7日增持香港中华煤气。
总的来说,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从业务经营或是赛道空间,都能感受到香港中华煤气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毕竟还没有一家公司严格意义上实现了从单一的燃气服务商到综合能源供应商的完美转型,但这一天或许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