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4年1月4日中信特钢(000708)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月3日进行路演,博时基金、中金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交银施罗德、施罗德投资、银叶投资、平安资产、东方资管、中泰证券、宁银理财、海通资管、泉果基金、国华人寿、中航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民生证券、大朴资产、东亚期货、民生通惠资管、国鸣投资、贝莱德基金、方大证券、光大证券、华福证券、瞰道资产、胤胜资产、石舍资产、太平养老保险、中信资管、南京证券、东北证券、睿远基金、财通证券、东方证券、银华基金、易方达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泰信基金、一典资本、汇添富基金、拾贝投资、南方基金、景林资产、汇丰晋信基金、鹏扬基金、太平基金、中欧基金、中银国际、磐泽资产、中信证券、浙商证券、长江证券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中信泰富对南钢集团的并购整合引发市场关注,这一并购对双方将产生哪些影响?
答:南钢一直以来运营状况良好,业绩表现突出,人才队伍充实,工艺装备先进,产业底蕴强大,在中厚板领域具备极强的产品竞争力,产品附加值高、品牌认可度高,同时企业数字化水平领跑全行业,是绿色智慧发展、产城融合的典范。
中信泰富特钢整体上市以来,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以此激发生产活力,提升运营效率,以高效治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自身内涵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和管理能效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开展外延式并购不断壮大,释放出指数级的增长动能。两大特钢企业将会促进优势互补,凝聚发展合力,在合规的前提下,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协同发展,更好地把握特钢行业的长期发展机遇,满足产业升级需要,更坚定地服务好国家发展大局。协同营销方面,中信特钢和南钢在板材和棒线材产品市场、业务上快速实现分工和协同,达成梯度互补的效果。中信特钢板材和棒线材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会进一步得到提升,预计会带来比较可观的协同效益。同时将各自发挥其优势强项,在下游细分领域进行差异化的分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协同研发方面,加速提升南钢的高端特种钢冶炼水平,通过合作研发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共同分担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共享研发成果,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发展。满足各种市场、各类工程项目的需求,并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轨道交通等新兴战略发展行业带来更大的合作空间。联合采购方面,中信特钢和南钢将逐步发挥出原材料联合采购的规模优势,进一步降低各自的大宗原燃料采购成本。资源共享方面,双方可以共享市场数据、客户数据等信息,更好地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服务。南钢优秀的干部队伍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将积极开展广泛的人才交流活动,共享人才资源,在人员交流中产生思想、文化的碰撞,提高整体的系统管理能力和员工的创新能力。协同出海方面,联合制定一致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海外资源、能力和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紧跟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寻找生产、技术、贸易合作伙伴,构建中信泰富特钢的国际化产业格局。问:从3-5年来看,公司是怎样的盈利预期,请公司是否有规划?
答:随着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将加快推动新基建、新型城镇化、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转换,加快迈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将持续拉动国内特殊钢需求,促进我国特殊钢品种结构升级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幅提升钢铁供给质量,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能源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及汽车、高性能机械、建筑等领域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力争每年突破5种左右关键钢铁新材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当前,我国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制造强国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高端制造业的提速发展激发了高端特钢产品的市场需求,预计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绿色能源、国防航空航天等行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特钢需求量仍将有所增长。在进口替代方面,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汽车、能源石化、高档机床、信息技术等领域。从细分品种看,高端齿轮钢、轴承钢、工模具钢、弹簧钢和高温合金、新能源用钢等重点品种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总体来看,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特钢需求仍将保持稳健的增长,这些都将为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问:公司对中长期品种结构优化有何规划?
答:公司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耕特钢主业,以“内生+外延”的发展路径,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引导品种结构向绿色低碳化发展。具体包括,一是持续保持轴承、汽车用钢方面的优势,抓住风电、轨道交通发展机遇,提升技术与产品的原创性和引领能力,努力在若干领域走在技术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实现棒材高质量发展新飞跃;二是围绕“两高一特”(高温合金、高强钢、特种不锈)夯实特冶产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国家关键领域重点产品;三是打造钢管产业集群,聚焦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建筑工程、海洋工程等行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构建钢管产业服务生态,争创产业新优势;四是推动特种板材发展,形成产品规格更齐全、规模更大的拥有充分竞争优势的产业。五是优化线材品种结构,保持和拓展帘线钢、特种焊丝、高强度桥梁缆索等领域市场优势,重点攻关特级焊材、耐海水腐蚀焊材等特殊领域用钢,发展高品质特殊钢线材;六是实现延伸产业新突破,深入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特殊钢产业优势,提升棒材、线材、钢管、板材等产品深加工及服务附加值,做大做强悬架弹簧板块,不断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
问:国内普钢加快转型优特钢领域,对公司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当前在国家产业升级、供给侧深化改革、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部分普钢企业想转特钢是正常,历史这种转型一直在进行。客观来讲,当前的行业环境下,每个企业都要寻找新市场、新盈利方向,各自寻求生存之路,普钢企业转向生产一些低端特钢对特钢的下游市场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特钢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客户对产品的认证周期较长,普钢企业转型,面临着较高技术壁垒、较长认证周期以及下游行业谨慎认可的困难。
中信特钢深耕特钢主业多年,采取先期介入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服务,与大量用户尤其是下游行业龙头客户保持了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高度贴合市场需求,订单稳定可持续。中短期内对国内现有的特钢行业格局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问:公司对于未来的海外投资有何考虑?
答:2024年,公司将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寻求多元海外合作模式。公司主要目标还是专注特钢领域,一是看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与公司能否形成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二是标的是否与公司在某些方面形成互补;三是在某些细分领域内能否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营销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细分领域的话语权;四是综合评估投资报。整体来讲,公司并购会综合考量筛选,谨慎选择,力求延续公司并购一家成功一家的成果,积极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与全球品牌影响力。
问: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答: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集团内部业务协同,相互促进做强做大各自的优势品种;二是公司无缝钢管在并购天津钢管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无缝钢管材料供应商,天津钢管本身的产品毛利的提升和费用的控制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将打造中信特钢的钢管产品集群,同时公司也将与国内其他无缝钢管头部企业沟通合作,进一步提升钢管产品的盈利能力;三是青岛特钢、靖江特钢的产品结构与兴澄特钢、大冶特钢仍有一定差距,在国内制造业转型发展之际,产品结构的深化调整是公司未来的重点工作;四是公司将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布局,在规模上更进一步的同时规避国际贸易摩擦;五是公司特冶锻材、两高一特产品是公司重点发展品类,最近几年始终保持强投入,且产品销量一直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公司未来的目标不仅是承担国家责任,解决国家关键领域产品,更是奋起直追国际先进,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打造中国特种材料高地。
问:公司“两高一特”等高端产品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两高一特”产品是公司的重点发展板块。目前公司“两高一特”相关硬件条件齐备,在工艺技术、装备配套、人才队伍培养和储备等方面都有较充分的准备。当前公司“两高一特”产销量一直保持较高增速,随着特冶二期各机组陆续投入生产,公司“两高一特”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在航空航天、能源等行业加快释放尖端材料的产销。公司会持续保持强投入,对标国际一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攻克核心技术难题,汇集整个集团之力发展,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中信特钢(000708)主营业务:钢铁冶炼、钢材轧制、金属改制、压延加工、钢铁材料检测。
中信特钢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64.14亿元,同比上升14.44%;归母净利润43.74亿元,同比下降21.09%;扣非净利润41.87亿元,同比下降13.94%;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80.89亿元,同比上升18.5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3.35亿元,同比下降24.4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2.99亿元,同比上升10.5%;负债率65.55%,投资收益1858.39万元,财务费用5.71亿元,毛利率13.66%。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7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7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0.37。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9763.97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1159.3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