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踩着红线带病上市,圆心科技“药房”里卖的什么药?

2024-03-14 18:32:26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变相降薪,涉及劳动争议;踩着监管红线,迎着监管约谈,3年亏损25亿,内有隐忧、外有外患的圆心科技,“上市”里卖的是什么药?

内忧外患仍寻求上市

“突然发现公积金比例也下调到7%了,各位老板省钱不能光从员工身上省啊。餐补没了,加班打车没了……”这是来自圆心科技(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近日在网上发的一则消息。

天眼查显示,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2号院,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注册资本95452.6965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何涛,何涛同时还是北京圆心惠保、安徽香椽私募基金等28家公司的高管。

针对圆心科技公积金下调,根据《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并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可以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提高缴存比例或者补缴缓缴。

公积金缴存都难了,还能上市?圆心科技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天眼查还显示,目前,圆心科技涉及经营风险74条、法律诉讼22条,其中,在1月15日就因劳动争议[(2023)川0191民初20608号]被告开庭。

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圆心科技是一家依赖“卖药”为生的公司,在3年多的时间里累计亏损近25亿元,与此同时,同行业的公司已率先实现盈利。恰恰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圆心科技5次递表港交所,寻求上市。

2月9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圆心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但是,截至3月11日,该公司迟迟未启动招股工作。与之对比,泓基集团(2535.HK)2月22日通过聆讯,同月29日便开启招股动作,3月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从通过聆讯到正式上市仅相隔15天。

院边店卖药被监管处罚

截至2023年8月底,圆心科技旗下药房总数增加至322家,当中的269家位于医院附近1公里以内的位置,占比将近84%,212家距离医院300米以内,院边店占比至少在65%以上。

据媒体曝光,不少患者在医院的看病过程中,频频被医生交代到医院外的指定药店买药,部分患者购买到的药品更出现“价格虚高”的情况。

为杜绝利益输送,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以及四川等省市的卫生健康监管部门就针对院边药店“指定处方”进行了专项整治,督促药店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依法合规经营。

圆心科技旗下药房多次被罚。

例如,上海市闵行区医疗保障局2023年11月发布的通报显示,圆心科技旗下的上海圆心云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剑川路二店违反购药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核验参保人员医疗保障凭证及未进行代配人信息登记,导致遗失医保卡被盗刷,造成医保基金损失,被处罚款。该公司其他药房还曾因生产经营产品卫生安全评价不合格被罚款。

2023年2月,湖南圆心大药房有限公司超出经营范围销售被罚款1万元,此前该公司曾因未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被处罚。

除了圆心云智大药房、圆心大药房药店外,圆心科技旗下圆心医药、圆心友和、圆心恒金堂等因违规违法行为屡屡被罚。

健康险产品被监管排查

除了卖药被处罚,圆心科技因保险产品也被监管点名并约谈。

2023年11月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在业内下发通知,要求相关机构提供2022年8月1日以来修订及新开发的相关在售产品清单,所涉及产品,包括部分特药、靶向药产品及与镁信健康、思派健康、圆心科技等第三方合作的健康险产品。

圆心科技此次被监管点名,剑指其“药转保”通道业务。

早在2022年8月,原银保监会就已经在业内下发《关于部分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中强调此类业务的风险,并指出,短期健康险业务异化了保险业务,使保险概率事件成为必然事件。

业内人士对媒体介绍称,市面上最常见的“药转保”类型为,患者需要用药时,可以先买保险,然后通过保险理赔“吃药”。另一种业务则是,由于药品不能参与“常规”形式的折扣,药企会通过保险达到折扣促销的目的,业内称之为创新支付。

圆心科技的所谓“就医+用药+保险”模式其实就是违反监管规定的“药转保”模式。

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果以“药转保”模式开展业务,虽增加了保费收入,但这个业务收入很快就会通过赔款的形式支付出去,最终可能由于营销费用等而出现亏损。

对于圆心科技而言,却把“药转保”模式竭力描绘成生态系统。

针对圆心科技的保险业务,招股书中语焉不详,并未明确说明该业务具体运作逻辑。该公司仅提到,圆心惠保是圆心科技保险业务的重要载体。而圆心惠保专注于新特药设计的创新保险产品、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带病体保险等保险产品。由于部分特药险、惠民保产品承保的客户群体中,带病体占据一定比例。业内对于开展这类业务能否给第三方平台带来稳定盈收打上了问号。

销售成本居高不下

“药”与“险”两只脚踩着监管红线前行,圆心科技两只手还在描绘着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蓝图。但无论如何描摹,仍然无法改变95%的营收来自于毛利率不足7%的院外患者服务业务(卖药)的事实。一但踢出卖药业务,那么,圆心科技的营收规模将由数十亿级别骤降至亿元级别。

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8个月,圆心科技的亏损净额分别为3.63亿元、7.57亿元、8.05亿元以及5.73亿元。不到4年的时间,亏损近25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开支。

近三年半来,圆心科技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总计达到29.07亿元,占总收入始终在90%以上,其销售费率更是常年保持在两位数水平,始终在13%左右。

圆心科技对外称,公司计划通过招聘约160名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方面的科学家及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技术专家,扩大人才储备、为研发团队提供更多技术基础设施支持,以及进一步发展专注于真实世界证据(RWE)研究的圆心研究院,从而提升研发能力。

但是,从其实际研发成本来看,圆心科技投入的研发成本却不高。

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的研发开支占收入的百分比在报告期内分别为1.3%、1.9%、2.4%、2.4%及2.1%,研发费用率不足3%,研发总计只有4.52亿元,研发费用率不足3%,有悖于圆心科技此前提出的“一家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

科技时代,圆心科技虽然披着科技的外衣,实则有皮无肉。取而代之的是拼资本、拼人力。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