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ESG理念在资本市场深入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综合考量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的ESG投资,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投资机构的重要理念和共识。目前ESG在国内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引导。
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突出“双碳”主题,9月3日,在ESG与可持续投资国际论坛,围绕“ESG与可持续投资”主题展开一场圆桌会议,会上各个主体机构从自身的生存发展与站位考量,为当前ESG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建议借鉴。
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从宏观政策层面分享了他对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看法。
他认为,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相关政策的制定、宣讲、解读有关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外的开放合作。具体体现在贯彻落实“双碳”的“1+N”的政策体系上,举办碳中和共同行动研讨,邀请各国特使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呼吁有关国家在国际局势个别的发达国家政策摇摆影响下,与中国相向而行。
另一方面,需开展绿色“一带一路”联盟推动工作,以合规管理、避免风险角度,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贯彻绿色发展相关的要求和理念。
站在政策制定的坐标系上,刘建兴认为难点在于真正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国际协调。他认为,国家角色在内扮演守夜人的角色,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稳定逻辑,但在国际社会中则要面对丛林法则的竞争性公正。
ESG或许更需数字化手段跟进,助力量化评估和监管。论坛期间,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在数字经济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国际间的服务贸易很可能是未来的重要的增长点,ESG作为潜在的风险点,需要政府在企业履行前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比如统一的碳排放定价机制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减碳目标和具体贡献。
李稻葵给出的另一建议是从碳税入手,先行提高市场和社会的意识,税收可以暂时留在生产地,比如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可以按照煤炭的使用过程征收一定的碳排放税,作为低碳技术和企业转型的补贴,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履行社会责任的新体制。
此外,相比于相对稳定的法律监管,灵活的政策对市场对企业行为的引导特质,使之与企业治理核心的平衡问题,成为企业ESG和可持续发展最大挑战和痛点的重要来源之一。
摩根大通全球执行董事贺幼幼表示,如何平衡短期政策目标的同时,通过一些既定的这种国际框架以及法律监管以及提高的披露,达到一个更优融资策略和成本,成为企业、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关注难点。
对此,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认为,应当出台更多政策,调和企业短期生存和社会长期生态的博弈,包括资源调配和补贴形式,ESG应当做长线思维,结合技术信念和价值判断,不受到短期波动的影响。雅保公司中国区总裁兼对外事务全球副总裁也给出了回应,通过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及时发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衔接不合适之处并快速进行调整,是推进ESG宏大理念非常需要实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