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苹果MR量产在即
事件:苹果公司将在今年12月正式量产第一代MR(混合现实)产品Vision Pro,首批备货40万台左右,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100万台,第三年达到1000万台。同时,苹果供应链已开始准备二代Vision Pro VR眼镜的生产计划,第二代Vision Pro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打样。
二、热点解读
1、2023年6月6日,WWDC23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正式发布了头显产品, Vision Pro开启空间计算时代,为眼镜上的新应用提供基础设施,包括单机人机交互、房间内小空间的多人实时交互以及未来的全场景大空间的多人虚实交互。苹果公司将于12月正式量产第一代Vision Pro。与此同时,苹果供应链已开始准备二代Vision Pro VR眼镜的生产计划。
过去MR软件端缺乏“杀手级”应用场景,硬件端存在成本、重量和眩晕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R销量徘徊在千万台以下。Vision Pro 带来了芯片、传感设备、显示、声学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为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方案,未来随着产品不断迭代,MR 产品市场空间值得期待。据WellsennXR数据预测,随着苹果MR新产品陆续推出,2024、2025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800、1312万台,MR千万台销量瓶颈有望突破。
与跟此前iPhone 15系列产品的内地零部件占比低不同,苹果Vision Pro中国内地供应链比例已经大幅度提高至60%左右,看好MR产业链机遇。具体来看,Apple Vision Pro供应链涉及芯片、光学、声学、屏幕、结构件、产线设备等多项环节,价值量较高。Vision Pro硬件成本高达1640美元,其中前沿技术Micro OLED屏幕成本占比较高,占总成本约42%。此外供应链中涉及的较为重要的新技术还包括机械式可变焦技术,各检测设备环节的技术要求也较高。苹果有望借助 Vision Pro 确立 MR 产业硬件标杆,并依托其强大开发者资源不断扩充 MR 设备的内容和应用场景,带领消费电子产业从移动计算进入空间计算时代,从而带动上游半导体(芯片、新型显示、传感器)以及相关组件的检测和组装产业进入发展新纪元。
苹果 MR 将在显示及交互方面重新定义头显产品,Vision Pro有望促进Micro OLED渗透率快速提升。具备商业化量产优势Micro OLED是目前最适合虚拟现实的显示方案,据DSCC数据预测,2026年VR显示屏幕中Micro OLED出货量占比将达到30%,看好Micro OLED作为高端显示屏的增量需求,国内Micro OLED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当前智能手机、PC库存已恢复至正常水位,随着累积的换机需求释放,以及未来AI新技术和苹果MR新产品的驱动下,消费电子需求有望迎来回暖。
图片来源:东海证券
AIGC可有效助力内容创作瓶颈,行业或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XR行业中需要大量 3D 虚拟场景构建,而使用人进行3D模型开发效率极低。AIGC可使用 AI方式生成3D 场景为XR行业所需的海量虚拟空间环境、虚拟人物等。一方面能够大幅降低内容厂商生产成本,进而助力XR内容丰富,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提升对XR硬件需求。随着AI加速发展,伴随 MR 现象级产品的发布及迭代,行业有望在丰富下游应用场景下实现快速发展。
相关产品:
1、消费电子 ETF(159732)及其联接基金(018300/018301)
消费电子ETF跟踪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80030.CNI,指数简称:消费电子指数)选取公司业务领域属于消费电子板块,包括手机产业链、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中日均总市值前 50 名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沪深北交易所消费电子行业优质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2、芯片 ETF(159995)及其联接基金(008887/008888)
芯片ETF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980017.CNI,指数简称:国证芯片)旨在反映 A股市场芯片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成分股“少而精”,聚焦优质个股,且流动性更高,长期收益较好。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作为半导体芯片行业的代表性指数,能够反映该行业市场机遇。
数据来源:中金证券、平安证券、东海证券、Wind,截至2023.12.8,本产品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指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且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申购: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