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Future3 Talk三期活动回顾丨DePIN未来趋势 哪些应用方向值得关注

2023-12-01 14:12:01
金色财经
金色财经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Future3 Talk最新分享文字整理版

上周四20:00-21:30,Future3 Talk三期活动邀请智次方创始人彭昭、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Future3 Campus发起人杜宇,以及Ebunker、Ketchup Republic、Powerpod等Camp2入营项目代表来到万向区块链视频号,深入探讨了DePIN的未来应用方向。本文为活动全场文字整理,有不影响原意的删改。

22c6eebb7ae0418d950dcb8844d2ab3a~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01941250&x-signature=0KTNRWou0AGPeZFO%2BEjryTmFAyE%3D

彭昭(主持人):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智次方的创始人。智次方作为一家观察市场的研究和分析机构,在物联网领域深耕了10多年,对物联网领域的一些硬件实体企业非常熟悉。现在我们也跨界到Web3,希望能承担起实体企业和Web3之间的桥梁作用。

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是DePIN,也就是去中心化的物理基础设施网络,这是Web3领域中的一个非常热门的新叙事,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搭建基础设施。接下来我把时间留给嘉宾们,按首字母顺序,首先是Allen。

Allen:我来自Ebunker,Ebunker是一家专注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公司,具体来说,Ebunker会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区块链底层节点的运行部署服务,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我们的客户涵盖B端和C端,且服务是permissionless的,所有人都能在我们的官网上直接体验我们的服务。

在软件部分,我们更多是提供非托管的Staking服务。客户并不需要把资产的所属权和控制权交给我们;我们只是提供了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获取staking收益。在硬件服务方面,我们推出了一个产品——eNode。它是个小盒子,只有手掌大小,在家里插上电连上网就能够运行。eNode其实可以看作一个家庭的区块链节点,目前已经拿到了很多企业客户的订单。各位如果感兴趣,欢迎访问我们的官网,谢谢。

1z:大家好,我是Ketchup Republic的创始人1z。我们是从腾讯原先的物联网团队出来的;我们从今年9月的万向区块链黑客松前开始研究DePIN,并做了初步的方案。Ketchup Republic有一个很大的愿景,希望聚焦线下消费场景的信息化,成为其中的毛细血管/毛细神经;更专业地说,我们想做去中心化的感知网络,或者说边缘计算。按照DePIN的思路,我们不会遵循传统物联网络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更多地考虑自底向上去构建网络和服务。

Ketchup Republic是面向C端的,因为我们希望网络最终是由消费者和商家进行共建,并共同拥有、共同获利。我们有一个C端应用叫作“走金街”,它是基于手机和蓝牙beacon打造的,当消费者走近商家并发生了一些有价值的行为,由此产生的积分可以用来挖矿。这其实就是利用Web3的方式“发传单”,带动蓝牙节点快速地铺开,这是我们初始阶段在做的事情。

Lima:我是PowerPod的Lima,我们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一个去中心化的EV充电网络。我们身处一个非常巧妙的时间点,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整个真实世界都在转向可持续能源,包括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再到数字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我们正处在这三股更新力量的交汇点。

站在PowerPod的角度,我们不去定义我们做的是Web2还是Web3,只是我们正好处在下一代energy distribution的时间点,借用区块链技术去boost去中心化充电网络的出现。区块链技术最底层的逻辑在于它是一个公开、公平、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这样的逻辑能够帮助全球电动车主和充电桩运营商去建立去并享受下一代能源基础设施。

随着新能源车在全球各个国家的推行,其渗透率在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车桩比还有着极大的增长空间,而处在boost阶段的去中心化能源分布网络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希望通过token分发等方式帮助更多EV车主省钱,因为这是他们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的最大动力。同时他们可以将边际资产充电桩共享到这样的网络里,并获得更多收益,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彭昭(主持人):谢谢各位的介绍。由于DePIN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我们可以先破一下题,讲讲到底什么是DePIN,以及它有什么样的价值和好处。还是按照顺序说,首先是Allen。

Allen:DePIN的全称是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即去中心化的物理基础设施。Ebunker现在推出的硬件eNode是希望让PoS网络的验证者节点运行在一个小的物理硬件中,而不是在公有云服务上。PoS网络相较于PoW而言,其去中心化程度经常遭到诟病,因为几乎所有的节点和验证者都跑在公有云服务上,而这些公有云服务都由公司主体运营,本质上都是中心化的。把一个去中心化网络所有的验证节点跑在一个中心化的公有云上面,这就显得不那么make sense。

Ebunker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能让区块链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网络的验证者节点真正跑在分布于全球的物理设备中,Make blockchain decentralized again。eNode就是这样一个产品,而且它是一个消费级的物理设施,大多数人都负担得起,且相较于PoW机器也更为环保,其能耗约等于一个小台灯。

Lima:我来回答一下为什么需要DePIN,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很性感的新叙事,我们才会涌入这个赛道去build,不是这样的出发点。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中心化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Kraken到Uniswap再到Tornado Cash,中心化服务的潜在风险,以及在遇到合规审查时的阻力,对于整个以去中心化为行业命脉和基石的生态来说,存在着很大隐患。包括矿池,如果运行在AWS或是谷歌云等中心化服务器上,又或者像以太坊的一些节点运营商使用了单一的客户端,就会存在单一的故障风险。

第二,我们每个用户都是中心化平台的深度用户,从点外卖到使用打车软件,再到共享充电宝等等,我们在使用苹果、安卓等系统的同时,就已经被这些中心化的平台生态所收割了。举个例子,同样的应用,在安卓手机上的价格可能会比苹果要便宜,因为苹果给所有的用户打上了标签,认为他们的支付能力比安卓用户要强。再比如,节假日高峰期,有些酒店的价格可能和往常没有太大差异,但你在平台上看到的价格可能是两三倍,这其中的价差就是被centralized solution赚走了。这种盈利模式在所有中心化互联网产品创建之初就已经确立了,因为它一定要形成一种垄断模式,才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当用户被卷入这样的垄断市场之后,就一定会被收割。大家已“苦平台生态久矣”,各方面都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

第三,中心化的基础设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以我们所在的充电桩生态为例,ChargePoint作为一个中心化的解决方案,已经是充电桩网络的巨头,在全球拥有几十万个充电桩,但他们一直在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在全球圈地和送设备,并建立自己的充电桩网络。他们的付费方式虽然现阶段对用户来说是很好的,但用户在享受免费的方案的时候,其实会feel the tricky part——他一直没收我的钱,那么他一定是想在后面再挣我一笔大钱。当这样的一个中心化解决方式形成了垄断,用户就再无别的选择了。而在此过程中,各中心化解决方案商为了形成垄断,会不断地build自己的护城河,因而会形成一个个isolated walled garden。

我们这种去中心化解决方案的目标都是为了推倒这个围墙,让不同的生态可以互联互通,同时也通过降低服务提供方的议价权来保障用户的权利。这就是我想分享的几点。

彭昭(主持人):Lima从用户的角度阐述了三点,非常精彩。接下来想问一下1z,站在建设者和项目方的角度,如何通过DePIN更快地实现物理基础设施的价值?

1z:由于我的职业生涯主要聚焦于云计算和IoT,所以我会从这两个角度谈谈DePIN的价值。

云服务。DePIN能对云服务中的IaaS和PaaS层做去中心化,这其中最大的价值首先就是抗审查,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就是降低成本,因为大家都能参与到网络建设中,把闲置的资源、显卡、硬盘空间、带宽等提供出来,这就是对社会资源的再次使用。

IoT。传统的IoT网络运行在信息交换的网络,即通过信令捕获进行trade,但它们之间并没有进行价值交换。而在DePIN网络中,不论是设备与设备之间,还是人与机器之间,都包含了价值交换,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信令出发的关系。这是我觉得DePIN里非常有趣、值得思考的一点,对IoT和云服务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些已有的服务如何与区块链或Web3的一些特质进行结合。

彭昭(主持人):总结一下大家所说的,DePIN和Web3不同,它是一个更接近于实体世界的叙事,很多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DePIN无缝嫁接到Web3的世界。对用户来说,这些设施更加易用了,而且用户能够更好地获得这些设施的收益。从建设者和项目方的角度来说,建设这种设施的资金投入更小了,速度也能加快。

接下来,关于如何参与DePIN这个赛道,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思路?

Lima:我觉得这是case by case的。在一个项目将自己定义为DePIN赛道项目的时候,它需要先去思考它和真实世界的触点是什么。对于更Web3 native的小伙伴来说,他可能更多地是从挖矿的角度去思考。PowerPod是一个横跨Web2和Web3的项目,所以我也一直在用一种抽离的视角去看待整个赛道,或者说我也只能代表我们这类项目来发表看法。

正好也在此分享一下我参加土耳其活动的一些感受。作为唯一一个DePIN主题活动的主办方,我们在伊斯坦布尔举办了一场DePIN的线下meetup,来的人并不是特别多,火热程度完全不能和zk等主题相抗衡。但当我们去土耳其的大街小巷,和当地的司机聊天时,聊到新能源车、充电网络这些问题,并把我们的项目解释给他们听,告诉他只要把家里的充电桩分享出来,就可以赚钱了,或者充电的时候你就可以省钱,他马上就能理解,可以说这个理解成本几乎为零。我觉得这就是专属于DePIN赛道的机会,相对于其他项目的概念来说,一个真实世界的用户理解和学习DePIN的成本是很低的,这是DePIN项目的一个优势,也是它具有mass adoption可能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如何参与DePIN项目,我觉得这是个非常case by case的话题,因为即使是在同一个项目当中,Shareholder的身份也可以是交叠的。想要参与DePIN项目的小伙伴可以基于自己的认知,选择一些自己能够理解的去参与。

1z:作为一个从Web2半路出家的人,我学Web3其实学了很久。我身边也有很多对Web3感兴趣的腾讯小伙伴,但很多都被密码学、DeFi这些复杂的概念拦在了Web3的门外。其实在我看来Web3就是两件事——铸造资产和交换资产。换句话说,要想判断能否切入Web3方向,就要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被铸造成资产的,且能够进行交易,这两点是我做DePIN或Web3项目的底层思考方式。

举个例子,VeeFriends这个项目会把一个人的时间铸造成一个NFT,你如果拍了我的NFT,就可以和团队的人进行一次沟通。我认为这就是Web3。Ketchup 的“走金街”项目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可以塑造成资产的呢?消费者走进商家,成为商家的客流,这就是消费者的一个有效“做功”,我们把它铸造成一个资产,商家需要用代币去购买资产,这就是资产的铸造和交易。你也可以把太阳能收集起来,让太阳能成为资产,然后去进行交易。

这就是我的一个底层逻辑,我也会告诉我身边那些原来做Web2的朋友,不用去理会周围那些噪音,你只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一些东西铸造成资产,并进行交易。我就不在Web3 native的小伙伴面前班门弄斧了,但对于一些曾经做物联网或是Web2行业的朋友们来说,这可能是一条能够快速进入DePIN赛道的路径。

彭昭(主持人):感谢1z,我觉得从物联网这种相对传统的视角来切入是个特别好的点,因为DePIN并不是纯虚拟的Web3,它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设备紧密结合的,所以我觉得有硬件基因的人来做这件事情会有一种降维的效果。Allen有没有什么观点想要分享?

Allen:我认为DePIN是一个非常垂直的赛道,是有一定门槛的,因为它涉及到软硬件。关于如何进入这个赛道,投资和创业的角度一定各有不同,无法一概而论。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觉得DePIN的创业相对于DeFi、模块化等等,门槛会高一点,因为它比较重——它不是一个纯软件的东西,它和硬件是有联系的。要做一件比较重的事情,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持久地做下去。如果商业模式无法持续造血,你的项目一定难以为继。如果你是想做一个有现金流的项目,去真正解决市场的问题——提升效率也好,降低使用成本也罢——项目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在短期内实现自我造血。

如果你走的是DePIN+token这条路,那就需要在市场推广、社区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因为DePIN是一个很physical的东西,它很接地气,需要你在市场占领、品牌宣传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是我以一个创业者的角度给出的建议。

彭昭(主持人):确实,DePIN是一个很综合的东西,门槛高也不失为一个优势。我们今天还有一位重要的嘉宾,他终于可以加入我们了。欢迎万向区块链的杜总。

杜宇:谢谢彭总,我就不多介绍了,嘉宾们聊得非常火热,我一直很想加入进来。刚刚说到门槛这件事,我觉得有机会做好DePIN创业的一定是那些有着丰富行业经验的人,比如Ketchup的1z就在物联网行业深耕了很多年,PowerPod这种充电桩项目也需要很强的行业背景才能切入。DePIN离不开硬件,也和行业是深度结合的,所以我们非常看好那些有着很好的行业背景的项目。

这就衍生出另一个话题。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我不需要去了解Web3行业那些很fancy的词汇,这就好比今天的金融市场有很多复杂的金融产品,但那些不是面向我们终端用户的,如果我想投资,直接买基金就可以了;或者是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我也不需要知道什么是TCP/IP,只需要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去使用互联网服务即可。我觉得DePIN就是一个能让大众接触到Web3的很好的媒介。我先补充这么多。

彭昭(主持人):感谢杜总。刚才直播间也有朋友在问,当下DePIN最容易落地的是哪些方面的应用?对于这个话题各位有哪些观点想要分享?

Lima:我想分享一个观点,是我们在内部讨论时觉得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模型,就是“最小经济单元闭环”(Minimum economic unit closed loop)。对一些与真实世界结合得更紧密的DePIN项目来说,是否有一个完整的最小经济单元闭环是个很重要的标准。具体是指什么呢?它需要做到能够自己造血,自给自足,在生产、分发以及获得incentives或是re-investment的环节,能够实现闭环。

具体地说,有两笔支出,一是资本投入,二是运营投入,它们需要形成一个正向的闭环。用PowerPod项目来举例,就相当于你买了转接头或充电桩,这是一笔资产投入,投入之后你就可以去充电,也可以共享出来给别人充电,赚取一部分利润;充电时你也可以省下一笔钱。这些省下的钱和赚到的钱会再次回到闭环中去,进而补充你的资本投入,让你可以继续去买新的充电桩和转换头,这就是一个正向的最小经济闭环。我觉得这可以视为一个思考方向或是判断DePIN项目的标准。

彭昭(主持人):感谢Lima, 上升到了模型的高度。我本人也非常看好充电桩这个市场,因为它很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Allen和1z有哪些观点想要补充?

1z:我认为需要具备足够的普适性。一个DePIN要想发展得快,一定是和大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的,要么足够便宜,要么足够直白,让人听得懂。我认为很多Web3项目没有做到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他们的逻辑是拧巴的。拿金融举例,大家都知道金融语汇总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但到了to C阶段,想要去做大规模应用的时候,又需要用大白话解释出来,让用户听得懂。所以什么样的项目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我认为一定要足够简单,足够有道理。

我再来自夸一下,我们的项目逻辑就很简单。腾讯曾统计过,深圳每家商铺在开店时平均会花6万元来发传单,这笔钱是实实在在地花出去的,但效果却很差。Ketchup的逻辑就是与其去发传单,不如直接把这笔钱给用户。小商家想做Web2的信息流广告是很难的,首先是审核时间长,再就是他们根本竞争不过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品牌,拿不到广告位。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觉得可以通过Web3的方式来发传单,消费者只要走进我的店铺,我就给他们发代币,发传单,发优惠积分。这件事足够有道理,足够简单,也是能做到Web2之力不能及的DePIN项目,是可以快速实现起量扩张的。

彭昭(主持人):1z分享了很重要的一点,其实Future3 Campus入营的这些项目都是我们非常看重的,大家选的赛道也都是能够获得广泛覆盖的,都经过了Web2领域的验证,希望通过DePIN的方式进入Web3领域进一步施展才华。接下来请Allen分享。

Allen:总结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我认为有两个领域,一个是追求强去中心化的领域,例如公链、中间件等,它们的安全性非常依赖去中心化的程度,Ebunker就是在这条赛道上。人们对于中心化、审查的担忧会驱使他们用更高的成本或是牺牲一定的成本去追求更高的去中心化程度,这就很适合DePIN,因为DePIN是能够提升去中心化程度的。

第二个领域就是PowerPod所在的领域,概括地说,它需要是一个传统的商业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物理设备是个重要的载体或环节。传统的商业场景存在一个问题,即分配不公或低效,或是超权限主体在生产场景中的权力过大,导致财富分配不均衡,或者无法给终端以足够的激励。这个场景就特别适合DePIN,因为DePIN能够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改变商业场景中每个角色的利益获取方式。这是我的看法。

Lima:我接着1z刚才的分享补充几点,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一味打道德牌或讲故事是行不通的。DePIN赛道是从Web3伸出的触手,最重要的是去捕捉真实世界的需求和目标用户。这里就不得不提到DePIN的行业先驱——Helium。

Helium作为一个“不完美先驱”,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验证了DePIN是行得通的,是有真实需求存在的;它的不完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满足这些需求,这是它商业模式的一个错配。Helium想要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但它是由C向B提供服务,基于其网络协议,它主要是给商业和农业等一些大型基建行业提供服务,由C端来为这种级别的用户提供这种网络服务,显然各方面都无法满足真实的需求,所以它是打不过Web2厂商的。

关于DePIN可以在哪些行业生长,我简单说几个,大家可以看看其中有没有和自己相关的机会。

一是电信行业。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增加和5G技术的推广,中心化的方案已无法满足市场下一步的发展,可能会孕育出一些去中心化的机会。

二是能源行业。我们正面临着能源的再分配,在这种再分配模式迭代的时期,一定会有新的机会出现。我们认为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一定能够形成一个千万级的去中心化网络,可以快速地boost这样一个网络的生长。这也是PowerPod要做这件事的原因。

三是数据存储行业、供应链行业以及交通行业。目前交通行业也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项目,如DIMO、Hivemapper等。

彭昭(主持人):非常精彩,我们今天交流得非常尽兴。杜总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杜宇:我想说的第一点是去中心化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绝大多数客户其实并不是奔着去中心化来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DePIN是对CePIN的一个补充。就像刚刚提到的Helium,它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在中国这种基建完善的地方其实没什么施展空间,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是偏远地区大有可为。美国一号公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是条很有名的旅游路线,每天有很多人开车经过,但很多地方依然没有信号或是信号很差,就是因为人还是不够多,运营商不愿在这里建基站。如果我们采用DePIN的方式,让周边的农场、居民把自己家里的网络共享出来,这就是对CePIN服务的一种补充,是个特别好的机会。

再衍生出来,包括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算力等的核心逻辑都是通过“激励”把更多的闲置资源利用起来。充电桩也是一样的逻辑,我自己在家里装了一个充电桩,一天可能就用一次,甚至一个星期才充一两次,但如果把它共享出来,可以大大增加网络的使用率。回到商业模式,无论是共享充电桩还是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算力,DePIN不会创造一个全新的需求或商业模式出来,可以看到一些好的DePIN项目已经完成0-1的过程,没有区块链和Web3,也可以形成一个商业闭环。只不过因为DePIN项目涉及到硬件以及很大的投入,用了Web3的方法,可以帮项目更快地完成从1-10或者从1-100的过程,DePIN不能帮助物联网或者和硬件相关的基础设施完成从0-1的过程。Web3领域的各种“to-earn”、比如play-to-earn在我看来是一种尝试,没有商业模式的支撑,很难跑起来。所以我们更看好在商业模式上可行的,可以调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我觉得DePIN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们的分享嘉宾Allen发起的Ebunker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因为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基础设施,其本质上是个账本,这样的基础设施可以用作登记交易资产的网络。Ebunker提出的“万物皆矿机”,当然这个矿机并不是指比特币的矿机,而是指一个专门的小盒子,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冰箱、WiFi、咖啡机等等都可能成为网络的一个节点。从服务商的角度来说,网络其实会变得更健壮,而且因为增加了更多的本地节点,网络延时和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换句话说就是让网络的健康度变得更高,让基础设施可以更加的“普惠”。当我们说“普惠”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金融普惠,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但实现普惠金融的前提是得有个智能手机,或者说至少得有个网。

所以,我认为DePIN有机会帮助人们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国家来实现基础设施的普惠,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延伸到金融普惠的领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彭昭(主持人):感谢杜总。杜总认为DePIN是中心化基础设施的有效补充,这两者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刚才杜总也提到了Allen的项目Ebunker,Allen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Allen:好的。现在区块链协议有很多共识机制都是PoS,因为PoW网络凝聚共识是比较难的。PoS现在的问题是重度依赖于云服务器,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希望能够帮助PoS网络变得更加去中心化。我们现在推出了一个服务叫“eNode”,每人家里跑一个小盒子,这个小盒子可能和路由器很像,没有噪音而且很环保,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将家用的消费级电子设备变成区块链网络的底层基础设施提供商。消费级电子设备包括电视、蓝牙音响、扫地机器人、电脑等等,随着算力的进步,现在的家用电子设备性能已经不低了,离把它们变成一个底层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路也已经很近了。

运行一个PoS网络,特别是有轻节点的PoS网络,对于硬件要求没有那么高,它跟PoW那种矿机模式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Ebunker希望能够帮助所有人把家里插电的、带网络的机器都变成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比如你们家的电视,你正常看电视不会受影响,但是你在看电视的同时,它其实也是以太坊网络的一个节点,再比如特斯拉,你正常开车不受影响,但你在开车的过程中,这个车也是某个区块链网络的一个验证者,这就是我们想要达成未来。谢谢。

彭昭(主持人):最后一部分我想和各位探讨下DePIN的未来发展,大家是怎么看的?

Allen:我先抛砖引玉一下。前有Helium,它其实已经将路走到一半了,虽然没能走闭环但开了个头,让很多人看到了它的爆发力。我觉得未来在很多细分场景中,DePIN是会爆发的。我对这个行业的下一轮发展的判断是一定要走Mass Adoption的路,从行业角度来说,现在协议层的机会已经很小了。如果现在想再做一个协议层的创新,我觉得机会是很小的,因为比较大的几个场景,都已经有龙头项目了,如果你没有十倍的创新力,而想去击败一个已经在某一个赛道已经很成功的协议是很难的,因为这些协议自身也有迭代能力,而且它已经有品牌,已经有大量用户的支持,而且它们最强大的“武器”是他们的Token,并且这些Token已经很有价值了,所以一个新项目和他们比少了很多的“武器”。协议层的创新不是说没机会,而是不如DePIN。DePIN更多会向应用层去延伸,因为DePIN一定是和应用场景深度结合的,我觉得在获取用户和获取流量或者是完成Mass Adoption这方面,它天然有优势。

我对行业的判断是mass adoption一定会跑出来,至于是什么细分赛道或者什么细分行业跑出一个百万日活级别的项目,我不知道,但一定有很大机会。DePIN多了硬件部分,对于Web2用户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比一串代码更让人安心,所以我觉得这也是DePIN某种程度上的优势。在下一轮以mass adoption为主旋律、抢占Web2流量的这个时代,DePIN项目一定能崛起。

1z:Allen说得非常好,从mass adoption这个角度来看,DePIN很有希望。从从业者角度来看,Web2或者IoT的从业者想进入Web3,DePIN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我们16年做QQ物联的时候,我就和当时的技术总监说SDK里能不能放点挖矿的东西,让所有和我们的SDK集成的物联网硬件都可以去挖矿,然后把硬件设备价格降下来,也就是说通过挖矿的收益,可以做到硬件免费。这其实和Allen他们的“万物皆可挖矿”很相似。

所以我认为Web2的从业者可以利用DePIN去切入Web3,这个比加密学、DeFi这些东西更容易理解。Web2的人对于用户体验、应用搭建、运营等很有经验,我认为只有他们都进来了,Web3才能走向大规模应用。

Lima:我就接着两位的分享再补充一点。我觉得前面两位的发言真的很好地代表了Web3原生的观点,因为Allen是VC和创建者的视角,1z是资深的Web2从业经验,所以他们的视角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

我就不从创建者的角度再展开说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在土耳其的故事。因为我很喜欢跟当地人聊天,所以我在餐厅里与当地人发生了一段对话,我觉得这段对话还是挺值得跟从业的大家分享的。

我们当时在餐厅里吃饭,和旁边坐着的一个家庭聊起来了。他们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是做Web3的,他们听到Web3这个词的时候脸上闪过了一片茫然,然后我就说你们知道Crypto吗,对方依旧一片茫然,然后我就问他们知道比特币吗?那位先生应该是在当地非常成功的一个商人,家里条件也应该是挺不错的,一开始我们聊的那些内容他没有过多参与,但是说到比特币的时候,本来在刷手机的他却突然抬眼看着我,问我比特币还在运行吗?

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就愣了一下,我们这个行业的信仰被他这一个反问直接给问崩溃了。然后我告诉他比特币还运行着,并建议他可以去看一下一年前比特币的价格和现在的价格对比。当然,我觉得跟他展开这些没有什么必要,所以我们就稍微聊了一下加密行业。他也问我是不是做一些技术分析之类的,我说不是的。如果我跟他说我是做DePIN的他可能更不了解,所以我们就说我是做电动车充电桩的,他马上就知道了,他说挪威已经70%都是新能源车了。跟他的对话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无论我们如何讨论mass adoption,我们一定要考虑如何修正我们的叙事,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创新来实现大规模采用。

我觉得真正能够达到mass adoption一定是用户无感的,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实现了。我觉得这个与我之前的背景和学习的知识体系有一定连接的地方。我以前是个设计师,在设计师的思路培养当中,design thinking是一个贯穿了我们整个职业学习道路的重要哲学。

Mass adoption最关键之处在于解决问题。首先你要定义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真正能够帮助用户的是解决了他生活中真实的痛点,我觉得不论是NFT也好,或者链游、DeFi也好,他们的出发点一定是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更公平的未来。我觉得这方面更像是我们设计情景当中的一个分支,叫speculative design,它和我前面说的design thinking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并非定义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用于提出问题的。你看到它的设计你会提出疑问,进而可能会引发出社会上更多的关注和探讨,它的使命就完成了,它可能是一个完全没有实用主义的存在。

想像一个画面,包里放着一盆花,然后插了一个管子用于为花朵提供氧气,但大家都知道这东西是不可能提供足够的氧气的。当你看到这样子的一个装置,你会思考“现在是一个污染很严重的环境”,我要去做到环保等,它是一个这样的出发点。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之前的一些非常野蛮的生长和创新,都是在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一个很小的能量点爆发,再向世界发散的过程。

Web3行业已经成长到现阶段,我觉得它是时候去和真实的世界发生更多的交互,就像一个圆,它的边长在变得越来越大,他和外界的接触就会越来越来越大。

彭昭(主持人):对,我特别同意Lima的观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特币,但他肯定知道他自己身边的这些充电桩,或是路过的设施等他能接触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DePIN的叙事会比Web3之前的那些叙事更大一些。

我们最后一点时间多回答一个问题。有朋友在问“各行各业的企业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对接上链,让各行各业的企业更加具有发展优势”。其实我们嘉宾参与的这些项目都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和区块链发生了关系,请大家就着自己的项目,说说你们是怎么把之前的传统行业嫁接到链上,如果观众想和咱们项目合作的话,应该如何切入?

1z:还是我刚才那个逻辑。各行各业也好,或者世间百态也好,可以被铸造成资产,可以被描述成FT、SFT、NFT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东西,然后通过上链去铸造成资产后就可以进行交易,这是我底层的思维或者说是一个思考,各行各业我觉得都有很多的点可以去做。包括前段时间有人跟我说IoT跟区块链的结合,FT有那么多的数据要上链,但其实IoT的数据里面有很多的数据没必要上链,只有有价值的数据要上链,比如说开机关机、初始化等可能是有必要去上链的,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但有一些比如说LED灯亮了,这种东西其实是没有太多实际价值的,就不需要上链了。所以我的看法就是跟我刚才说的这个点是一样的,即能够铸造成资产的东西才是我们要把握的,这些资产是有价值的、可以去交易的,这是底层的逻辑。

Allen:我们比较偏科技,所以我估计很多观众现在还搞不清楚我们是干什么的。其实我们就是节点的运营商,一句话,我们可以帮你们跑各种节点,不仅是layer1的节点、中间件的节点,包括协议的节点我们也可以跑。那么,跑节点有什么好处?区块链是有一套经济系统的,例如比特币的经济系统、以太坊的经济系统,跑节点的本质是你可以获得网络的奖励,所以我们帮你们跑节点就可以很直接地帮你们获取网络奖励。比如说,如果你们手上有以太坊的节点就可以通过我们的服务无风险地获取收益。

无风险是通过节点收益来实现的,收益一方面是来自网络的通胀,另外一方面是打包区块的手续费,所以其实我们就是一个帮别人跑节点,帮别人赚取节点收益的一家公司。我们的合作主要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如果你们需要这样的技术,但自己没有专业的区块链相关的团队来跑节点,就找我们提供节点技术,而且我们是绝对不触碰客户的资产的,我们只是一个技术提供方。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DePIN产品,我们未来想把万物都变成区块链的节点。所以如果你们有比较丰富的硬件产品,我们非常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合作方式,例如把区块链验证者这个模块加入到你们的硬件产品里。这样一来,你们的硬件产品就会比同行多出一个功能。例如,同样都是卖蓝牙音响,你们家的音响、音质等各方面跟别家没差别,但是你们这个音响还能够做以太坊的节点,这就是比较好的结合。

Lima:我觉得我们的合作可能非常直接,因为我们主要在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分为几个部分,比如说听众当中有新能源车出海方向的合作伙伴,或是有一些我们现在已经在合作的充电桩网络的小型运营商,因为这个事情是非常location driven的,所以大家的规模可能也都不是很大,很分散,因此在进入一些新的市场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支付的问题,这是从我们的合作伙伴角度收集到的一些信息。

刚才有个朋友好像提到合规的问题,他们提到需要我们这样的解决方案。那些拥有连锁商超或商业楼宇、Workplace这种场景的伙伴,如果觉得有可以与充电桩网络结合的可能性,欢迎来和我们联系或者交流。

彭昭(主持人):我们今天交流了一个半小时,其实后台还有很多大家的留言,也有人说尽量多回答一些大家的问题,但实在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没办法一一实现。我们回头商量一下再约个下半场,能看出大家确实对DePIN领域以及这些项目都挺感兴趣的。

稍微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交流了每个项目的情况,说了DePIN到底是什么,为什么DePIN很重要(因为DePIN是中心化基础设施的有效补充)。如果大家想着手开始参与DePIN项目的话,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建设方的角度都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上是今天我们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最后请万向区块链的杜总来做个总结。

杜宇:彭总已经总结得很全面了,所以我就补充一点信息和观点。最后那个问题是大家怎么切入这个行业,或者怎么帮企业增加竞争力。首先,我觉得不是所有的行业、企业或商业模式都一定要用Web3,因为这就跟我们过去这么多年在联盟链上面的尝试一样,很多东西看起来挺美的,但最后其实是没有商业模式的。

我按照过往的经验,总结一下什么样的情况会考虑DePIN或Web3。我觉得第一个就是什么样的数据要上链,其实这个观点和刚刚前面1z说的有点类似,就是有交易价值的数据到链上去才有用,因为区块链本质上是个账本,它是一个资产的网络,所以大家要梳理自己的数据有哪些是有必要上链的,以及上链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人关心你的数据是不是真的,或者这些资产上链之后是不是有交易的必要,这是其一。第二,涉及到和物联网相关的应用,我比较看好的是能形成网络效应的硬件,比如说充电桩,充电桩的节点越多,它的网络的价值越来越大。

最后我再补充一下,下周还会有一场关于DePIN的讨论,会更偏基础设施一些。今天我们请来的几位嘉宾更偏应用层,而基础设施就会涉及到最近比较热的AI相关的算力、存储和网络等这些相关的基础设施,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我们可以留到下一次再继续深入讨论。

彭昭(主持人):谢谢杜总,也谢谢参加的各位嘉宾和观众们,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

来源:金色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