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宋·杨万里 《栀子花》
最早记载栀子功效与作用的是《神农本草经》,谓:“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渣鼻,白癞,赤癞,疮疡。”浙江名医朱丹溪曰:“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李时珍以来的本草典籍,逐渐总结为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清热除烦,泻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诸功效。
此次瓯江山水之路的探访处之一西关穆寨便是以栀子康养闻名,且随我一起走一趟赏、食“香气”的旅行。
壹
穆寨位于温州彭溪镇西关村,地处浙闽两省,泰顺、福鼎、苍南三县(市)交界处,因抗倭名将戚继光麾下一穆姓将士而得名。明嘉靖年间,与西关村毗邻的分水关因战略意义重要而屡遭倭寇侵犯,戚继光从义乌挥师南下时留下一穆姓将士在此修寨防御,召集百姓练兵囤粮。之后倭寇尽数驱逐,穆寨却保留了下来。
进入西关村,民宅散落在村路两侧,依地势而建。全村以谢姓为主,附近有分水关遗址、谢氏大宗祠等人文景观,还有仙人印、石将军、仙叠石、状元帽等奇峰异景,但此行为栀子而来,心无旁骛,一心奔着黄栀子基地而去。
黄栀子果实
一条路岔开去,将我们引向景区入口。
西关栀子花基地在穆寨深处,本以为沿途景色不过古寨新建,无甚可观,不料刚过寨门,倏来一卷栀子香气勾在鼻尖,不由心下纳罕,深秋多时已逾花期数日,此香何来?遂抖擞精神逐香而去,原是一茶摊。端杯一抿,口中栀香缠绕着茶甘久聚不散。
栀子全身皆是宝,叶可入药,花、果均可食用,亦有药性所在。西关穆寨的栀子花茶以正山小种为底,栀子性寒红茶性温,二者相融,清热去燥的同时不会让寒侵入五脏六腑,正宜秋日饮。
茶摊旁侧有药膳在制,栀子花瓣肥厚芬芳可做凉拌、炒笋、鲜汤,入口既有栀子的香气,又不会喧宾夺主失了主材的滋味,经过厨师巧手翻弄,几道色香味俱全菜肴新鲜出炉。这厢观景品茗叹秋雨连绵之思不绝,那里食客围坐犹垂涎三尺之意未尽,又闻得一旁人头攒动,乃是寨中“药植园”正讲演传统中医药文化保健养生。
来之前对栀子花海有很多想象,虽时节不对,但依然对漫山铺去的仿佛像雪海一样的素洁浮想联翩,人们徜徉其中,闻香观景。等到了实地才发现,这样的栀子花基地是从没见过的—竟是种植在一条小长城的周边!
贰
穿过仿古城楼,我们和其他游客一起踏上小长城。
每年端午前后的西关村是极其热闹的,因为这里会举办栀子花养生文化节。我们错过了那个最美好的时段,而霜降过后的穆寨有着最饱满的特别韵味—栀子果成熟,已到采摘期!
仿古小长城
擦肩而过的游客把这里的小长城当做健身步道来用,铺着卵石的台阶有别于城市路面的脚感,让久居繁华都市的人们放慢脚步,关注脚底传来的触感,留驻于某个位置上,慢慢欣赏视野所及的自然之色。
作为浙江省中医药旅游养生示范基地,西关穆寨的优质中医药旅游基因即是栀子。栀子在浙闽边界已栽培二百余年,近些年,泰顺的栀子种植不断升温,已居温州所有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榜首,与温郁金、温山药和温枳壳一起并称“四大温州地道药材”。如今西关村以2000多亩的总种植面积冠群一方,更是依托栀子的药用与观赏性开辟了一条康养之路。
站在小长城上可以看清眼前的栀子花树,还可以走过去近距离观赏果实之美。只见枝头经霜打过后的棕色果实相拥成簇,果型如卵,上有翅状纵棱七八条,在潮湿的空气中颇有娇艳之美,细闻之下有清香萦绕。因为上来之前刚在茶摊上喝过栀子花红茶,这会儿又在花树旁摩挲着叶片轻嗅果实,恍惚有一种满树尽散馨香的错觉。
距离小长城登顶还有一段向上的路要走,刚刚一起同行的一家四口早已超越我们跑到了前面。爸爸把小儿扛在肩膀上,抬高孩子的视野。大概是产生了一种登高望远的豪情,吐字不清的稚气小儿在爸爸肩头兴奋地喊着:“温州,温州!”稚嫩、纯真的一切都是让人愉悦的,就让他替我去登顶“一览众山小”吧,我要去参加一场栀子的饕餮盛宴。
栀子是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西关食用栀子也早已是日常。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更加多元的需求,一桌以栀子为主角的药膳主题宴就成了西关穆寨给游客的味蕾记忆。栀子花蛋汤、栀子蜂蜜汤、凉拌栀子花、栀子花炒蛋……在健康、美味面前,只有大快朵颐才对得起自然的馈赠吧。
回程时,看到路边有码放整齐的一袋袋栀子果,往来搬运者川流不息。栀子果实藏于花瓣后端,如只采花朵前段则不影响果实的成熟,一花两采实在实惠。纵是只有老人在家的农户也可以慢慢采摘。
看着袋子里新鲜的、棕色的栀子果,不禁期待起来年六七月份花开的盛景,于是对再次来到西关穆寨有了更多向往。心之所想,心之所向,栀子花,明年再会!(来源:浙江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